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2022年10月04日19:08:14 娛樂 1727

李娜是曾經當之無愧的ost女王。

10年時間裡,她先後為160多部影視作品配唱過200多首歌曲。

其中《好人一生平安》《苦籬笆》、《嫂子頌》等經典樂曲依舊在傳唱。

就連我們耳熟能詳的《青藏高原》,原唱其實也是李娜。

有人說,如果你聽歌而不聽《青藏高原》,說明你白聽歌;如果你聽過《青藏高原》卻沒聽過李娜版本,說明你根本不懂歌。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李娜在樂壇的地位無人能及,

她和毛阿敏韋唯一度被譽為我國樂壇的三座高峰。

然而1997年,事業正當紅的她卻突然宣布出家,

她的選擇不僅令觀眾百思不得其解,更將年邁的母親推入了無邊的痛苦。

母親一路追隨她去了美國,想要改變她的念頭。

如今25年過去了,母親說服李娜了嗎?

她們現在的生活又怎樣呢?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01

李娜原名牛志紅

1963年生於河南鄭州一戶窮苦人家。

早年喪父,和媽媽、妹妹相依為命。

母親白天上班工作,她就在家照看妹妹,整理家務。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年僅5歲的李娜,懂事的讓母親心疼。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沒有父親的庇護,李娜和妹妹遭受過很多白眼,受盡了周圍人的欺負。

不願給母親多增添負擔的她將這一切都默默忍受了下來。

童年時的悲慘命運練就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

12歲那年,李娜考入了河南省戲曲學院,專攻豫劇

戲曲的學習枯燥而乏味,

每天都是兩點一線,除了睡覺就是練功。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得人喘不過氣。

很多人沒能堅持下去,

李娜卻對這個機會倍感珍惜。

她一直都是班級里最用功的學生。

每天來得早,走得晚,像一塊不知疲倦的海綿,孜孜不倦的學習著戲曲知識。

短短3年時間裡,她就從一個零基礎的學差生成長為了學校里的尖子生。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憑藉優異的成績,李娜被分配到了河南豫劇團,大大減輕了母親的負擔。

這些年,母親為了供她學習,除了本職工作外,下班還要去兼職。

年幼的妹妹跟在母親身邊打零工,母女倆吃糠咽菜,才湊夠了她每年的學費。

李娜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分到團里的那一刻,她就發誓要讓媽媽和妹妹過上好日子。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在豫劇團的生活並不輕鬆。

還是新人的李娜一邊學習,一邊演出。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1982年,18歲的李娜在豫劇《百歲挂帥》中,憑藉「佘太君」一角一鳴驚人。

不僅榮獲了「河南省第一屆青年演員調演一等獎」的榮譽,

也讓團里下定決心要好好培養她這個新人。

「金嗓子」李娜一下子成了豫劇團的名人。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然而名氣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大助益。

反而讓她和團里的一些人關係愈發微妙起來。

與此同時,微薄的工資也讓她的內心開始動搖起來。

幾十塊錢的工資遠遠無法承擔起母女三人的生活。

這讓決心要帶著媽媽、妹妹過上新生活的李娜倍感挫敗。

正值青春的李娜陷入了深深地迷茫。

日復一日的豫劇表演再也無法激起她內心的激情。

沒多久,她選擇調職去了省歌舞團。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樂壇已然興起,天生一副好嗓子的李娜,即使到了完全陌生的歌舞團,也是如魚得水,歌聲深得觀眾喜歡。

所有的流行歌曲中,她最愛模仿的便是鄧麗君的歌曲。

在歌舞團的這兩年,日子過的輕鬆自在。

放聲高歌的日子裡,李娜也漸漸地明白了自己的內心。

她想要唱歌!

