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希(富書專欄作者)
微博上曾有條熱搜:家長反對湊錢送禮給老師被逼退群。
這事發生在柳州某校家長群,這群是由家委特意建立的,每到教師節,家委就發動家長們捐錢為老師購買禮物,美名其曰:「尊師重道」。
去年是300多元一個的水杯,今年是蘭蔻禮盒。家委要求每位家長平攤這筆資金,由財務統一收取。
消息一發出,某位「叛逆」家長就表示自己不參加。
她的特立獨行,很快就引來其他家長的不滿,並對其口誅筆伐,甚至將其踢出群聊。
事後,這位家長說:
「籌錢給老師買禮物,顯然違背家委會初衷,使這個原本對學校、老師有監督之責的家長組織異化為利益勾兌的『掮客』,損害了家長和學生利益,扭曲了家校關係,更有可能為師腐埋下伏筆。」
後面,柳州教育局公開回應說,家委會要主動抵制請客送禮的歪風,同時,家長若發現有人借各種名義向老師送禮,破壞家校關係等行為,可以向教育局舉報。
所以,特別佩服這位家長,有著清醒的認知,且不隨大流,敢於拒絕。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不認同、或者不想做的事,而很多人在面對這樣的事時,為顯示自己合群,或為了面子等,很難把不說出口。
於是,不得不違背內心,做不想做的事、見不想見的人,消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其實,學會拒絕,才是成年人應有的態度。
不懂拒絕,痛苦自己受
有人曾說:「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
一個不懂拒絕的人,確實會為自己帶來很多麻煩,甚至讓自己陷入痛苦當中。
在綜藝節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中,李雪琴就透露,因為不懂拒絕,讓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亂,內心煎熬痛苦。
原來,她爆紅以後,有很多人來找她合作,由於不懂拒絕,別人說什麼都一口答應,於是接下很多莫名其妙的工作。
因為接的工作太多,導致她完全沒有時間再做自己的事情,很是痛苦。
生活中,像李雪琴一樣不懂拒絕的人有很多,最後讓自己陷入痛苦或者內疚當中。
在《超有趣滑雪大會》中,謝可寅就是如此。在組隊時,因為不懂如何拒絕別人,就說誰先來找到自己,就跟誰組隊。於是王彥霖先找到她,她直接就答應了。
虞書欣到後,沒能和她組隊,一臉失落。謝可寅看到虞書欣這個樣子,覺得很內疚。因為是自己不懂拒絕,才讓她再一次錯失和自己組隊的機會。
三毛說:「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就不要害怕拒絕他人。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別再害怕拒絕,拒絕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難辦,更沒有你難以承受的後果。而不敢拒絕,則會為你帶來無限麻煩,甚至讓自己陷入痛苦當中。
而且,一味地接受,別人會覺得你很好拿捏,很容易成為被動的一方,甚至還得不到對方的尊重。
除此之外,不懂拒絕的人,不僅會拉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價值,還導致沒有時間精力來做自己的事,得不償失。若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做得不好,還會惹人嫌棄。
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態度,該說不時就說不,別讓猶豫擋你路。
別讓標籤效應,綁架自己
新媒體作者星暖說過一個案例:
她的同事娜姐,非常熱心腸,大家都誇她樂於助人。
大冷天,同事不願意下樓拿外賣,她一一幫拿上來。同事工作上要幫忙,她總是一口答應,有時甚至放下自己的工作,先忙同事的。
聚餐時也搶著買單,就算別人沒有把錢轉給她,也不會吭聲。
某次,娜姐去日本旅遊,同事都找她幫帶貨,看著超出預期的清單,卻沒有拒絕。
回國時,東西太多被海關罰款,可即使如此,同事還是不領情。有的嫌棄價格比代購貴,有的則把零頭給抹了。
有次娜姐終於忍不住和星暖抱怨:「為什麼我對所有人都好,付出那麼多,大家卻還是不喜歡我?
比我晚入職的同事都升職加薪,我還原地不動。我這麼累,為什麼還是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為什麼拚命付出,卻還是被看輕,得不到認可呢?
因為她不懂拒絕,被同事貼上有能力、樂於助人的標籤後,她就按著標籤去做。
這樣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稱為:標籤效應。就是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籤時,他就會自我規範,讓自己的行為與這個標籤相符合。
就像心理學家所說,某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然而,這樣的行為,除去得到別人一句誇獎外,並不會為自己帶來實質上的好處,更不會得到重視。因為你自己都不重視自己,別人就更不會。
反而在別人眼中,你是最可有可無的人,因為你根本不懂拒絕,也不會拒絕。於是有事就找你幫忙,沒事把你晾一邊,於他們來講,沒有絲毫損失。
就像畢淑敏說的:「你捨棄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卻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於他們而言,你所做的事都不值一提。」
所以,別總是義無反顧地去付出、取悅別人,讓自己變得優秀有價值,才是真正讓自己得到重視和認可的根本。
學會拒絕,是成年人應有的態度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
發現不懂拒絕,處處討好他人的人,並沒有能和別人建立很好的人際關係,反而是被別人輕視。
該拒絕的時候果斷拒絕,這是成年人應有的態度,也是做事的最佳方式。那如何拒絕別人,才是最好的呢?
