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王沫依
圖/受訪者提供
近日,一個小學生自信滿滿地介紹懸灸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年紀不大的她對懸灸的原理了如指掌,並親自上手為來賓演示,不少網友嘖嘖稱讚。了解後記者得知,原來,這位來自朝天小學的學生早早就接觸到了中醫藥知識,而且竟接受過曾馳援武漢的「德叔」的熏陶!
點點「岐黃薪火」帶孩子領略中醫藥魅力
「這個孩子是五年級的娃,姓吳,我校所有年級都有參加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學習體驗,每周二下午就是我們師生的福利。」朝天小學校長孔虹對記者這樣介紹,「這個孩子接受過德叔及德叔團隊醫術和精神文化的傳授熏陶,是德叔杏林研學中隊一員。」
據悉,朝天小學與廣東省中醫聯手,以「教醫結合」的理念共同打造了「岐黃薪火」中醫藥主題研學,以提升學生勞動素養和相關勞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是朝天小學勞動教育項目之一。其中,每個年級都有不同的主題課程,例如一年級會教孩子們認識五穀,二年級則是治未病,三年級是脊柱健康等等。
當天在現場展示的,正是五年級的主題——艾灸。在朝天小學,學生以「走進中草藥——艾的歷史文化」為情境任務,以「認識艾——種植艾——使用艾」為基本線索,開展「艾護健康,爭當小神農」主題勞動教育課程,以「勞動+中藥」的主題性跨學科學習,提升學生勞動素養。
「艾灸就是一個最終的呈現,孩子們要經過從種到收,再到曬、挑等步驟,最後卷艾條,做艾灸,實際上是環環相扣的。」朝天小學副校長袁慧對記者這樣介紹,她表示,整個教學的落腳點都在孩子們的操作上,並且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孩子都能保證參與其中、盡自己所能完成,「這就是勞動素養的整體提升。」
德叔團隊:懸灸的穴位是「合谷」
「這位小學生給教育局局長懸灸的穴位是合谷穴,也就是我們一般人說的『虎口』的位置。這屬於平和的保健穴位,在春天還有健脾除濕、活血通絡的作用。懸灸操作簡便,小學生也可以操作。」廣東省中醫院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張忠德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以下簡稱德叔團隊)骨幹金連順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近年來張忠德教授帶領團隊,在省內多家重點中小學、高等院校,開展了一系列中醫藥傳統文化走進校園活動。其中2020年起就在朝天小學開展了「玩轉杏林 『粵』享生活」主題杏林研學活動。2021年還在原有的杏林研學普及班課程基礎上,挑選對中醫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專門開設杏林研學興趣班——德叔杏林研學中隊,每學期開設6-8期主題活動。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已開進10多所學校
在廣州,並不只有朝天小學的學生們在學習中醫藥文化。廣東省中醫院團委書記何仲奎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廣東是中醫藥大省、強省,作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廣東省中醫院探索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已有10多年,從最開始的「零星」開展,到現在通過整合各專科資源,「組團式」開展岐黃薪火·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項目。目前已經在朝天小學、文德路小學、舊部前小學等10餘所學校開展該項目。
「我們與朝天小學的合作是從2020年疫情之初開始的,當時抗疫初期馳援武漢的『德叔』(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教授)收到朝天小學同學寄來的慰問信,於是德叔在回信中給同學們轉來抗疫香囊處方。」何仲奎介紹,目前已經開展項目涵蓋生活里的中醫藥、八段錦教學、中醫藥脊柱健康校園行、中醫藥近視防治健康校園行、『非遺』針法進校園等10多項形式多樣的項目,都是通過小朋友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方式將中醫藥健康知識傳遞給小學生。截至目前,省中醫已累計在朝天小學開展講座197次,線上講座12次,外出研學1次,共計341個學時,服務師生29425人次,線上觀看課程直播人數達45.5萬人次。」
何仲奎表示,希望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模式能走進更多中小學校園,做好校園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者」、師生身體健康的「守護者」、師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者」。通過開展「岐黃薪火」項目,進一步增強民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助力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健康中國建設。(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孫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