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暑期檔已經如火如荼,搶到高光開局的《醬園弄·懸案》截止到7月8日,已上映18天,票房距離4億票房還有距離,但排片量已經開始滑落到3%,口碑繼續滑落到5.7分。
章子怡被認為是用「熹妃回宮」架勢接下的《醬園弄·懸案》,如今成為她出道29年來的低分墊底作之一。
對於這個結果,章子怡在社交平台上委婉喊話「已儘力」。
要細說,章子怡大可不必壓力這麼大。因為這部電影口碑坍塌的伏筆,其實陳可辛早在20年前就已寫下了。
這鍋不該章子怡背
2018年,陳可辛籌拍《醬園弄》時就傳出女主定下章子怡。
那年的章子怡全心帶娃,為了契合詹周氏瘦小的形象特意減肥,這個計劃最終在開機前因為拍攝計劃告吹而擱淺。
《一代宗師》里曾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句話也對應了章子怡和詹周氏的緣分。
2022年,《醬園弄》重啟,陸續生下兩個孩子的章子怡二話沒說就答應陳可辛再次接下詹周氏這個角色。
2023年,等到電影開機時,章子怡與汪峰的8年婚姻宣告結束,她回歸單身,也因詹周氏重回電影片場,詹周氏被認為是她新階段的代表角色。
章子怡的人生和角色在許多時候都有神奇交織,出道時擔心被李安換角,打翻指甲也要繼續拍的倔成就了玉蛟龍的那股勁;
30歲時,她在低谷時刻演了宮二小姐,這個倔強的武林奇女子讓她完成了獎項大滿貫。
章子怡在接受《w》雜誌採訪時也直言,她很好奇一個女人被逼上絕路,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她很好奇這其中的故事,所以決定接下這個角色。
在《gq》採訪里,陳可辛也直言他沒有想到章子怡為了這個角色甘願等了8、9年的時間。
章子怡甘願等,《醬園弄》的前期也為大女主造足勢頭,先導海報上只有章子怡獨自現身,持續鋪設絕對大女主的觀感。
然而,當《醬園弄》在戛納展映時,就因為片長150分鐘且故事線過於複雜而引來質疑,明明只是一個直線條的故事卻被講得很迂迴。直到6月21日正式上映,詹周氏更像一個拉網人,她認識的人、鄰居、幫她的人都輪番上場,甚至是審問她的薛至武(雷佳音 飾)的戲份都遠超詹周氏。
陳可辛有意構建出一個群像來表達當年外界的偏見和惡意,用群像來烘托欲加之罪的氛圍,但《醬園弄》的這些人物很多都突然出現,又毫無徵兆地消失,很工具地擔任起輸送觀點的作用。
或許有些關係在《醬園弄》下部會更清晰,但觀看的割裂感比起章子怡過往的作品品質,這個片子的表達是不高級的。
拍過《甜蜜蜜》、《如果愛》的陳可辛這麼會用電影講故事,這次的群像卻有點摸不著頭腦。
也有人說,這是電影切分上下部上映導致了觀看障礙,但是此前電影完整版在戛納電影節展映時就有很多影評人提出質疑,這一點在最終版也並未改變。
所以,這部電影的口碑垮塌,怎麼是章子怡的鍋呢?
