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芬拿外套蓋住了張國榮,是她此生做得最對的一個決定。
愚人節那天,陳淑芬在文華東方酒店正門口等著約見張國榮。
這時的她並不知道即將面對的是那樣一個結局,5分鐘後,張國榮伴隨著一聲巨響,重重地摔在了陳淑芬的面前。
陳淑芬強忍悲痛脫下了外套,蓋在了他的頭部。
正是這一舉動,維護了張國榮最後的體面,最終張國榮的遺容並未被狗仔拍到。
消息傳出來的時候,大家都以為是捉弄人的玩笑,直到正式訃告發出來,所有人才意識到,張國榮是真的離開了我們。
平時喜歡穿著休閑便裝的張國榮,當天卻穿著西裝獨自前往酒店24樓的健身房,並向服務員要了紙和筆,他一邊看著窗外一邊儘力地剋制自己顫抖的雙手,服務員雖然發現了張國榮的異樣卻沒有過多的詢問。
不久隨著樓下一聲巨響,各種嘈雜聲隨之而起,一代傳奇就此隕落。
演藝圈失去了一位巨星,粉絲也失去了他們的哥哥。
而張國榮只留下了一句話,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有人曾經站在了24樓向下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高度僅僅是看一眼就會腿軟,又何嘗敢往前邁出那一步?
這種生理上的恐懼並沒有阻擋住張國榮心理上的壓力,也許在張國榮的心中,只有一躍而下那一刻是他這輩子最輕鬆的時刻。
自此後在許多人的心中,4月1日不再是愚人節,而是屬於張國榮的紀念日。
雖然已經過去了19年,期間關於張國榮的話題不斷地被人提起,作為他此生最親近的朋友唐鶴德、陳淑芬也成為了話題中心。
有人說張國榮深陷「程蝶衣」角色,人戲不分混淆現實,才會公開承認「出櫃」。
只是在那個年代,特殊的愛情並不被世俗認同,張國榮與唐鶴德也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
現在的明星愛得快離得也快,而在張國榮那個時代不一樣,相互奔赴,紙短情長。
哪怕只能寫信、看報紙閱雜事了解對方近況,都能感到十分滿足。
1997年,張國榮在演唱會上以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委婉地承認了與唐鶴德的戀情。
當有狗仔隊蹲守偷拍時,張國榮毫不避諱地牽起了唐鶴德的手,頭也不回的任由狗仔拍照,而唐鶴德卻稍顯緊張,他回頭張望的舉動和張國榮瀟洒的背影,成了最經典的一幕。
有人形容這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牽手」。
張國榮也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那就是我愛人對我的愛。
知道張國榮跳樓時,唐鶴德彷彿一瞬間老了10歲。
整個葬禮都要靠人攙扶著,即便如此他的眼光也只停留在張國榮的遺照上,到最後因為悲傷過度暈倒時,手勢也依舊是他們之間示愛的暗號。
那天,有上萬人參加了張國榮的葬禮,半個娛樂圈的名人都出席了他的葬禮,而為張國榮扶靈的八位名人,也都在娛樂圈有著不小的地位,代表著張國榮的時代也正式地結束了。
根據調查,最愛香港的十大理由中,榮登榜首的理由是張國榮。
可以說張國榮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都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而他的地位又有多高呢?
