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2023年05月04日22:49:08 娛樂 1707
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3年的五一檔(4月29日至5月3日)電影票房為15.19億元,觀影人次為3763萬,國產影片票房佔比為86.52%。該票房成績接近於2019年同期的15.27億,低於2021年同期的16.68億。
「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 天天要聞

(數據統計於5月3日)製圖:何欣

1 新片雖多,陪跑也多

今年五一檔共19部新片上映,超越了2021年12部新片上映的紀錄,創下了歷史同檔期影片數量新高,被稱為「史上最擠五一檔」。

「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 天天要聞

人生路不熟》奪五一檔票房冠軍。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除了4月20日上映的《灌籃高手The firstSlam Dunk》,五一檔期間(截至5月3日)上映的新片,綜合票房排行前5名分別為《人生路不熟》5.47億元,《長空之王》5.42億元,《這麼多年》2.17億元,《檢察風雲》4756.2萬,《新豬豬俠大電影超級賽車》3687.1萬。19部新片,票房破億的有3部。其餘的16部新片,整體票房表現不佳。

「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 天天要聞

五一檔票房亞軍《長空之王》。

《檢察風雲》(4756.2萬)和《驚天救援》(3518.2萬)儘管演員陣容中不乏知名影星,但也沒能在五一檔期間獲得5000萬以上的成績。除了同期競爭的影片過多還有自身質量問題,《驚天救援》在上個月的路演期間,還發生了路演的翻車。4月22日,《驚天救援》的主創團隊到北京大學路演,期間有學生指出片中的科學硬傷。路演結束之後,有一名自稱是北大學生的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帖稱,自己發表「《驚天救援》北大路演翻車」的帖子後被逼著寫檢討書,還受到院系的處分。雖然官方稱該帖文是造謠,稱當時場面友好,但不少網友依舊質疑片方的闢謠。此次輿情風波是影響《驚天救援》票房的一個因素。

「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 天天要聞

另一部票房不佳的電影《長沙夜生活》(1311.2萬),則是受到排片影響。本片導演張冀在朋友圈發文稱「上映第一天排片只有1.8%,這也是我職業生涯到目前為止從未遇到的。老實講,我整個人都懵了」,在此他呼籲院線給《長沙夜生活》增加排片,特別是有效場次的排片。

「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 天天要聞

《長沙夜生活》排片慘淡。

5月3日凌晨3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原副局長、電影局原局長,現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宏森寫下近兩千字長文。他表示,「《長沙夜生活》的慘淡排映,讓電影供給側改革的問題水落石出」 「中國電影供給側結構目標越聚集越單一,對觀眾的召喚力也越來越具有壓抑不住的功利性,與世界的溝通對話能力也越來越對不上節奏。這個結構一定是在哪裡出了問題,既構建不了新發展格局中的暢通循環,也難以完成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任務。『民俗化』季節性報復觀影、而日常放映又備受冷落,讓電影全鏈條都遇到了阻礙和滯緩。電影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截至5月4日,《長沙夜生活》排片佔比僅佔1.7%,觀看人群主要源自長沙。

2 類型多樣,質量平平

今年五一檔新片涵蓋動作、愛情、喜劇、動畫、犯罪、奇幻、懸疑等多種類型影片,儘可能照顧到了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喜好的觀眾。但是就影片的口碑來說,今年五一檔沒有出現佳片。

以上映前一直被熱議的《長空之王》為例,根據燈塔專業版提供的「想看用戶畫像」,女性佔比77.5%,男性佔比22.5%。這一部講述空軍故事的動作電影,女性觀眾大比例超過男性觀眾。本片在淘票票開分高達9.8分,登頂國產影片開分紀錄,當時和《泰坦尼克號》並列全球電影第一名。可是在豆瓣的評分系統中,《長空之王》僅獲得了6.8的評分。兩個平台,不同的受眾群,對同一部影片和同一位演員的評價,差距大至3分。

「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 天天要聞

《長空之王》「想看」用戶畫像。

中國空軍題材的電影,《長空之王》不是首創,較為近期的2017年,演員李晨自導自演過一部同類題材的電影《空天獵》。該片打著「中國首部現代空戰大片」的噱頭做著宣發工作,但由於其文戲的薄弱,最終只拿到了3.19億元的票房和豆瓣5分的評價。《長空之王》在票房和口碑上,雖有不足,但都有所突破。

