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2019年11月18日13:50:06 娛樂 1034

前言:《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導演的第八部影片,是一部溫情主題的公路電影,極大的區別於北野武以往作品慣常的暴戾和壓抑。該片在第52屆戛納電影節獲得金棕櫚獎提名,第2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女演員岸本加世子更是憑藉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現奪得第2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獎,久石讓獲得最佳配樂獎。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從小失去父母疼愛的孤獨的小男孩正南,踏上尋覓母親的旅程故事。機緣巧合下,不靠譜的男人菊次郎捲入了正南的冒險之旅,並陪他一起走完了尋親之路,幫助他走出了心靈陰霾,自身也獲得了成長。

影片建構了一個更為純粹真摯的敘事時空,並通過兒童的視角表現了對於成人世界的審視。在此基礎上又以一種喜劇化的敘事方式消解了故事的悲劇性成分,通過正男和他身邊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撫慰,表現了溫情而又飽滿的人性慰藉。

今天我就來分析分析,作為影片《菊次郎的夏天》中真正的主角,菊次郎在正男尋母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重大改變。在我看來,菊次郎歷經從掩藏自我、發現自我、回歸自我三次重大改變。而在第四部分,我會結合菊次郎幫助正男尋母的故事及小男孩的行為表現,分析它對於我們家庭、生活的思考與啟示。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01、第一階段「掩藏自我」:菊次郎以滿口髒話和自以為是來尋求自我保護,掩藏內心深處的那份柔情和溫暖

在一個百無聊賴的夏天,眼看著同學們都跟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去度假,從小都缺失父愛母愛的正男對父母更加思念了。機緣巧合下,正男在家裡的抽屜里發現了媽媽的照片和地址,正男決定一個人去找母親。

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肯定很寂寞吧。正男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總是低著頭,眉眼間透著數不盡的孤單,讓人忍不住想輕輕擁抱一下這個小男孩。

好心的鄰居阿姨知道後,決定讓遊手好閒的老公菊次郎帶正男去愛知縣見他的母親,並給予了一部分旅費資助,可是流氓大叔轉眼就花光了老婆給的旅費,於是就帶著正男開始一路磕磕絆絆地尋母之行。

一路上因為賭博輸了錢而不得不徒步搭順風車,自己偷偷把計程車開走,明明沒什麼背景卻要弄一個可笑的紋身,明明不會游泳卻又愛裝腔作勢,被人拒絕搭順風車就偷偷砸車玻璃報復,偷拿別人的食物、為了攔車而在路面上放釘子、在廟會上為了佔小便宜幾近耍賴而被人揍……

確實,菊次郎通過不學無術、無所事事、欺軟怕硬、斤斤計較、氣量小、愛報復、愛佔小便宜等外在方式,充分發揮著」不要臉「的蜀黍精神,以隱藏真實自己的自我保護方式。但是這個看似並不著調、壞壞的大叔也有他柔情和溫暖的一面。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在正南被變態基佬騙到公園實行猥瑣行為時,正當大叔毫不留餘地上去湊他,鼻青臉腫,鮮血流淌; 酒店裡買泳衣的時候,給正男買了套同款兒童泳衣,帶著正男體驗游泳、坐船、垂釣等有趣的事情,儘管被酒店工作人員制止,但是正男體驗到了他從未體驗過的遊戲。

旅途中他們遇到一對處於熱戀的情侶,橘子姐姐和男友陪正男歡樂玩耍,大叔完全沒有表現出不耐煩或者著急,自己一人默默玩耍。橘子姐姐母愛發作為正男表演三個橘子的雜技,給正男天使翅膀的書包,還讓自己的男友表演機器人娃娃舞,讓正男開心地像個真正的孩子。

在我看來,正男被保護、體驗有趣的遊戲、肆無忌憚地大笑等等這一切,本該是正男在自己家人身上獲得的,但正男的境遇,反而只能讓他從家人以外的人身上獲得。

在等不到車的公交車站裡,菊次郎自言自語地說:「原來他和我一樣」。

不禁讓觀眾好奇他的童年,他的遭遇,以及他是如何擁有了現在的性格和脾性,會不會在他的童年裡,也曾在某個夏天出走去找媽媽,最後是否又是怎樣回歸?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02、第二階段「發現自我」:菊次郎首次正視了自己的童年創傷,思想開始出現波瀾,行為舉止也開始發生改變。

在正南千里迢迢終於見到母親後,看著自己朝思暮想想見到的人,對別的孩子溫柔細語,正男流著淚黯然地走開了。

大叔為了哄正男開心,看到別人的天使之鈴,是女朋友贈送的定情信物,依然強行勒索了過來,告訴正男:正如我所說,你媽媽搬走了,為了萬一你可能會回來找她,她留下了這個天使之玲,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你搖一搖,便會有一個天使來到你的身邊。

在我看來,這個喜歡說粗口的大叔,其實內心住著一個天使。大叔像變了個人一般,對正南有著無微不至的關愛與陪伴,而此時的正男第一次主動牽起了大叔的手,漫步在海邊,繼續前行。