某次活動現場,許多明星與商界大佬何鴻燊、政界大佬崔特首、何特首一起合影,令人佩服的是,照片中前排入座的三位大佬分別坐在了兩側,將中間的位置讓給了張國榮,而其餘的明星全都在後方站著。
雖然只是一個座位,卻能清楚地說明問題,在那個年代的藝人並不同於現在這些動不動耍大牌的明星,在商政界眼中,明星都是一群不入流的戲子。
比如崩牙駒一句話,就能讓張學友親自跑到澳門當面為他唱歌。
比如蔡子明派人威脅劉德華去荷蘭拍戲。
而張國榮能坐在這三位大佬中的c位,足以說明了張國榮的地位之高,可是在表面風光的背後,也有許多令人心酸故事。
1956年一位裁縫大王的家中,張國榮作為這個家庭的第10個孩子出生了,生活是富裕的,但畢竟家裡孩子多,一對父母兩個人,怎麼也端不平這碗水,總有連一口水都喝不到的孩子。
別人家的小兒子都是最受寵的,到了張國榮這裡,僅僅只分到了一絲絲的陪伴。
童年的缺失,使得他13歲就同意前往英國留學。
幾年過去了,張國榮都已經做好再不歸國的打算時,父親中風的噩耗便傳了過來。
家道中落,再也拿不出能供張國榮留學的這筆巨額開支,於是他便回到了香港嘗試了各種工作,靠著擺地攤賣鞋、賣牛仔褲,勉強維持生活。
直到他在香港亞洲電視唱歌大賽中憑藉一首《American Pie》拿下了亞軍,張國榮才感覺生活有了盼頭。
在此期間,雖然他獲得了《華僑日報》的新人獎,卻處在不溫不火的一個尷尬地位,大家都穿著西裝假裝成熟地認真唱歌,只有張國榮一臉稚嫩依舊我行我素地唱著英文歌。
時代的流行是一陣一陣的,當時的觀眾並不認同張國榮這一套,所以倒喝彩、全場噓聲一片、飛出去的帽子也被人扔回了台上這種事情,對於張國榮來說就如同家常便飯。
說不難過是假的,只是張國榮相信總有自己嶄露頭角的機會。
在遇到陳淑芬的時候,張國榮才與上一家公司解約,正處在迷茫的空窗期,而陳淑芬也說一切都是那麼的水到渠成,命中注定要結下深厚的緣分
張國榮因為抑鬱而選擇跳樓自殺時,最後一通電話就是打給陳淑芬的,短短八個字,足以說明兩人的關係。
19年後,陳淑芬當眾宣布要為張國榮舉辦演唱會,用來紀念張國榮逝世20周年,而這場演唱會,也是陳淑芬最後一次為張國榮舉辦公開活動。
曾經的她說過,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當然想回到2003年4月1號。
在悔恨中渡過了19年,陳淑芬決定放下張國榮。
遙想當年兩人第一次相見時,陳淑芬26歲,張國榮25歲。
兩人如同親姐弟一樣暢想未來無話不談,當陳淑芬正式成為張國榮的經紀人後,她也是盡心儘力地去打造張國榮的成名之路。
1983年,張國榮的第一張唱片《風繼續吹》,使得他一炮而紅,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陳淑芬獨特的眼光。
緊接著便是專輯《MONICA》40多萬銷量的大賣,張國榮迎來了自己的時代,一躍而上與譚詠麟肩並肩站在了樂壇的頂峰,可以說沒有陳淑芬的幫助,張國榮這塊璞玉就不會在眾星雲集的那個年代,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傳奇。
在經紀公司的眼中,藝人就是公司的商品,利益最大化是公司的主要目的,而經紀人就是負責執行這一目的的主要負責人。
不過陳淑芬與其他經紀人不同,她格外的保護張國榮,就像姐姐保護弟弟那樣,並沒有將張國榮當做是一個賺錢機器。
2003年4月1日那天下午,張國榮因為抑鬱而選擇跳樓自殺時,最後一通電話是打給陳淑芬的,張國榮知道陳淑芬不會拿自己的死做文章,因為他說過,陳淑芬是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所以他完全放心把自己交給陳淑芬。
而陳淑芬也明白,張國榮一生追求完美,出席各種場合都是衣著得體,從來沒有失了風度,至死也希望走得乾乾淨淨儀錶整潔。
於是她脫下了外套蓋住了張國榮的面容,以一己之力擋下了那些想大做文章的無良媒體,現場還有媒體出價1億元要買張國榮臨終的照片,只不過到了最後,張國榮的遺容也並未公之於眾。
由此可見,陳淑芬並未辜負張國榮的信任。
這一年他46歲,張國榮的出道生涯只有26年,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卻如同他的歌詞一般,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哥哥一直影響著許多人,不論好壞,斯人已逝,只此一人風華絕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