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後,侏羅紀系列又上新咯。
不出所料,早期的媒體評論依舊很差勁,雖然在整個系列裡不算低,但還是屬於不及格行列。
舊金山紀事報給出了25的差評(滿分100)之後又說,照樣賣10億美元。
畢竟《侏羅紀世界3》只有29%的爛番茄新鮮度,再加上橫掃金酸莓戰績的質量,都能夠穩穩拿下10億美元全球票房,在2022年的大陸都銷售10億人民幣。
反正,大恐龍系列作為全球觀眾的老朋友,不管拍成啥樣,大家高低都得去看兩眼。
《侏羅紀世界:重生》雖然說是「世界」系列的續集,但其實約等於重啟了。
「公園」系列的主角在上一部正式功成身退,「世界」系列的星爵和紅髮高跟鞋戰神男女主也暫告隱退,這次頂上的是徹底同漫威說拜拜的寡姐,和剛在《魔法壞女巫》里閃耀奧斯卡的喬貝貝。
還請來口碑極佳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和《哥斯拉》的導演坐鎮,希望帶大恐龍重回光輝歲月。
01
大恐龍?喝核廢水的那種?
不得不說,《侏羅紀世界:重生》這次是把風格從前兩部詭異的科幻路線引到了原始的怪獸冒險驚悚電影。
但,好像引得有一點點跑偏。
原本大恐龍系列的宗旨,就是帶領大家進入一個人類和恐龍共存的烏托邦世界。為了反映原始巨物的弱肉強食法則,老版系列一直遵循著模擬復原真實恐龍質感的原則。
特別是到了「世界」系列,隨著特效技術升級,恐龍從形態到皮膚、骨骼的真實還原帶來了原始生態系統的身臨其境感,也成為「世界」系列能夠一直維持票房成績的硬實力。
然而《侏羅紀世界:重生》基本上沒看到特別真實的大恐龍,完完全全地朝著變異生物的方向跑偏了。
電影設定在研究基因重組恐龍的小島上,因為員工操作失誤導致安全系統失效,於是,遍地的基因怪恐龍在小島上滿地亂爬。
有著大蜥蜴尾巴的長脖子恐龍,有著蝙蝠大翅膀的迅猛龍,特別是最後頭上頂著壽星球的超級巨乖畸王龍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內心只有一個聲音:
異形7,怎麼來得比想像中早了一些。
雖然能夠理解,「世界」系列前幾部靠著暴虐霸王龍、暴虐迅猛龍這幾個基因縫合怪,賺足了眼球,甚至讓系列祖奶奶霸王龍不停吃癟。
但往往最後,都是原始基因戰勝了縫合怪。比如第一部最經典的場面莫過於霸王龍祖奶奶在高跟鞋戰神領跑下閃亮登場,和迅猛龍一起把殺神級別的暴虐霸王龍送給滄龍大神加餐。
縫合怪基本上是真實恐龍世界的點綴品,而且設計也都是基於真實恐龍的形態呈現的。
但《重生》與其說是恐龍,實際上就是又一批「哥斯拉」式的巨獸,叢林式的小島環境也把觀眾從恐龍與人類共存的哲學世界,拉入了又一個《叢林奇談》式的B級怪獸片氛圍。
畸王龍是嚇人,甚至恐怖的,但大恐龍系列的宗旨,並不絕對是依靠怪物咬人來製造恐怖。
我們在看大恐龍時的預期,就是這些龐大的生物是曾經真實地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的。
我們和億萬年前的龐大生物使用過同一個地球,呼吸過同一片空氣,遇見過同一個太陽,望向過同一個月亮。
正因為此,當人類與活生生的恐龍跨越過億萬年生態毀滅限制的隔閡,並存在同一環境內的畫面,才與眾不同。
而當恐龍被替換成異形的時候,這一切建立在科幻之上的微妙真實感蕩然無存。
02
還我真正的大恐龍
不過還算慶幸的是,《侏羅紀世界:重生》還是給了系列經典老朋友們一些閃亮登場的機會。
這些場景,也是這部重啟之作中最為亮眼的部分。
首先是滄龍,終於有了足夠重的空間。
作為第一部真正終結者級別的大神,在第一部僅僅是驚鴻一瞥。第二部、第三部中關於他的鏡頭也都匆匆帶過,沒有呈現出真正的實力。