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唱歌!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已經學無可學的歌舞團不再適合她,她將目光放向了離香港又近,發展又迅速的深圳。

她告訴母親,她想要辭職去南方學唱歌。

那個時候,「鐵飯碗」還是一門人人艷羨的好工作。

李母實在沒想到女兒竟然會有如此荒唐的想法。

但她的瘋狂反對並沒有阻擾李娜的決心。

從小的經歷養成了她極為自主的性格,只要她決定的事,八匹馬都拉不回來。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李母勸不動她,只好抹著淚任由她離去。

李娜抱著母親勸慰道,「媽,我會照顧好自己,將來養活你和妹妹的,你不要擔心,要照顧好身體啊。」

火車緩緩帶走了李娜的身影,

李母跟在火車身後,潸然淚下。

兒行千里母擔憂,隨著女兒的離去,她的心也彷彿被狠狠揪起來一般。

而來到深圳後的李娜,也很快遭到了人生中的滑鐵盧。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沒錢沒人脈的她被唱片公司接連拒之門外。

她只能一邊打工維持生計,一邊想方設法尋求一個時機。

而這個時機,很快來到了她的身邊。

02

1988年,北京「如意杯」歌手大賽如火如荼的展開。

這些層出不窮的歌手比賽,為無數心揣夢想的青年提供了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機會。

得知消息後的李娜,馬不停蹄地收拾包裹,拍拍屁股坐上了北上的火車。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李娜那一年的比賽,卧虎藏龍。

她憑藉優異的唱功,相繼擊敗了郭公芳張繼紅等人,一舉奪得了通俗組的冠軍。

在舞台上大放異彩的李娜,終於被更多人看見。

第二年,她便接到了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的邀約,演唱了插曲《苦籬笆》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她的名字也被更多人熟知。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1990年,《渴望》又找到李娜演唱了片頭曲《好人一生平安》

《渴望》播出後,萬人空巷。

作為主題曲主唱的李娜迅速走紅,

在榮獲全國第二屆影視十佳歌手獎項的同時,也隨著歌曲紅遍了大江南北。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事業高速發展的李娜,在之後接連推出了《嫂子頌》、《女人是老虎》、《走進西藏》等影視歌曲。

其中《嫂子頌》讓她的事業再攀高峰。

在那一年相繼榮獲了第三屆全國影視十佳歌手的榮譽以及羅馬尼亞MTV的國際大獎。

音色醇厚,音域寬廣的李娜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她的歌聲霸氣又不失柔美,幾乎什麼風格都能駕馭,是少有的全能型歌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作曲家張千一被她的歌聲深深打動。

1994年,在李娜演唱會的幕後,張千一激動的表示,他想要為李娜專門創作一首歌。

這首歌就是至今仍被視為經典的《青藏高原》。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它將流行唱法與民族樂唱法深深地糅合在一起,對演唱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這首歌一經問世,李娜幾度封神。

翻唱《青藏高原》的人很多,韓紅也是靠著翻唱《青藏高原》走紅,但沒有一個人,能夠超越她的唱法。

半路出家的李娜,不像韋唯、毛阿敏,身邊有可靠的師長引領她前進。

她只能一個人摸索,學著集百家之長進行融會貫通,從而形成極為鮮明的個人特色。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歌手這條路,她一直都比別人走得更苦更累。

成功的背後,是努力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

李娜曾坦言,她的聲音沒有什麼先天優勢,全是後天「自我摧殘」出來的。

在別的歌手恨不得24小時活躍在公眾面前,生怕被遺忘時,

李娜常常一個人躲在屋子裡面練聲,如果條件可以,她甚至能夠一整年不出門,就專註在屋子裡進行練習。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她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每天下午都要練習整整兩場音樂會的量。

在練歌期間,她不允許任何人打擾。

就連吃飯,也是由專門的人送到門口。

每一首遞到她手裡的歌,她都如獲至寶,一字一句的進行推敲。

即使不看手稿,歌聲也能流淌在她的腦海中。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在錄音棚錄歌時,李娜很少會浪費時間,只要是她的歌,往往一遍就能過。

