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現在的小花幾乎沒一個能打,要演技沒演技,吃又吃不了苦,完全就是花瓶。
就在這麼多的花瓶之中,只有趙麗穎一直以來作品和口碑都雙雙在線,然而誰也沒想到,就是這個85花轉型成功的第一人,居然在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慘遭「滑鐵盧」。
本身清明檔期所有的影片全都「撲街」了,只剩一個趙麗穎主演的《向陽花》還在苦苦支撐,但這部電影的票房增高的同時,口碑卻越走越低。
就連央視都請了專家來點評這部電影,最後的評語是:「失真和扭曲」,更有人直指趙麗穎塑造的角色是完全失敗的,那麼這部電影真的有這麼不堪嗎?
立意高大上,執行卻拉胯
《向陽花》的故事講的是刑釋女性在底層掙扎,想要的是撕開社會偏見,展現生命韌性,這主題簡直是沖著各大電影節去的。
宣傳片一放,趙麗穎那張飽經風霜的臉往鏡頭前一杵,觀眾的期待值瞬間拉滿,畢竟誰不喜歡看一部既能戳淚點又能引發深思的現實主義大片呢?
鍾麗麗教授也說了,這選題九分沒跑了,要知道九分,那可是能和國際名導掰掰手腕的分數。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影片一上映,問題就暴露得像個篩子,劇情想講苦難,卻偏偏把苦難堆砌成了「苦難超市」。
女主高月香和黑妹出獄後,生活簡直是災難片標配,又是被欺辱、被打壓、被歧視,遇到的每一個路人甲乙丙丁都像是從「惡人培訓班」畢業的,壞得毫無理由,壞得莫名其妙。
導演似乎覺得,只要把所有能想像到的苦難往主角身上砸,就能讓觀眾感動得稀里嘩啦。
可惜觀眾不是傻子,這種刻意製造的戲劇衝突,非但沒讓人共情,反而讓人覺得像在看一部低配版狗血劇。
更離譜的是,影片連基本的邏輯都守不住,高月香一邊哭訴「衛生巾都買不起」,一邊卻能豪氣衝天地買酒抽煙。
這種細節上的自相矛盾,簡直是在挑戰觀眾的智商,鍾麗麗教授毫不留情地指出,這種「表面困境」的堆砌,完全忽略了心理層面的刻畫,顯得「非常浮,非常假」。
浮?假?這話可真是把片方的臉打得啪啪響。
更別提影片對現實的「無知」了,刑釋人員出獄後,國家有職業培訓、有心理輔導、有社會幫扶,這些在《向陽花》里統統不見蹤影。
主角們出獄後彷彿被扔進了真空地帶,像白紙一樣無知,像野草一樣頑強。
這哪是現實主義?分明是導演和編劇的想像主義!難怪鍾教授一臉痛心疾首,直言這電影「失真扭曲」,片方這波操作,真是把「現實主義」三個字踩在地上摩擦。
劇情硬傷之下,人物塑造更是致命
如果說劇情是《向陽花》的硬傷,那人物塑造就是它的致命傷,影片的主角高月香,本該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趙麗穎的演技不可謂不用心,哭戲、爆發戲、隱忍戲,樣樣不落,可惜再好的演員也架不住爛劇本的拖後腿。高月香的設定,簡直是個邏輯黑洞。
她在監獄裡待了那麼久,按理說多少該懂點法律常識吧?結果呢?
被人懷疑偷東西,她直接當眾撕衣服讓人搜身,被老闆欠了300塊工資,她居然委曲求全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最後還靠暴力解決問題看,這叫人物成長?這叫人物崩塌好嗎!
鍾麗麗教授一針見血:高月香的行為「非但無法共情,還讓人覺得無腦」。
這評價可真是毫不留情,觀眾看著屏幕上的高月香,估計都在心裡默默吐槽:姐,你好歹是個勞改過的人,能不能有點腦子?
其他女性角色也好不到哪去,胡萍監獄大姐大,胳膊上刺青,性格粗獷,按理說該是個複雜反派吧?
結果編劇腦子一熱,讓她接個電話就秒變聖母,給爺爺奶奶獻血,中間連個心理轉變的過程都沒有。
這角色薄得像張紙,觀眾看了只想翻白眼,還有鄧管教,堪稱全片最「聖母」的存在,為了犯人付出一切,最後還被罵得狗血淋頭。
群像塑造更是災難,影片想講女性之間的姐妹情,結果硬生生拍成了「哥們義氣」。
高月香和黑妹的互動,不是打架就是吵架,哪有一點女性特有的細膩和韌性?鍾教授說得好,女性該有「韌勁兒」,而不是這種男性視角下的稱兄道弟。
整部電影的女性角色,彷彿都被塞進了「男性濾鏡」里,失去了靈魂,變成了一個個行走的工具人。
趙麗穎真的演得不好嗎?
說實話在趙麗穎,作為「85花轉型第一人」,從《陸貞傳奇》到《知否知否》,再到《風吹半夏》,一路走來,堪稱內娛的勵志典範。
生子後她的作品雖然產量少了,但《與鳳行》《第二十條》依然讓人看到了她的實力。
尤其《第二十條》里那個絕望的啞女,站在天台上淚流滿面的畫面,直接把觀眾虐得心碎,
說實話在這一次《向陽花》趙麗穎的演技也算是經歷而為。
可惜高月香這個角色從根兒上就立不住,趙麗穎再怎麼演,也救不了這個邏輯崩壞的劇本。
鍾麗麗教授點評時,雖然說高月香的塑造「非常失敗」,但矛頭更多指向了編劇和導演。
也就是因為這個,網上更是吵翻了天,支持者覺得,影片展現了刑釋女性的生存困境,黑暗得真實,震撼得動人。
他們振振有詞:現實中比這還慘,電影為啥不能誇張一點?還有人搬出荀子「人性本惡」的觀點,試圖證明片中那些「無緣無故的惡」其實很有道理。
反對者則完全不買賬。他們吐槽劇情失真,人物單薄,邏輯漏洞多得像篩子,有人甚至直言:這電影就是在消費苦難,拿底層女性的悲慘命運當噱頭,噁心至極。
還有網友感嘆,現實主義電影不該是這樣,應該有深度、有共情,而不是一味地堆砌悲情。
兩撥人吵得熱火朝天,熱搜都上了好幾輪,愣是把《向陽花》吵成了「現象級爛片」。
參考資料:央視《今日影評》 《向陽花》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