在廟會上,大叔帶正男玩遊戲完全不按套路玩,採用各種耍賴的方式為正男爭取獎品,直到大叔被揍受傷後,一句「小子,謝謝你,對不起,我跌落了樓梯」,道盡了中年大叔無比善良的一面。一向蠻橫無理的他在被社會混混打得遍體鱗傷、頭破血流後,依然強忍著歡笑,向孩子隱藏了自己傷疤。

在這個階段,如果僅僅把《菊次郎的夏天》當成一個小男孩尋母的故事,就未變太小看北野武了。它沒有沉香救母的跌宕起伏,但卻蘊含了更多平常人的難言之隱和喜怒日常。為什麼,非得叫菊次郎的夏天,而不是正男找媽媽,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它治癒的是成年人內心的空洞。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03、第三階段「回歸自我」:菊次郎則徹底釋懷了曾經的傷痛,並在精神上獲得重生,從而彌補和完成了曾經缺失卻又極為重要的成長曆程。

快樂有時候其實可以很簡單,很純粹。

在回去地歸途中,小說家哥哥、大塊頭和穿著社會卻單純善良是光頭佬,與他們一起開始了野營。大叔讓大塊頭下水去扮演水中魚,光頭佬還扮起了可愛的八爪魚,那滑稽模樣讓人捧腹大笑,為給正男講外星人的故事,大塊頭就真的扮成了外星人。他們還吃從附近地理偷摘來的習慣,大叔一邊批評他們偷瓜不對,一邊自己卻吃的很開心,還抱怨打趣說不是冷凍的,是既搞笑又幽默。

幾個大人看起來比小孩子還小孩,他們陪著正男玩耍,逗正男開心,遇見這麼幾個善良的人,什麼樣的傷心事都會被治療吧。正男笑了,笑得特別燦爛。

當大家都玩的很開心的時候,菊次郎終於鼓起勇氣去養老院看望自己的媽媽,然而他還是無法坦然面對這個拋棄了他的女人,於是他只是隔著玻璃窗遠遠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沒有打擾、沒有上前交流,玻璃窗後的不到1秒鐘的眼神憂鬱而寂靜,透露出一種縱有千言萬語但說不出口的壓抑感。這個長不大的中年大叔,對於母親的感情大概就是:

我不知道自己愛不愛你,但我一定無法恨你,甚至在某些時刻我都確確實實的很想見你。

至此,或許他的童年也曾尋找過媽媽,或許他也曾怨恨過媽媽,但在那一刻他眼眶含淚,便立刻觸動到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影片最後,在這個階段展現了菊次郎開始轉變觀念與行為。就是這樣的一個被拋棄者,在面對拋棄自己的母親時,選擇的只是遠遠一看。他選擇了原諒和理解,無論他的決定是以前就已經做好的還是和正男一起被改變的。他都完成了自己的救贖,這也使得菊次郎的形象進一步的得到完善。讓我們能夠理解他的性格和他的選擇。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遇見過很多人,最後又走向了不同的分岔路口,道別的時候說一句「好好照顧自己」,然後揮手再見。接下來的路,還要繼續遇到更多的人。

大叔帶著正男回來了,正男問大叔:「大叔,你叫什麼名字?大叔還是那種流氓式的口吻:」菊次郎...快走快走「。

看到這裡,我們好像才恍然大悟,菊次郎是他呀,這個夏天,對於正男來說是溫暖而感動的,對菊次郎來說,也是不同尋常的一次感受成長的旅行。

最終,當旅程結束,小男孩的夢境變成了歡快的玩鬧場景,大叔也罕見的用上了禮貌用語,他們在夏日慵懶的陽光里歡快的奔跑,那些來自陌生人的溫柔和善意,終於打破了他們長久以來的孤獨。

這部影片之所以讓那麼多人喜歡,不單是內里的溫情,還有北野武喜劇化的處理方法,沒有大段的冗長的台詞表達心意,沒有煽情的片段和雞湯的擁抱刺激情緒,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隨著故事的發展娓娓道來,無比清新。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04、基於《菊次郎的夏天》中以正男找媽媽這一線索,講述菊次郎從掩藏、發現、回歸三階段的心理成長故事,談一談影片帶給我的對於家庭教育與成長的幾點思考。

《菊次郎的夏天》這部影片沒有太多的對白,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真實。在我看來整部電影更像是一部小人物的群像,每個人都是廢材,小人物,不具有任何歌頌的特徵,但是在北野武的電影中,他們卻具有別樣的魅力,和別樣的思考。

通過電影,也引發了我對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思考,這種思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影片中正男從小和婆婆一起生活,婆婆因為要忙於工作,每天備好飯就讓正男一個人吃飯,正男常常一個人孤單在家,長此以往,正男的性格內向,臉上幾乎沒有同齡孩子臉上應有的童真般的笑容。

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已經有超過600萬對的夫妻選擇結束他們的婚姻,而他們中的1/3多,都有一個未滿6歲的孩子。

