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軍旅題材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中,除了「孤狼」特別行動組的幾位成員外,侯勇老師飾演的何志軍也給觀眾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響。
眾所周知,何志軍在劇中是一位十足的硬漢,不僅在對越作戰中榮獲一等功,還曾率部深入敵後,與敵人周旋近一個月,殲敵40餘人而自身無一身亡。
可就是這樣一位硬漢、戰鬥英雄,卻十分佩服一個音樂學院出來的文藝兵。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生平我最佩服兩種人——第一、好漢;第二、硬漢加好漢!今天,我加上第三種人——你,雷克明。」
雷克明在劇中飾演的是「孤狼」特別行動組的大隊長。為何《我是特種兵》能夠如此經久不衰,那是因為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原型可鑒,雷克明也是。
劇中的雷克明看起來文文弱弱,人畜無害,卻是一位實實在在的硬漢。他雖是音樂學院走出的文藝兵,卻有著殺敵報國的偉大理想。起初,何志軍是不喜歡他的,甚至拒絕讓他進入作戰部隊,可在他的再三請求下,他還是順利進入了部隊。
後來,部隊進入對越作戰的戰場,參謀長不幸犧牲,可他的遺體還在敵人那裡。雷克明為了奪回參謀長的遺體,孤身前往敵營,並在殲滅32個敵人後,順利將參謀長的頭顱帶了回來。臨走前,他還炸掉了敵人一個彈藥庫。
這樣一個硬漢,誰不佩服?不敬仰?
其實,雷克明這個角色也是有原型可鑒的,他是一個混合型的角色,共融合了兩位對越作戰中的英雄。這兩人分別是徐良和岩龍。
徐良本來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後來在遠赴雲南地區參加匯演時,受到部隊和英雄人物的感染,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部隊,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解放軍戰士。隨後,他便跟隨部隊踏上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
雷克明在參軍之前的事迹正是借鑒的徐良。而雷克明單刀赴會,深入敵營的故事則借鑒了另一位戰鬥英雄——岩龍。
岩龍出生於雲南,是一個傣族小伙,他參軍時才18歲。他所在的班,九個人有九個民族,且只有他不懂漢語,可這一點都沒有影響到他的軍旅生活。
該吃飯了,班長就拿起碗向他比劃,他也就拿起碗跟在戰友們的後面;該訓練了,班長就扛起槍向他比劃,他也就扛起槍向外跑;該作戰了,班長就做了一個開槍的動作,岩龍就跳起來,拉著戰友們往外沖。
肅穆的軍營生活,正是有活力四射的岩龍在,才變得沒有那麼枯燥,戰友們也都很喜歡這個只有18歲的傣族小伙。
而岩龍的事迹,遠比劇中雷克明的壯烈。
有一次,岩龍跟隨部隊攻打越軍佔領的一處高地,可由於地形複雜,隊伍在攻上高地後不得不分散作戰,將潛伏在各個地區的敵人擊潰,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岩龍失蹤了。
當時,岩龍所在的班面對的是一個火力強大,兵力眾多的越軍小分隊。由於實力過於懸殊,為了避免傷亡,班長決定先行後撤,與兄弟部隊會合。可就在下命令前,卻忽然發現敵軍的機槍聲停了,伴隨著的反而是稀稀疏疏的步槍聲。
班長本以為是兄弟部隊包抄過去了,可偵察兵回來報告的時候卻說,兄弟部隊還沒有完成後續的任務,並沒有跟上來。這讓班長一同霧水,但為了免生變故,還是下令撤退。
就在撤退的時候,岩龍出現了。班長看到岩龍後,大吃一驚,抓著他問他到哪去了。岩龍興奮地用手比劃著,並用幾句模糊的漢語向班長解釋了這一切。原來,岩龍在與部隊失散後,繞到了敵人的側後方,孤身一人與敵人周旋了近4個小時,殲滅了二十多個敵人,這可比電視劇壯烈多了!
可惜的是,岩龍在後續的一次作戰中,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19歲。
正是這兩個英雄人物,整合出了雷克明這一角色。但電視劇終歸演繹不出真實戰場的慘烈,所以,現實比劇中更為壯烈!向徐良和岩龍致敬,向所有對越作戰的老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