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六姊妹》收官後,關於劇情的討論仍舊沒有停止。
在互聯網平台,你幾乎每天都可以刷到網友的「追劇筆記」,即便沒有意願追劇的人,也忍不住打開電視看兩眼,然後沉浸其中。這就是《六姊妹》的魔力,讓劇情滲透到大眾生活,從而擁有龐大的路人盤。
相較於其它年代劇,大家對《六姊妹》的評論也非常新穎:「《六姊妹》太寫實了,我媽認識『張建國』本人。」「《六姊妹》的故事和我姥姥家太像了,同樣六個孩子,同樣父親早逝。」「我小姨就是最受姥姥寵愛的那個,現在年紀不小了也還愛占各種便宜。」「我爸爸家也是六個姊妹,確實比較重親緣,但也能為了拆遷的房子鬧到斷親。」
在各大平台,觀眾們都感慨這部劇的現實程度之高,簡直是在「演我家」。
大家對這部劇的熱情,也反映在數據方面。《六姊妹》打破酷雲全維度收視紀錄、一路走高,在收官日創歷史新高、最高收視峰值高達5.7437%,是酷雲近三年實時收視唯一破5劇集,也是近三年唯一平均收視率破3劇集,其平均收視高達3.5871%;cvb中國視聽大數據收視同樣屢創新高,以5.307%的收視峰值、21.242%的收視份額創下cvb黃金時段電視劇新的收視紀錄,是首部cvb單日收視破5的劇集;劇集在騰訊視頻站內熱度峰值高達29374,是最快進入平台「必看俱樂部」的年代劇,網台共振之下收穫了全年齡層、全類型受眾的高熱關注。

2025開年第一會上,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王娟提到,《六姊妹》帶來的不止是高熱度,還喚回平台部分流失的銀髮用戶,為平台帶來新增量。
打開《六姊妹》,觀眾們看到的不止是一部劇,而是多元女性的成長史,一個小家的哲學史,以及一個時代的滾滾回憶錄。
女性敘事,向前一步

生活百態,家庭哲學

流金歲月,勾連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