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言:「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短短20餘字,道盡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真正的智者,從不執著於他人的微小過失,不窺探他人的隱秘心事,更不沉溺於過去的恩怨糾葛。
不責人小過:容人者自寬
人生在世,誰無瑕疵?若總以放大鏡審視他人的過失,世界便只剩刺眼的稜角。
西漢名臣張安世曾遇下屬醉酒失態,在宮殿角落小便,同僚憤然要求嚴懲。張安世卻反問:「你怎知他不是在倒湯水?」輕描淡寫間化解了危機。他深知,苛責只會讓犯錯者陷入難堪,而寬容卻能喚醒對方的自省與感激。北宋范仲淹面對朝堂諍臣的激烈批評,亦寫下「此乃諍臣本分」以示包容,恰如大海不拒泥沙,方成其廣。
《菜根譚》有言:「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寬容不是縱容,而是以柔軟的姿態為他人留一盞改過自新的燈。正如管仲年輕時占鮑叔牙便宜,鮑叔牙卻體恤其家貧;後來管仲三次臨陣脫逃,鮑叔牙仍理解他「家有老母需奉養」。這份超越表象的悲憫,終讓管仲成就「春秋第一相」的偉業。
不發人陰私:守心者自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不願被觸碰的禁地,或許是身體的缺憾,或許是家庭的隱痛。揭人隱私如同撕開未愈的傷疤,痛楚遠勝刀割。
演員徐崢年輕時因禿頂被同學當眾嘲笑,幾十年後仍難以釋懷;超市老闆娘因孩子患病,最怕旁人談及子女教育。這些隱秘的痛楚,若被輕率地暴露在陽光下,便成了刺向心靈的利刃。
印度聖雄甘地的陶罐儀式充滿智慧:每當聽聞他人隱私便投一粒米,夜深時倒入恆河。這提醒我們,保守秘密如同守護脆弱的蝶蛹,不當的言語會扼殺正在蛻變的靈魂。
《菜根譚》云:「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特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救助窮人時,從不追問對方過往,只說「我們只關心此刻他需要什麼」。這種對隱私的敬畏,讓破碎的靈魂重獲尊嚴。
不念人舊惡:釋懷者自明
孔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過往的恩怨如同沉重的行囊,背負越久,步履越艱。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成立時,圖圖大主教在廢墟上種下鳳凰木:「寬恕不是遺忘,而是選擇不再讓仇恨啃噬今天。」一位老師處理學生偷竊事件時,未當眾搜查,而是讓全班依次進出教室,最終「失物」悄然回歸。她用智慧保護了犯錯者的尊嚴,也教會所有人:與其糾結過去的錯誤,不如以善意引導未來。
真正的智慧,不在於鋒芒畢露的批判,而在於潤物無聲的包容。不責人小過,讓世界多一份溫暖;不發人陰私,讓心靈多一份安寧;不念人舊惡,讓生命多一份輕盈。這三重境界,恰似《菜根譚》中的「養德遠害」之道,既是對他人的慈悲,更是對自己的成全。
願我們皆能以智者之心觀照世界,在紛擾中修得一片清朗。正如沉香木的啟示:內在的沉靜與芬芳,方能抵禦浮世的喧囂。當心中不再苛責、窺探與糾纏,生命自會如澄明秋水,映照出天地間的開闊與光明。
(作者:英子)
《中運夜讀》徵稿啟事
如果您有適合本欄目朗讀的文章,無論勵志故事、優美散文隨筆,還是經典詩歌、古韻詩詞等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作品名稱」或「夜讀+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1、投稿稿件自發出之日起,2周內未收到本號採用通知的,可轉投其他媒體。
2、投稿者若有抄襲、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行為的,或稿件內容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人格權的,由投稿者自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文責自負。
3、本號一律不退稿,請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
5、投稿者稿件一經採用,本號將依據稿件質量支付有競爭力的稿酬。
6、投稿者的作品用於數字媒體、數字出版物、網路平台發表的,本號支付的稿費已包含上述使用方式的稿費。
7、凡向本號投稿者,除附有書面特別聲明外,均視為投稿者接受上述約定。
總策劃:周國東
執行總編:趙虎
主播:寧楊楊
監製:甘琛
主編:柳詩玥
責編:楊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