作為五一檔票房冠軍的《人生路不熟》,在豆瓣上獲得了6.6分的成績。對比導演易小星上一部作品《沐浴之王》(豆瓣6.0分),《人生路不熟》雖然依舊是部一次性的「段子電影」,但在口碑上的進步,一定程度也轉化成了票房收益。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人生路不熟》的票房貢獻集中於二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的票房佔比和排片佔比都超於一二線城市。我國的喜劇電影作為各大節假日檔期的寵兒,只要能照顧到下沉市場,在票房上就有了保障。

「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 天天要聞

《人生路不熟》觀眾地域分布。

《檢察風雲》(豆瓣5.2分)和《驚天救援》(暫無評分)是由知名香港導演執導的新作,兩者都落入了自我重複的嫌疑和港片北上的違和。麥兆輝的《檢察風雲》在質感上與前作《廉政風雲》類似,而且在影片類型上都有些懸疑,但跟大部分國產懸疑電影的短板一樣,本片過多劇情上的漏洞,讓不少有足夠閱片經驗的觀眾,還沒看完已經猜到了真相。而彭順的《驚天救援》被部分觀眾戲稱為「安全教育宣傳片」。消防題材的電影,市面上已經有《救火英雄》和《烈火英雄》,而彭順早在10年前的《逃出生天》便拍過同類電影。時隔十年的新瓶裝舊酒,自然得不到審美提升的觀眾認可。

「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 天天要聞

《這麼多年》是光線影業拿手的青春愛情電影。

《這麼多年》《長沙夜生活》與《倒數說愛你》均屬於五一檔的愛情電影。《這麼多年》是光線影業拿手的青春愛情電影,雖然多年來這類電影的豆瓣評分都在6到7分,但由於其低成本再加上屢屢出爆款,最終都能獲利。豆瓣6.5分的《這麼多年》,代表了該光線青春愛情電影一如既往的水準。相較之下,質量相差不多的《倒數說愛你》(豆瓣6.2分)就沒有這麼幸運,2237.9萬的票房僅占《這麼多年》的1/10。而《長沙夜生活》是三部愛情電影里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豆瓣7.1分),但也是排片和票房最少的一部。

3 電影市場復甦了嗎?

今年繼2019年、2021年後中國影史票房第三高的五一檔。自春節檔後,電影市場表現一直欠佳。自2月1日到4月28日,86天的時間內,影院一共上線了110部電影(含國產片和引進片),最多一周有15部影片上線,但均無電影突破10億票房。今年為期5天的五一檔同樣沒有誕生出超10億票房的爆款。

五一檔雖然缺乏爆款,但不缺贏家。這個檔期最大的贏家則要屬上海亭東影業有限公司,據悉韓寒為上海亭東影業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同時也是該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過去該公司更多是圍繞著核心人物韓寒運轉(韓寒還擔任了《長空之王》的監製)。目前檔期票房冠亞季軍《人生路不熟》與《長空之王》的第一出品方均為亭東影業。在經歷了《四海》的滑鐵盧後,韓寒用五一檔給自己在票房上扳回一城。

不過是否就此視為電影市場回暖的證明,暫且未能下定論。電影行業觀察自媒體人溫特向南都記者透露:今年五一檔表現總體符合預期,對《人生路不熟》和《長空之王》雙雙破五億的成績表示滿意。但他也留意到《驚天救援》《檢察風雲》和《倒數說愛你》等腰部電影需要加起來才能過億,三部影片的表現直接影響了總體的票房總量。如果三部影片的票房能起來,五一檔總體會更好。他也指出,今年五一檔檔期環境不是很好,五一前有《灌籃高手》大電影,5月5日有《銀河護衛隊3》。前後都是重量級電影,所以今年片方定檔也有所顧忌。

此外,疫情開放後,國人熱衷於出門遠遊。今年五一假期,關於電影的討論熱度明顯讓位於旅遊的話題。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看電影是娛樂方式的一種,而不同的娛樂方式都會是進入影院的平替選項。當然,各種娛樂方式之間並不完全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像近期「網紅爆款」燒烤城市淄博,在旅遊熱潮下,該市檔期票房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倍,基本恢復至2021年同期水平。淄博電影票房的增長,是旅遊和看電影兩種娛樂方式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例子。

「史上最擠五一檔」收15.19億!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 天天要聞

《銀河護衛隊3》明日上映。

經歷了五一檔後,本月有兩部好萊塢電影《銀河護衛隊3》和《速度與激情10》要上映。在好萊塢大片屢屢失靈的當下,兩部大片是否能持續給5月提供後續的票房紅利,不讓5月陷入後繼乏力的境況,將會是我國電影市場能否復甦的關鍵。如果中國電影都扎堆出現在某些大的檔期吃紅利,而對非重要檔期不抱有信心,這樣的中國電影市場,還遠稱不上健康地復甦。

采寫:南都記者劉益帆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