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脫口秀大會》的冒犯與吐槽,對李誕與笑果依舊有所期待

2022年10月03日07:26:12 娛樂 1226

對《脫口秀大會》的冒犯與吐槽,對李誕與笑果依舊有所期待 - 天天要聞

1

早上起來,太陽白晃晃地落在窗台上,有那麼一瞬間感覺這是初冬。本來嘛,太陽「深入」房間的時候,天氣大多已經涼爽,而今年很奇怪,10月份還有38度高溫 。今年奇怪的事太多了,頭有點大,也不想一一列舉,好在有脫口秀可以看,讓荒誕的日子多了一些輕鬆。

第五季《脫口秀大會》,令人驚艷的「五分鐘」幾乎沒有,但也是快樂的,剛看時覺得像吐槽大會,集體吐槽他們在上海被封的兩個月生活,可謂五花八門,也虧他們寫得出來。把憋屈的封閉生活變成笑料,這份苦也算有了點價值。也讓我這個小城的人有了一份優越感 :自由地行走在大街上,小城市也有春天啊,必須膨脹一會兒。膨脹之後,還是好奇,何廣智在上海72平的「豪宅」到底要多少錢啊?

零散地追了幾季的脫口秀,比較喜歡李誕對節目的定位,自由、包容,不失卓識精見,他對上台演員沒有條條框框,只要講得好,人人都可以說五分鐘。羅永浩的點評,准、狠、冷,遺憾是再沒看過比他更專業的點評。李誕調侃羅永浩「去還債了,還完了又去創業,說不定明年又回來了(創業不成功)。」盼他回來,又覺得這樣和李誕一樣不地道,真讓人糾結。

對《脫口秀大會》的冒犯與吐槽,對李誕與笑果依舊有所期待 - 天天要聞


看脫口秀除了笑,其實從中體會到不同層面人群的一個個新穎的視角,每個人的梗都是來自生活中的細微洞察,也構築起我們與外界建立真實聯結的窗口。他們既有接地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有疫情、升學、就業、容貌、婚姻等焦慮、在嚴肅的話題下,還不時地來一段宣傳廣告的插入。只是有些梗如果沒有一定文化沉澱,沒有對社會新聞的關注,沒有對網路新名詞的掌握,會雲里霧裡,不知所云。

脫口秀里人才濟濟,有北大、交大、華科等才子才女「匯聚一堂」,他們也經常以此自嘲,不管是自嘲脫口秀,還是自嘲學歷,至少說明,他們真心喜歡講脫口秀,同時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個人的苦悶以一種快樂的方式分享出去,

前幾年美國電影《小丑》就是一個不斷為觀眾提供笑點,他厚厚的筆記本記滿了段子,為了博得觀眾的開心,他抑鬱了,最後因為寫不出好段子而崩潰,繼而瘋狂。

故而,一方面幽默與搞笑也是現代人緩解情緒的重要出口,另一方面寫五分鐘段子的脫口秀演員比我們想像還要難。

對《脫口秀大會》的冒犯與吐槽,對李誕與笑果依舊有所期待 - 天天要聞

第五季被吐槽太厲害,無論是老闆李誕,還是邀請來的點評嘉賓,不但沒有為節目添彩,反而破壞原本節目應有的精彩。周迅是我喜歡的演員,但是她對這節目的表現顯得較為遲鈍,get不住笑點,明明小鹿那麼好的段子,她就是不拍燈。而那英恰恰相反,她的初衷可能是活躍氛圍,但活躍有點不適合,搶著把大張偉的燈硬拍了。

慚愧,慚愧,太影響咱們大媽整體形象了。

一直希望有幾個大媽證明大媽群里也有幽默、智慧和分寸的高人,傾倒世界眾生,以便回擊那些動不動懟中國大媽的人。可惜,有素養的大媽都太低調,收集證據有點難。

對《脫口秀大會》的冒犯與吐槽,對李誕與笑果依舊有所期待 - 天天要聞

這次有位五十歲黃大媽也上台說了脫口秀,雖然沒那麼精彩,狀態非常好,心態也輕鬆,但是她還是沒辦法證明中國大媽的實力。

畢竟講一段精彩的脫口秀太難。不然,李誕的頭髮為什麼越來越少呢?老闆比演員更絞盡腦汁的是。

這幾年斷斷續續看了《奇葩大會》、《吐槽大會》、《奇葩說》、《脫口秀大會》一系列的節目,如今,要講一個出色的笑話更難了,就是那些天生具有幽默感的人,也無法能寫出一篇行雲流水的好稿子。再說,羅永浩也將觀眾的眼界抬過幾層,那就是幽默與搞笑是有區分的。