導演終於捨得把一半戰場拉到海面上,給了滄龍足夠寬闊的舞台來施展魅力。
我們看到滄龍在大海中和各種船隻鬥智斗勇,將人類玩弄於股掌之中,翻騰滾挪盡情穿梭,甚至能夠驅使兩棲的小弟幫自己一起狩獵。
風神翼龍在第一部把女主的秘書扔進滄龍嘴裡之後,一直也沒有特別好的出場機會。這次在主角們的神廟逃亡副本中閃亮登場,在懸崖上猛吞了幾個NPC,讓場景的驚悚感,變得更加緊迫。
還有霸王龍祖奶奶,雖然沒有吃到食物,但是給了游泳的新技能,足見活到老學到老是大恐龍們在本系列生存的重要法則。
如果沒有新技能的話,那登場鏡頭將會極速變少。
而且霸王龍不僅沒將副線的幾個人物吃掉,甚至還一個不小心把逃生的船還給了角色們。
或許霸王龍和人類同伴們合作久了,也有了一點感情。
畢竟已經有了養老保險,也沒必要再吃人了。留點人下來,還能夠接著再拍幾部。至於吃人的苦活臟活累活,就留給基因縫合的小崽子們吧。
於是我們能夠看到畸王龍直接在迷霧裡生吞了一個飛機,這是之前只有金剛大戰哥斯拉才看到的場面。
不過或許因為上次基因縫合的幾個都過於聰明了,這次縫合畸王龍的時候,沒怎麼給縫合腦子,不僅跑得慢,眼神還不好,呆呆笨笨的。
黑人老哥想送人頭給畸王龍都沒送成,到嘴的肥肉都能給跑了。
大恐龍系列真正想要持續地走下去,還是得依靠老牌的,真實存在世界上的恐龍,至於基因縫合怪,甚至變態的基因縫合怪,下次就別搞了。
不然過幾天準備開拍《異形大戰侏羅紀世界》的話,外星異形們不一定能夠打得過地球人拼出來的腦洞。
03
人人都愛大恐龍
前幾天說過,《F1》的劇本模版化和套路化,缺乏角色的空間,所以故事看起來都是無比的乏味。特別是在有非常優秀的同題材作品的狀況下,《F1》的劇本實在是有點怒其不爭。
但《侏羅紀世界:重生》的劇本雖然也很套路,卻很難對這部電影進行相同的指責。
電影的故事和其他怪獸題材沒有太大的區別,包括和本系列的前幾部作品一樣。
同樣都是有心懷歹念的資本家,試圖借用新生物、異生物的基因來達到自己的商業目的。於是帶上賞金獵人式的打手和科學家,一起進入危險的環境尋找這些生物。
最終賞金獵人和科學家在經歷冒險之後,達成一致,保護好怪獸,逃出生天。而資本家,則葬身於自己的慾望之中。
《侏羅紀世界:重生》的劇本也完全是這樣,甚至故事中的角色根本沒有人記得他是誰。
但大恐龍系列和《F1》最大的區別的就是,《F1》的畫面與精彩程度,完全可以被欣賞真實的F1比賽所取代,甚至看一場真實的比賽所得到的腎上腺素刺激要比電影來得更多。
但看大恐龍乃至於其他怪獸,除非你會穿越,要不你只能夠在電影院里,通過導演的鏡頭與後期特效技術的拼貼才能感受到如此的世界。
這,也是「大恐龍」們能夠持續得到商業市場青睞的原因。
在如今這個經濟下行的時代里,直接的視覺神經刺激是觀眾們尤為需要的。
這和短劇帶來的爽感一樣,是飽受生活與環境壓力的觀眾老爺們所能最直接接收到的釋放方式。
而大恐龍又是無法被電視、手機所替代的,最能給觀眾們刺激的院線電影產物。
所以無論劇情多麼套路,故事多麼缺乏邏輯,人物有多麼的降智,大恐龍們呈現在銀幕上就能拯救這部電影。
只要大銀幕上出現足量的大恐龍,來看《侏羅紀世界》的觀眾誰會在乎什麼故事、什麼角色、什麼文戲。
在銀幕里栩栩如生,一屁股就能讓一個角色下線的大恐龍面前,似乎,什麼都不重要了。
那些沒腦子的角色被大恐龍消滅的時候,感受還會更爽。
買張電影票的付出,還比去環球影城玩更真實模擬的侏羅紀項目少得多。這是大恐龍系列還能越撲越拍,越拍越勇的核心原因。
所以無論你在其他媒體聽到了什麼,在這篇文章里讀到了什麼,如果你想去看大恐龍,那就去吧。
趁電影製片廠,還有錢能製作出大恐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