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從現在開始,停止對自己做的6件事

1.放棄「只穿深色衣服」,是自我接納身材的開始。

永遠只買深色的衣服,為的是遮擋「膀大腰圓」的自己。可比起塑造苗條身材、迎合他人標準,自己活得健康、舒服、開心更重要,去嘗試下各種顏色的T恤和褲子吧。三十多歲的我才想明白這個道理,還好,不算晚[大笑]

2.減少和情緒的對抗,做個『『看火車』』的人吧!

以前每當負面情緒或想法出現,越是急著甩掉它,結果往往越掙扎越痛苦。後來讀《元認知療法》時,學到了一個很好上手的方法。想像你站在火車站台上,每一列火車,都代表著一種情緒:憤怒、愧疚、悲傷......你會發現,無論火車(情緒)來得多猛烈,它都只會停留一陣子,然後呼嘯著離開,再由其它火車(情緒)替代上。所以我們要做的事很簡單,就是安安靜靜地站在站台上,觀察那些來去匆匆的火車(情緒),而不必跳上火車(對抗情緒),被它帶跑。

這個方法,讓我放下了和情緒對抗的習慣,也讓我的心態更從容了,推薦給大家~

3.丟棄「完美主義」,是抑鬱症給我的善意提醒。

以往的自己,奉行「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原則。不能犯一些簡單的錯誤,不能讓別人不舒服,不能做個「壞孩子」,直到後來,我發現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在工作上獲得應有的賞識和獎勵,甚至還被最親近的同事背叛,我累倒了、崩潰了、抑鬱了,在一年多的抑鬱治療中,我學會了放過自己,學會了承認我有不行的地方,學會向家人表達我的難過。我想抑鬱症,也許是老天對我的敲打和提醒,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愛自己。讓我開始調整不合理的目標做一個「不完美,卻快樂」的人......

4.放棄「一定要找到另一半」,不再為難自己。

曾經,我覺得我會按部就班,戀愛、結婚、生子,過著大多數人會過的生活,但直到今天,我周圍的人都結婚,乃至三胎都有了,可我依舊還是一個人。這些年來,我著急地相了無數次親,註冊了很多個交友app、認識了很多人,哪怕某些人讓我不舒服,我還是會試著聊下去,因為心裡總有個聲音在提醒著我:趕緊找到另一半,一個人孤獨終老太慘了[流淚]!但現實卻一次次無奈展現「喜歡的人永遠不出現,出現的人從來不喜歡」。慢慢地,我嘗試著放下執著,如果沒辦法遇到合適的人,那我就不勉強自己了。先安心地跟自己喜歡的事物待在一起,一個溫馨的小窩,一隻可愛的柴犬,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當然我也知道,這個放棄的過程會遇到很多阻礙,比如父母的期待,比如旁人的不理解。沒關係,慢慢來吧~

5.放下衣錦還鄉的執念,做個平凡人也挺好。

小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家人又對我寄予厚望,所以我對於未來的期待一直是:穿著一身筆挺的西服套裝,再把豪車停在村裡,讓老家的人刮目相看。. 上了大學、工作後才發現,我跟別人的見識、能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屢屢受挫的我,很擔心自己只能做一個平庸的人。直到創業失敗,焦慮過很長一段時間。我才終於承認:我只是個普通人,做不到功成名就,也很難靠一己之力給家族增光。接納自己的平凡之後,我反而能專註於生活里的煙火氣,當我沉浸在吃穿住行、買菜做飯、賞花跳舞里時,生活也過得越來越有幸福感、踏實感。就像毛不易在《平凡的一天》里寫的那樣,一邊忙碌著,一邊確幸著。

6.放棄對「放棄不了」的自責。

看到這個話題,你是否想到了好多「想放棄但放棄不了」的東西,比方說我想戒掉甜食和重口味,卻又總會管不住嘴;每次做不到的時候,我的腦海里總會跳出批判自己的聲音,本來已經很痛苦,又加上一重自責,簡直是痛苦加倍。所以後來我就跟自己說:別自責了,放棄不了的話,就先放過自己吧。

在一點點卸下自責的過程里,我心裡輕鬆了,還想到了一些「折衷」的調整:我設置了一個「放縱吃」的時間段,區間內,隨意吃喝;區間外,讓朋友有意識地規勸我。這樣的做法,讓我的飲食習慣改善了很多,也給我一個領悟:要對自己多點寬容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