她的歌聲,就連挑剔的製片人都無法挑出毛病。

正是這股精雕細琢的精神,才能讓李娜攀上了一座又一座的藝術高峰。

她對音樂的純粹和追求,令人驚嘆。

在她心中,除了音樂,就是音樂。

這些年,為了音樂,李娜的終身大事一拖再拖。

母親也為她的婚事愁白了頭。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03

當年李娜成名後,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了自己當初的諾言。

她送妹妹出國留學,給媽媽在首都買大房子。

媽媽年紀大了,故土難離,她就出資將老家翻蓋一新,只為讓媽媽住的更舒服。

女兒的孝心讓李母笑彎了嘴。

唯獨看到別人兒孫繞膝的畫面後,她會悲上心頭。

一轉眼,李娜已經30歲了,依舊孤家寡人。

這讓李母每每想起,都覺得心像是被針扎一樣疼。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她開始頻頻催著李娜相親。

偶然一次機會,李娜結識了一位年長她10歲的離異男性。

對方性格溫和,談吐有禮,很得李娜喜歡。

雖然對方有一個孩子,李娜也並不放在心上。

李母看到女兒好不容易有了意中人,更是不會在意。

反而不斷催促道,「趕緊結婚吧,趁著媽媽年輕,還能幫你帶帶孩子。」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但相愛沒有那麼簡單。

在音樂上格外純粹的李娜,在愛情上也不願將就。

兩人交往了兩年,卻始終無法完全磨合彼此的性格。

於是兩年後,彼此體面分手。

與此同時,李娜的事業也陷入了瓶頸。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九十年代末的樂壇正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還堅持著老一輩藝術家們操守的李娜,在這裡顯得格格不入起來。

為了掙錢,公司勢必將她的利益最大化。

她每天不是在錄歌的現場,就是在商演的現場。

即使好不容易有空閑時間,她也要抓緊一切時間練聲。

沒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李娜近乎嚴苛的工作態度是她成功的基礎,卻也過快的損耗了她的身體。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長期的「自我摧殘」,讓李娜的身體過早的開始衰敗。

她隔三差五就會因為生病出現在醫院門口。

虛弱的身體讓她不管幹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

有時候還會產生幻覺,整個人迷迷糊糊地。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狀態,李娜面對喜愛的音樂事業,也是有心無力。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更糟糕的是,重重壓力下,她開始失眠,抑鬱,掉發,精神狀態一天不如一天。

這就像一場惡循環,李娜被困其中,掙脫不得。

自《青藏高原》後,有關她江郎才盡的謠傳愈演愈烈,這無疑也加重了她的病情。

1995年,兩個信佛的好友聽說李娜的事情後,專門送給了她一本《大明咒》。

一開始,李娜並沒有放在心上,而是隨手放在了書房。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後來被病情折磨的日益痛苦的她,偶然間翻開了這本《大明咒》,在寂靜的深夜裡,書中的文字宛如一縷清風,緩緩地撫平了她內心的躁動。

那一晚,李娜久違的做了一個好夢。

她開始漸漸喜歡上了佛學,並在兩個佛學朋友的幫助下,與寺院的主持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她將心中的苦悶一股腦的傾瀉而出。

主持與她一一開解,並在最後送了她一句贈語

「心靈的寧靜和精神的解脫才是智者夢中的故園。」

這句話在她的心中反覆咀嚼,越是思考,越是覺得主持言之有物。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後來,她應朋友之約,來到了張家口的天門山散心。

一到天門山,她就被這裡連綿不斷的青黛深深地震撼了。

清風送來綠草的清香,那一刻,彷彿靈魂也得到了滌盪。

著名歌手李娜的到來,也讓這裡的村民欣喜若狂。

他們自發的拉起一條橫幅:熱烈歡迎歌唱家李娜來我地開發天門山。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李娜天門山採訪

