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2020年12月24日16:35:08 娛樂 1612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當91歲的汪奇老先生與《故事裡的中國》連線,再次以小號手的身份奏響國歌第一聲時,71年前開國大典上眾人齊唱國歌的震撼場景,浮現在眼前。從那一刻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響徹在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 天天要聞

今天20:00檔,CCTV-1《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第八期,帶我們聆聽國歌背後每一個熱血生命的決然吶喊,繼續唱響民族魂的頌歌。

親眼目睹軍飛行員猙獰面孔

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用熱血譜寫中華強音

每當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我們總會肅然起敬、熱血沸騰。是怎樣的危急情境,讓這首歌的創作者田漢和聶耳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

《故事裡的中國》特別邀請到田漢的孫子歐陽維教授、聶耳的侄外孫青山導演,以及《義勇軍進行曲》第一個版本的錄音師司徒慧敏的女兒司徒恩湄女士,他們細膩還原了當年田漢和聶耳創作始末。

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 天天要聞

1931年,33歲的田漢和19歲的聶耳在明月歌劇社相識,相差14歲的兩人因為共同的音樂追求一見如故,自此成為藝術和革命道路上的知己。

1932年,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轟炸機經過明月歌劇社樓頂,「那個時候聶耳先生在日記裡面寫到,他一抬頭就可以看見俯衝的日本轟炸機中飛行員那張猙獰的臉」,青山回憶道。1934年底,田漢接手創作了一個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劇本《風雲兒女》,在劇本原稿的最後一頁,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版歌詞。

不久,田漢被捕,聶耳找到夏衍,主動承擔了《風雲兒女》主題歌作曲的創作任務。拿到歌詞後,聶耳很大一部分作曲工作在司徒慧敏家中進行。

司徒恩湄回憶道:「他在創作的過程當中,總是一邊寫一邊唱,又跺腳又指揮又唱,很激動,吃飯的時候靈感來了,拿著筷子又接著唱,有時候都能打到碗上。」

全身心投入創作出的旋律,讓司徒恩湄的奶奶感同身受:「我奶奶也不識字,但是她坐到旁邊看著聶耳指揮、寫、唱,她也跟著唱,還激動地說,『是啊,我也是個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啊!』」

王源真情演繹青年聶耳

展現國歌力透時空的永恒生命力

1935年5月24日,電影《風雲兒女》上映,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迅速傳遍大江南北。然而遺憾的是,那一天,田漢還在獄中,聶耳遠赴重洋,兩位創作者都沒能聽到這第一聲吶喊。

64年後,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一部名為《國歌》的電影,以超現實的藝術表達方式,讓身在獄中的田漢聽到了《義勇軍進行曲》激昂的旋律。

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 天天要聞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 天天要聞

如今,《故事裡的中國》通過戲劇演繹的方式重溫國歌創作背後的故事,由王源飾演聶耳、王洛勇飾演田漢。在王源看來,聶耳是一個熱愛音樂、感觸民間疾苦的人,更是一代有志熱血青年的代表,他坦言自己在詮釋這個角色時壓力很大。

最開始表演時,王源還有些緊張,戲劇總導演田沁鑫鼓勵他「再大膽點」,並現場示範角色的神態、動作。經過多次排練和情緒揣摩,王源不斷向聶耳靠近,收穫田導現場點贊:「好極了,你只要敢演就行!」

飾演田漢的王洛勇看完之後也表示:「王源雖然年紀很輕,但是他歲數(和聶耳)相仿,學音樂的背景又相仿,我在看他的時候,甚至覺得他的長相和氣質真有點像聶耳。我覺得這種類似的機緣巧合,真的能夠帶出來這個角色清流的感覺。」

為了讓講述更加立體,本次戲劇呈現採用多重「跨時空」式場景,力圖展現出《義勇軍進行曲》中那種超越時空的勇氣、鬥志和生命力。談及劇情設計,戲劇總導演田沁鑫也希望能夠用藝術方式彌補現實的缺憾:「田漢和聶耳最後一次合作是沒有見面的,我們設計了一個比較巧妙的戲劇表達,主要是表現兩個人在不同的環境裡面創作出了《義勇軍進行曲》。雖然是跨越時空,但情緒是層層遞進的,兩個人的心靈在詞和曲的共鳴中產生了一次共情。」

在精神接力中完成《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在開國大典替知音見證國歌響徹神州大地

作為藝術上的知音、理想道路上的知己,田漢和聶耳超越了年齡差距和時空距離,在精神接力中完成《義勇軍進行曲》,也結下了一生的深厚友誼。

得知好友田漢被捕入獄,聶耳冒著被捕的風險,第一時間「搶」到了田漢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曲撰寫的歌詞,聶耳把它當作好友的最後一個作品來譜曲,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實際上成為了聶耳的絕唱,也是聶耳和田漢的最後一次合作。

當時,被列入黑名單的聶耳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經日本赴蘇聯留學,在把修改後的歌譜寄回國內不久,他在日本不幸遇難,23歲的年輕生命定格在昂揚激越的音符之中。

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 天天要聞

「聽到聶耳在日本去世的噩耗,我爺爺大哭。他們倆最後見面應該是一年以前,誰知道這一別竟是天人兩隔了。」田漢的孫子歐陽維眼泛淚光地說道,「他一邊哭一邊寫悼念聶耳的詞『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零落幾吞聲。高歌正待驚天地,小別何期隔死生。鄉國只今淪巨浸,邊疆次第壞長城。英魂應化狂濤返,重與吾民訴不平』,這首詩後來鐫刻在聶耳的墓碑上。」

彼時,《義勇軍進行曲》作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已經開始傳唱全國。1949年10月1日下午,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在開國大典上奏響,聶耳沒能感受到歷史性的這一刻,但是田漢當時在天安門的觀禮台上,見證了他和聶耳最後一次合作的歌曲,帶著生命的熱度,鏗鏘澎湃,響徹中華。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無論何時何地,國歌里的這聲吶喊,總會提醒人們銘記那段歷史,不要忘卻「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所激發出的民族精神。

今晚,就讓我們在《故事裡的中國》聆聽《義勇軍進行曲》背後用熱血、生命匯成的永恆交響,共同唱響每個人心中的國歌!

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