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艾滋病這個「世紀絕症」,目前全世界仍然沒有徹底根治的辦法。
法國導演安德列·泰西內在2007年的時候,也是他沉寂三年之後復出影壇的第一部作品裡,就將目光聚焦在了這一個問題上,而本片的時間背景,則放回到艾滋病剛開始出現和流行的1980年代,傾力打造出這部感人心弦的、又發人深省的佳作。
片中的男主是一位阿拉伯裔的警察,這樣的身份,使其出現的時候,就呈現出了一種較為典型的中東男性英俊硬朗的輪廓,那是真正男人的一種形象,再加上他的警察職業,使其成為了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男性,從小就被教育要成為堅硬的、理性的、有控制力的、自信陽光的人,男主的職業與身體語言間散發出來的氣質均帶有上述傳統男性文化定義的特質。
而他也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男人,真正的男人。而一樁日常的救援任務,激發了陽剛具有男人味的警探內心深處的另一種情慾。
當他救起溺水男孩,當那個男孩從水裡滑入他的懷抱時,他情不自禁的起了異樣的感覺。
原來他的內心,也有喜歡「革命同志」的友誼,因此,警察和男孩兩人間發生了一段不可收拾的禁忌愛情。
有了男孩愛情的警探並沒有冷落妻子,他對於妻子的愛不減反增,每次兩人在一起時,都能得到之前從沒有感受過的快樂。
兩種不同的愛情,讓警察如魚得水,好不快樂!但是警察深深明白,與男孩的愛情,那只是生活的點綴,他還有被世俗所羨慕的家庭與婚姻。美麗的作家妻子,一個體面的家庭,那才是他的現實,所有,與男孩的短暫相會,那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場夢,務實的他沒有經過多大的思想鬥爭,就做出了決定。
然而縱情縱慾的歡樂時光總是短暫,一個噩耗傳來,男孩被診斷感染了艾滋病毒,這種病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那都是晴天霹靂,這種前所未有的衝擊,在愛情的掩護下,朝著他的免疫系統奔涌襲來……
男孩也知道警察會做什麼樣的選擇,男孩也知道自己的處境,但是他的內心是愛著警察的,於是在在影片的尾聲時候,我們看到了在生命最後時刻的男孩,他也做出了選擇,他刻意地避開了警察,然後獨自一人面對死神的降臨。
這個結局,對應了影片一開始是一個男孩的降生,而結尾,則是這個男孩的死亡,以這樣一種輪迴,透露出人生的孤獨感。
電影《愛滋味》,玩了一個諧音栵,但是英文名「The Witnesses」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見證人」,這也是本片的另一個譯名。誰是見證者,那就是警察的妻子,整部電影里,她那娓娓道來的旁白,一直就沒有停過,也正是由她的口中述說,串聯起這三個人之間的情慾糾葛,也以此見證男孩生命的最後篇章。
男孩為什麼會染上這種病,除了特殊的取向之外,孤獨與不被人重視導致的自卑與「濫交損友」是分不開的。影片在悲情又可憐的男孩身上,同時向人們傳遞一個信息,人無論多麼孤獨與悲哀,也得記得潔身自愛,那是多麼的重要。
這部電影,不僅僅只是述說了異性與同性之間的愛情,還將「世紀絕症」搬上銀幕,從而起到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警醒,是一部挑戰情愛極限的力作。
本片也因此成為了金棕櫚得主,還入圍了柏林最高榮譽金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