1、委婉拒絕。
美國的一位出版商,在出版第一份報紙時,他的好友——一位很有名的漫畫大師納斯特,精心為這份報紙畫了一幅漫畫,希望通過漫畫,呼籲電車公司為每輛電車裝上保險欄杆,以防其意外傷人。
可漫畫畫得不盡人意,刊登的話影響報紙質量,不刊登又不知怎麼對好友說才能不落他面子。
出版商思前想後,決定請好友吃飯,在飯局上把事情給處理好。
飯局上,出版商一開口就對好友的畫讚不絕口,隨後一邊喝酒一邊自言自語道:「唉,城裡的電車讓好多孩子都受傷了,這些孩子真可憐。
而開電車的人就像魔鬼,瞪著圓圓的大眼睛,專門去找在街上玩鬧的孩子,一旦發現就瘋子一般地衝上去……」
當出版商說到這裡時,好友馬上從座椅上跳起來大喊道:「天啊,這麼出色的創意,你是如何想到的,之前寄給你的作品,請直接扔垃圾桶里吧!」
出版商沒有開門見山道破真相,而是通過委婉的方式,讓好友明白,原來還有比自己之前的漫畫更好的創意,讓他自動放棄那糟糕的漫畫。
對於不好直接拒絕的事,說得委婉一點,或者用其它方式替代,就不會讓對方沒面子,有時候還能達到雙贏。而且委婉拒絕,也不會給人留下不近人情的印象。
2、尋找理由。
拒絕有時候會很難說出口,特別是面對親朋好友。但是對於不符合自己要求、或者違背原則的事,該拒絕還是得拒絕。
否則很可能因為你的優柔寡斷,讓整件事變得糟糕,甚至影響到你們的關係。
比如有人找你借錢,你可以對他說:真不好意思,我也沒錢呢,想幫也幫不了你。
有人找你幫處理一下工作,你可以說:真是抱歉,我的工作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做完呢,沒法幫你哦。
在拒絕別人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不好意思,或者擔心拒絕別人後,別人給自己臉色看。
所以,在拒絕時,先等對方說完,再找理由推脫拒絕,這樣既不會傷了對方面子,也不會給人留下不好印象。而且你拒絕是有原因的,別人也不好意思再說什麼。
幫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不要過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不會在拒絕上難以啟齒了。
3、堅持自我。
很多人平時為了面子,或者為了顯示自己合群、人好,對於別人的要求總是一口答應。
當有了第一次後,就有第二次,後面就更加不好拒絕。
所以,一定要堅持自我,要有原則和底線,不要別人說什麼自己就跟著做。對於不想做的事,不想無見的人,該說No時就說No。
美國心理學教授曼紐爾·J·史密斯,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拒絕後的內疚感,他說:只要與人打交道,就一定會存在矛盾。
如果在面對他人的時候無法強勢地站穩、果斷決定,對方就很有可能威脅你,以此來操控你按他們的方式行事。
由此可見,一個人只有敢於拒絕,有自己的原則,別人才不會事事都來煩你。
而且有調查指出:一個懂得拒絕的人,會減少90%以上不必要麻煩,同時減少自己時間和精力上的浪費。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把它花在刀刃上,才是最正確的。不要為了不必要的人和事,浪費自己的時間。
有人說:「老好人是一種毒藥,不僅讓自己上癮,還會讓對方對你的索求不斷上癮。
直至最後大家都變成仇人,才會結束這種帶著強烈毒性的人際關係。」
做人不做老好人,該拒絕的事別含糊。
因為,懂得拒絕,做人做事有態度,別人才會把你當回事。你來者不拒,誰都能使喚,你就什麼也不是。
人,有時候就該「冷淡」一點,別對誰都「有事您說話」。
因為我們無須處處為別人著想,而是應該多為自己考慮。更不該讓不必要的人、無關緊要的事來消耗自己。
而是應該把時間精力花在要事上,為自己增添價值,因為「我們的生命,不是因為討別人喜歡而存在的 。」
作者簡介:藍希,富書作者,一位與書做伴,和文字為伍的90後,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本文:富書生活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