對於李娜的到來,他們表示了十二分的熱情。

還有臨時趕來的工人,和村民們高聲相和,一遍又一遍的呼喊著李娜的名字,希望李娜可以留在這裡。

如畫的風景,淳樸的鄉民。

這裡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住了渴望一片凈土的李娜。

她回去後沒多久,就果斷的將戶籍轉到了這裡。

還在天門山上建了一座李娜小屋。(後改名為李娜別墅)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她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守林員夫婦一起去采野菜。

遠離塵世的喧囂後,回歸自然本真的李娜,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平靜。

在這裡的這段時間,她反覆的想起主持送她的那句贈言。

愈發喧囂的樂壇早已不是她的歸處。

1997年,李娜在五台山上落髮為尼。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04

李娜出家的消息被曝出來時,恰逢中國原唱歌曲季選揭幕在即。

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個消息。

甚至有人以為時李娜的公司在為她暗中炒作,想要藉此吸引關注。

李娜的兩位好友也現身說法,力證了這只是子虛烏有的謠言。

畢竟只要熟悉李娜的人都會知道她對於音樂是如何的虔誠,她怎麼可能會不繼續音樂夢而選擇出家?

但早已下定決心了的李娜,是誰也無法阻止的。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34歲的她,在五台山普壽寺剃度出家,法號釋昌聖

她下定了決心,要與之前割裂。

但躲在五台山修行的她,根本躲不過媒體的長槍短炮。

一代天后事業正當紅時去出家!

所有人都對李娜的選擇好奇極了。

他們想盡辦法,想要從李娜的口中得到一個答案。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媒體們圍追堵攔鬧得原本清幽的寺廟苦不堪言。

無奈之下,李娜遠赴國外。

在美國一家寺廟進行修行,漸漸地淡出了觀眾的視線。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出家的消息,李娜沒敢告訴母親。

那時妹妹已經定居到加拿大,媽媽在加拿大幫妹妹看顧孩子。

但這件事鬧得太大了。

遠在加拿大的母親,依舊在報紙上發現了女兒遁入空門的消息。

這對她而言,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

她一下子癱軟在沙發上,淚如雨下。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妹妹也無法接受姐姐落髮為尼的消息。

母女兩人一路趕赴美國,想要勸李娜還俗。

即使不願回國,也可以跟著他們去加拿大生活。

但李娜意已決,母親和妹妹根本勸不動她。

妹妹還有自己的生活,李母將她趕了回去,獨自一人在美國和大女兒磨。

母女倆誰也不能說服誰,有時她們說著說著,便會抱頭痛哭。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李娜堅持在這裡修行,李母就暫住在一位友人家中,

李娜一日不改變心意,她就一日守在這裡。

陪在女兒身邊的李母,這幾年流的淚比往些年加起來都多。

可她的淚水並沒有阻擾到李娜一心向佛的心。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左一 李娜

這些年,看著自得其樂,臉頰日益豐潤的李娜,李母原本堅定的心卻開始慢慢動搖。

為人父母,自然想要女兒更加快樂。

遠離世俗後的李娜,並沒有捨棄她心愛的音樂。

成為「昌聖法師」的她,陸續出版了《唱經給你聽》、《李娜淺說佛經故事》等有關佛經的專輯。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她的母親也並沒有離去,而是選擇和女兒一起生活。

母女倆住在寺廟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自然而愜意。

於李娜而言,再多的名利都已是過往雲煙。

她的內心深處有著更高的追求。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結語

在美國修行的李娜,向來對媒體避之不及。

只有偶遇她的姜昆,在與她的交談中,拼湊出了她那時的心境。

姜昆,「當初你為什麼要出家?」

李娜,「我沒有出家,是回家了!」

蘇軾有首詞 「此心安處是吾鄉」,放在李娜的身上再合適不過。

於滾滾紅塵中,尋一片凈土而息的李娜,不正是尋到了心靈歸處,回到了靈魂深處的家嗎?

作為觀眾和粉絲的我們,唯有祝福!

李娜:27歲走紅,34歲出家,消失25年,母親的堅守和陪伴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