章子怡不是沒演過好的群像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里的女演員小六遭遇讓人唏噓,她周遭的形形色色,無論是只見了一面的小混混,還是耳鬢廝磨的曖昧一瞬,每個角色戲份再少都在共同串聯起洪流之下的命運展現。
作為章子怡近十年的兩部女主群像作品,這個品質的對比的確很扎眼。
章子怡的眼神讓詹周氏沒被吞噬
有人說《醬園弄.懸案》中章子怡出演的詹周氏缺驚喜,換其他女演員或許也能完成。
從話題的角度來說,章子怡如今的確蓋不住《醬園弄》里誰是女二的熱度。當年可以冷眼對鏡頭的子怡如今也忙著在社交平台上端水,一會要夸麗穎短髮扮相帥氣,一會要和冪冪緬懷戲裡的蛋糕局,站在c位的她絕不顯露厚此薄彼。
回歸演技,《醬園弄》有點碎片化的劇情線,還真得感謝得虧有章子怡,詹周氏這才沒有被群像吞噬。
高手的功底都藏在細微表情里,章子怡用眼神轉變完成了詹周氏的轉變,這就是不可替代的。
常年被苛待後,身材消瘦、臉上還有疤痕的她躲在柜子後,在逼仄昏暗的房間里顫抖著轉過頭,眼神就像驚慌無助的小動物。
站在絕境里的她無需言語也說出了放手一搏的必要。
第二次轉變,同樣被困鐵窗的王許梅(楊冪 飾)借著生日之名給她送來蛋糕,詹周氏的昏暗人生因為難得的暖意而改變,她的眼神里突然開始有了光。
詹周氏的第三次眼神轉折是王許梅倒在了黎明之前,詹周氏用唯一的旗袍求來嬤嬤為其禱告,同為女性也都被命運蹉跎,她們站在谷底也能惺惺相惜。
她的眼神也最終變得堅毅,逐漸學會要為自己活一次。
如果《醬園弄.懸案》撇開那些有的沒的,用女本位的思維把詹周氏內心轉變脈絡拍好拍清楚,有章子怡的演技,這部電影口碑絕不會只有5.7分。
陳可辛在《醬園弄.懸案》里最明智的選擇是讓章子怡出演詹周氏,這才讓故事沒有徹底稀碎。
帶著詹周氏重回銀幕,章子怡也的確用了全力,在戛納穿上了渾身膠帶的禮服,表現出被束縛的主題。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她用假髮和斑駁拼接的旗袍來契合詹周氏從逆來順受到絕處逆襲。
甚至是雜誌封面,她都用沾滿了「血痕」的白紗來契合了人物。
從戲裡到戲外,章子怡的確如她所說——「已儘力」。
即便是章子怡如此賣力也會力不從心。
她因為戲份被刪而情緒激動,陳可辛則辯解著如果不減少戲份,電影時長會有三個小時,最後章子怡沒忍住翻了個白眼。
章子怡已經做了能做的一切,但很抱歉,她也只是一個演員。
《醬園弄》如今不甚理想,這個鍋,到底是該給誰?
口碑崩塌早在20年前就有伏筆
醬園弄的故事也不是第一次改編搬入影視,1984年就有夏文汐版的《殺夫》,當時的視角更多放在女主的遭遇,拍攝手法如今來看已經陳舊,但是敘事邏輯是很完整地展露了一個女性遭遇的不公,以及她從隱忍到爆發的全過程,觀眾能懂得這個脈絡。
《醬園弄》在戛納展映後,就被爭議女主戲份被稀釋,劇情線過於凌亂,又要抓文藝片的敘述,又拿著商業大片的噱頭。
在展映就口碑不佔優,陳可辛也知道外界的反饋,但他的回應是不想放棄任何一個角色,於是緊縮了台詞之間的空間來尋找剪輯空間。
上映版的故事的脈絡和戛納展映版本並沒有大改,只是分成上下部上映,時長拉長了而已。
回望華語電影的20年,《赤壁》、《太平輪》這兩部超強陣容的大片都在分兩部上映的溝里口碑翻車。
《醬園弄》在展映後得到口碑反饋,沒有將劇情精化,而是將電影切成兩部,這個操作很迷。
在《醬園弄》里跑馬燈般出現的26個知名演員輪番上陣,一個一個能引起話題的名字都被當成了電影上映前的砝碼。
陳可辛很看重演員能帶來的票房回報,這一點在他20年前執導的《如果愛》里就流露過,張學友飾演的導演在敲定陣容時就清晰算出演員能帶來怎樣的回報,這段戲份把導演眼裡的演員價值有了清晰地展示。
導演王晶曾說,陳可辛的最大問題是既要藝術又要票房,因此而被卡在中間兩難。
王晶還細解陳可辛曾用高昂片酬請來李連杰主演《投名狀》,希望因此換來海外票房的告捷,但是因為計算不當導致這部作品賠的很慘。
《醬園弄》在開機後,突然宣布了一眾新生代當紅演員加盟,甚至關於番位多次鬧上熱搜,平時的大男主、大女主們都成了配角,這些都讓期待值被拉高。明星足夠耀眼,但太多也難平衡,如何定番位、誰的出場時間更長,這都能引發粉絲們的愛恨情仇,
最終,《醬園弄》的群像被持續拉大,呈現出的也有失控的一面。
陳可辛想要用新鮮視角來展現《醬園弄·懸案》不是問題,問題是在於配菜五花八門,主菜卻顯得潦草,電影氛圍瘋狂烘托,主線故事卻被無限度稀釋。
《醬園弄·懸案》的設置讓人一頭霧水,耀眼的陣容和混亂的邏輯最終反噬了這部暑期檔的啟幕大片。《醬園弄》的故事將橫跨五十年,上半部的這些問題或許會在下半部上演另一半閉環,但期待的人還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