對《脫口秀大會》的冒犯與吐槽,對李誕與笑果依舊有所期待 - 天天要聞

2

很多年前,一次無意間看王小波的雜文,就像中了魔,到處搜集他的書,簡直太喜歡了,原來文章可以輕鬆地寫出如此的思想高度。也從那時候才明白,真正的幽默是充滿智慧的,讓人醍醐灌頂。再後來,即便也看過很多有趣的文字,但離他的境界望塵莫及。

不少人喜歡王朔,看過他的諸多輕鬆的文字,與王小波的幽默不在一個層面上。那種文字地痞、刻意的拽,看了也會輕鬆,但經不起琢磨。文字深處藏著作者這個人真實的本性。王小波雖然也是調侃的語氣,穿著隨意,也沒有什麼架子,但他生活的圈子很乾凈,有自己的堅持、底線與分寸,不是那種站在大街上找個美女就搭訕,還認為自己很有魅力的人,他對生活的譏諷、隱喻,對現實荒誕的揭露。

以我淺薄的有限認知,他的文風只能模仿,難以超越。

曾經有一段日子,也會記錄一些生活上有趣的事。一般都是身邊的人,如隔壁老王家大姨的二妹子,如自己家裡的人,記錄他們生活中一些不經意卻有趣的事,讓平凡的日子充滿喜感,更重要的是寫他們比較安全,不怕被人罵。雖然寫得不多,但每次寫的時候,自個先樂起來,再後來發現寫好笑的文字,有點不正經,且沒有前途,雖然已經沒有前途了,起碼也要裝裝樣子,寫一些嚴肅,看上去似乎有思想的文字,沒想到寫上幾年後,竟然再也寫不出來好玩的文字。

對《脫口秀大會》的冒犯與吐槽,對李誕與笑果依舊有所期待 - 天天要聞

對《脫口秀大會》的冒犯與吐槽,對李誕與笑果依舊有所期待 - 天天要聞

再看,《奇葩大會》、《吐槽大會》、《奇葩說》、《脫口秀大會》之間的演員有些是相互串的,雖然節目不同,但內核相似,我們記住他們的笑話,也記住他們的模樣。楊笠的「普信男」,徐志勝額頭上的一撮毛,豆豆傳神的動態表演,王建國的諧音梗,鳥鳥的冷笑話,張彩玲的外國老公、李雪琴的東北調……

對《脫口秀大會》的冒犯與吐槽,對李誕與笑果依舊有所期待 - 天天要聞

笑話聽多了,人們開始對幽默與搞笑有了更細微的區分。「喜劇業跨越了高雅和通俗的界限,既是一種文學體裁,也是一系列非文學的現象、經驗與事件。」可以說,大部分幽默底線都是建立在平凡而瑣碎的生活之上,這與王小波的幽默有著區分。領導人羅永浩也說出我想說,但不會說的想法,大概就是那些拿自己外表自嘲、以及表演式的搞笑、或者插科打諢的幽默與真正的幽默是不一樣的。

有什麼不一樣呢?

簡單地說,讓人笑得很傻很開心的,但很快忘記為什麼笑,是搞笑。當然這樣的笑也很好,但刻意的,或者總是以自嘲與相互「冒犯」來引人發笑,離節目的本質有了出入,也與幽默有了距離。幽默的底色常常是深刻的,只不過是打破常規的方式,以風趣幽默的方式表達,其內容有荒誕、有探究、有呼籲,總之在笑之後卻讓我們思考與清醒,如王小波的代表作《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這幾年發生好多荒誕的故事,也看過作者群幾位文采斐然的群友寫過,他們的文筆犀利,卻不得不寫得剋制含蓄,如果不是對事件的了解,可能一時看不出來作者的本意。儘管如此,也是非常難得。第五季脫口秀的演員們估計也是如此,也許他們可以寫得更有趣,但是公開場合,他們考慮的不僅僅是好玩,還得兼顧其他東西。故而,第五季開局不算精彩,還是給予笑果文化希望和期待。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