心理學家表示:離婚對子女的傷害,遠遠超過父母所想像的。在十幾個孩子當中,有四個孩子在父母離婚之後的十年,可能會出現焦慮、憤怒、學業退步、自我形象低落的情況。其中有一半的孩子在進入成年時, 可能會在學業上或工作上表現不好,甚至自卑,充滿埋怨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那具體怎樣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我從這三個方面一一介紹。

首先,重視親子溝通,常常開展親子間的交流活動;

家長要定期與孩子交流思想感情,開展親子間的交流活動。父母和孩子可以交流發生在孩子、父母或他人身上的事情。如果孩子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困難,父母要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談話切忌簡單訓斥孩子,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只要孩子表現出某一個長處(特別是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就要表揚,直到養成習慣,成為他的品性。

對孩子的缺點,不要操之過急,要改正一個不好的習慣,必須用好的習慣來取代它。交流有很多技巧,家長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積累經驗,才能逐步掌握。

其次,建立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作為家長不能只滿足孩子的「吃穿住行」,只做孩子的「後勤保障部長」。家長不僅要在生活上關心孩子,更應在人格、人際交往、學業等方面關心她,平時與她多溝通,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多一些理解和寬容。

像前面提到的女兒為什麼總是喜歡看娛樂性節目,因為一周緊張繁重的學習壓力,無非是到了周末想放鬆放鬆心情;同時,這些娛樂性的節目也是同學之間溝通的一個話題。了解了她的心情,這樣孩子才會把你當知心朋友,當她有煩惱、有困難時,才會向你傾訴。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最後,組織豐富多樣的家庭活動。

家長不僅要重視吃飯、看電視、散步等看似平常的核心家庭活動,也要結合孩子的興趣和個性,和孩子一起組織多種類型的平衡家庭活動。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為親子專屬時光,在這個時間裡,父母和孩子一起逛書店買書、一起看一場電影、一起逛博物館等。

與孩子創造美好的回憶,既能幫助孩子勞逸結合、適當放鬆,也有助於家庭成員之間建立親密、和諧的家庭人際關係,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反之,一個幸福的家庭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都起到關鍵的作用。如果一個孩子了解到他的父親母親是相親相愛的話,那麼這個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愛與溫暖,生活在愛和溫暖與包容之下的孩子才會更健康,更溫暖的長大。

心理學家認為:家庭是製造人類性格的工廠。誠如宋慶齡所說:「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形成怎樣的性格,是由父母所營造的家庭教育環境所決定的。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影片中回去的途中,大叔在田間再次和草帽男作家相見,同時還有兩個無所事事肥佬與光頭佬。為了安慰傷心的正南,他們打算進行一場露營活動。

草帽男給他講故事,肥佬與光頭佬扮作河裡的魚,菊次郎和他盪鞦韆,他們還一起玩了「紅綠燈」的遊戲(就像是我們玩的「一,二,三,木頭人」那樣的遊戲)以及叫不上名字的遊戲。

正南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從中遊戲中也得到了快樂。大叔和草帽男作家等人的陪伴,讓正男感受到了溫暖和歡樂,自己也可以堅強的長大。

專家認為:父母關係不和,是妨礙孩子性格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不和睦,缺乏溫暖,相處冷漠,互不關心,這樣的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和關愛。

這類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大多不自信,因為缺乏家庭關愛,內心空虛,孩子特別重視朋友,很容易義氣用事。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很敏感,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呢?我有這三個建議:

方法一:陪伴孩子要多參與他們的日常活動。

陪伴,是一種互動的關係,你坐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我認為這算不上陪伴,因為你們之間沒有互動和交流,真正有效的陪伴是和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比如,一起搭積木、一起畫畫、一起做手工,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起想辦法解決。

陪伴孩子就要一心一意,不可心猿意馬。有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總是做著或想著自己的事情,看電視、聊微信,或者和別人聊天,這都算不上有效的陪伴,也無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邊的快樂與幸福。

方法二:陪伴孩子及時給孩子必要的幫助。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困難,這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們需要你在身邊安撫他緊張、焦慮的情緒,引導他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幫助孩子渡過難關,這對他的成長進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方法三:孩子要的是你的時間,保證充足的陪伴時間。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為每周21.2小時。也就是說,每天至少要有三個小時的時間,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一下自己,你是否能做到呢?

「如果說孩子是一顆種子,那麼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分。」

家長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這是很多父母的心理話。不是每個人都天生懂得如何去做一個好父母的,但是將孩子帶到這個世上,就需要父母們花費更多的經歷來陪孩子一起長大。父母的愛和陪伴將是每個孩子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菊次郎的夏天》:從三個階段解讀菊次郎與正男的前後變化及思考 - 天天要聞

結語:

《菊次郎的夏天》看完,結尾處以正男的歡脫來預言他今後可以輕易地放下憎恨、擺脫無力感,能順利地成長或者成才。畢竟,他要面對的是母親的拋棄、無父無母的現實、和已經打下基礎的「陰沉」性格。無法預言,唯有祝福,祝福正男們,不用被逼到絕境,就已開始學會自己長大。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值得我們溫柔以待。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一言一行、事事處處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不斷吸納新思想,做智慧型的家長。要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讓孩子從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