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蒼茫,身負重傷的我方偵察員亮亮,被放置在曠野明顯處。狙擊五班奉命前往,試圖將亮亮抬回。不料對面隱蔽處冷槍連發,敵狙擊小隊隊長以亮亮為誘餌,伏擊我方狙擊小隊的「圍點打援」行動瞬間爆發。強敵當前,一場鬥智斗勇的生死較量驟然開始。雙方均是實戰高手,經驗老到,一絲一毫的差池,都事關性命。見招拆招、引蛇出洞、趕鴨上架、刨土誘敵、滾動換位、見火再敲、後發制人和聲東擊西等臨場戰術應時而生……
電影《狙擊手》以抗美援朝戰爭中意義重大的「冷槍冷炮運動」為背景,用簡潔明快的敘事風格,講述「狙擊五班」和美軍精英狙擊小隊鬥智斗勇、激烈對決的故事。隨機應變的調度部署和精準快捷的行動節奏,營造出直觀逼真的時空氛圍,極具現場帶入感,把志願軍戰士「以氣克鋼」的頑強精神和靈活機動的作戰智慧展露得生動形象。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處於相持階段,為了大量殺傷和消耗「聯合國軍」的有生力量,志願軍發起高密度、低強度的小規模襲擊和獵殺狙擊,或利用炮火伏擊坦克、守備工事等大型目標。「冷槍冷炮運動」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成效顯著。在這場運動中,湧現出許多戰鬥英雄,被譽為「志願軍神槍手」的張桃芳,曾在三十幾天里以400餘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參加狙擊戰,對當事人的射擊技術、身體機能和空間概念等,都有較高要求。電影中,劉文武對大永說:「沒得哪個比你眼睛快,你娃只要手不慢,你比我厲害。」準確客觀的技術評價,給大永增添了勇氣自信,幫助他協調情緒,積極創造冷靜制勝的時機,為後來大永獨立作戰並機智取勝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戰術指導。
「淡極始知花更艷」,《狙擊手》的色調以黑白灰為主,追求寫實記錄感,力圖以小見大,從一個無名的戰鬥角落、一個戰鬥集體、一個獨特的角度呈現戰爭全貌,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彰顯愛國主義宏大主題,詮釋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影片細節刻畫簡潔精緻,場面調度、鏡頭語言、雙方戰術和動作配合都乾淨利落、明晰清楚,讓「冷」字的多重內涵得以漸次顯露。冰天雪地,環境冷酷;敵手狡黠,形勢冷峻;戰局無情,呼喚冷靜;別無選擇,冷槍制勝……
「遠去的臉龐,像嬰兒般安詳;清澈的眼睛,閃著溫暖的光。圍在火堆旁,看老照片,記憶停在家鄉。帶上母親的託付和渴望,遠去的記憶,彷彿還在身旁。南來的腳印,像鴻雁排成行,告別了北方,回家的路依然漫長。帶上父親的心愿和希望,天上星星排成行,在目送孩子回家鄉,林木健朗,風雪逐浪,年輕的生命在路上。人間歲月山水長,是熱血讓青春閃光。天涯滾燙,落日金黃,孩子的牽掛,永遠是家鄉。」電影片尾曲《回家》把志願軍戰士保家衛國的熾熱情懷錶達得淋漓盡致。影片中,那些年輕的臉龐,似乎就是當年的志願軍戰士。萬家燈火里,依稀閃動著英雄們的堅毅神情和清澈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