極目新聞記者 王佳文
實習生 丁耀
3月27日的孝恩園
「她這一輩子,太不容易了。」3月27日上午,武漢龍泉山孝恩園裡瀰漫著淡淡的哀傷,唐女士和丈夫吳先生前來祭拜婆婆傅桂英。即便祭拜結束後時間緊張,得趕忙去趕車,但當記者問及婆婆的過往,唐女士還是難掩激動,耐心地講起婆婆生前溫暖又感人的故事。
唐女士介紹,傅婆婆出生在20世紀早期,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享年70多歲,於1992年離世。婚後,傅婆婆育有6個男孩,一家老小的原本的日子雖平淡,卻也充滿希望。可命運弄人,在吳先生3歲時,父親突然去世,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在了婆婆的肩上。那時家境貧寒,一家人全靠社會救濟和婆婆做幫傭、打零工勉強維持生計。即便生活如此艱難,傅婆婆也從未想過讓兒子們輟學去掙錢,一心只想供他們讀書。
吳先生回憶起兒時,為了填飽肚子,他們常常去撿菜葉,每天放學後還要上山撿柴火,「那時候要是前一天不提前準備好,第二天就得挨餓受凍。」自己小時候有一次餓倒在地,好心人扶起他,想喂他米湯,他卻拒絕了,「因為知道禮尚往來,怕喝了沒法還。」但即便生活這般困苦,他們也從未放鬆學習。兄弟幾個相互扶持,成績優異,常常獲得獎學金和助學金。
傅婆婆再苦再累,心裡始終把孩子放在首位。經濟拮据的她,省吃儉用,從未放棄供養6個兒子讀書,直到6個兒子全部完成大學學業。後來兒子們成家立業,她依舊操心著孩子們的生活。唐女士介紹說:「二哥家有三個孩子,當時二哥一個月才四十多塊錢工資,要養活五口人,婆婆就經常去幫忙做飯、帶孫子。」二哥後來出了書,賺到了錢,想給婆婆一些錢盡孝,都被她拒絕了,她對後輩的愛是無私的。
說起和婆婆相處過的那些年,唐女士也滿是感動與幸福。「那個年代物資匱乏,紅糖水、雞蛋都是稀罕物。」唐女士生完孩子坐月子時,婆婆一直在悉心照料,儘可能地為唐女士尋找補品。有一次,鄰居為婆婆送來幾條鯽魚,婆婆便拿給唐女士補身子。唐女士拿到寶貴的鯽魚後,打算慢慢吃,結果魚一不小心放壞了。婆婆看到壞掉的魚又捨不得浪費,最後自己吃了,差點因此大病一場。「不小心浪費了她的好意,但她卻一句埋怨我的話也沒有,這件事我到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有些愧疚。」唐女士感慨道。
在唐女士眼中,婆婆是個勤勞、善良又樸實的老太太。對於孫輩的教育,傅婆婆不僅言傳,更注重身教。她儘可能幫忙帶孫輩,實在抽不開身,就做衣服、織毛衣,一刻也閑不下來。孫子從國外博士學成歸來那天,她還在家煨藕湯迎接孫子,誰能想到,那竟成了她生命的最後一刻。
如今,這個大家庭枝繁葉茂,9個孫子輩里,有3個孩子都是博士。傅婆婆雖然不識字,卻用自己的堅韌、勤勞和無私的愛,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天。她的愛與付出,也將永遠被銘記在子孫心中,代代相傳。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