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小心感情留不住!注意親密關係發出這四個求救信號

你有沒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結婚後,他沒有之前那麼愛我了,感情變了味。」

「為什麼總是我付出得多,TA卻沒有那麼在乎我!」

「有了孩子後,以為更能留住TA的心,但沒想到我們感情變淡了。」

「TA越來越忙了,沒有空理我,是不是不愛了?」

「親密關係該如何維護才能幸福、成功?」


從戀愛到結婚,伴侶雙方的定位在家庭系統排列順序中發生了變化,兩個人要找到互相的親密鏈接點,抵擋住現實中繁雜的困難,對於維護高質量的親密關係來說都是巨大挑戰。


問:我們該如何維持好一段親密關係,讓我們的感情濃度提高一些?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影響建立親密關係的因素:

1.情感忽視「潛入」親密關係

美國「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博士研究發現,能夠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在於伴侶之間能夠滿足彼此情感聯繫需求的頻率。

情感忽視會將對方拒之千里之外,即使夫妻兩人天天待在一起,也感到孤獨。

可能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在情感忽視的環境中長大,缺失被愛與關愛的能量,造成的無意識創傷。因此情感忽視也會延伸到伴侶身上,對自己、對他人的情感視而不見,很難注意和回應伴侶的感受,從而增加維繫良好親密關係的難度。


2.競爭性關係

伴侶之間維持親密關係的核心是需要對彼此感受的回應、尊重、重視和共情

但現實生活總被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無盡的困難層層覆蓋,不斷挑戰親密關係的和諧。為了自我保護而啟動防禦模式,潛意識讓兩個人不斷競爭站在優勢位置,爭取比對方更好。

伴侶的相處模式彷彿變成了永無止境的角斗場,無論雙方誰輸誰贏,都會不斷消磨對彼此的愛與尊重,親密關係走向病態共生。


3.關係無法「同頻共振」

伴侶之間對待這段關係的理解不一致,彼此之間缺乏共識。

當處於缺乏解釋的狀態時,伴侶之間會對這段關係的理解完全不同,也沒辦法通過溝通來平衡雙方的想法。所以兩個人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做出不同的行為舉動,無法「同頻共振」,情感鏈接越來越少,親密關係越來越惡劣。


4.缺失安全感,捆綁關係

如果雙方或者一方在早年的生活中,與養育者建立不安全的依戀相處模式,那麼在親密關係中,有的人會過分焦慮,擔心失去對方,擔心被拋棄與忽視,進而捆綁這段關係,過度依賴和道德綁架對方,讓雙方都感到窒息。缺乏安全感,會讓親密關係持續向不良的方向發展。


基於這些影響因素,伴侶經營親密關係的過程難免會產生衝突。

心理學家Rahim將衝突處理方式歸納為以下五種類型:

①支配型:通過競爭處理衝突,有表達自我、支配的慾望;

迴避型:逃避衝突,不想面對矛盾;

③妥協型:通過給予、採納意見來解決衝突;

④順從型:默默接受、服從,願意犧牲自我來滿足他人的要求;

⑤整合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能理解雙方的分歧點,通過溝通協調找到雙方認同的解決方法。


在現實中,每個人每次處理衝突的方式並不完全相同,需要我們不斷留意自己在平時大部分時間的表現和特點,思考親密關係的問題所在。


維護親密關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伴侶之間想阻止關係走向分裂,試試用這4個小tips來維繫高質量的親密關係。


1.重新認識自己

切勿陷入親密關係中產生的失望感,失望感會轉化為憤怒、自卑、自怨自艾等負面情緒,甚至為了消除這種負面情緒,對伴侶批評、責罵、道德綁架等。走出負面的情緒,嘗試去直面問題,尋找維繫高質量親密關係的捷徑就是重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成長優勢及盲點,包括自己處理衝突問題及建立關係的模式。


2.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在充分認識與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接納自己的全部,只有接納自己才能進一步療愈傷痛,以更加積極的情緒狀態去面對人際關係及生活,重新調整在伴侶相處過程的感知方式,看到雙方的亮點,增強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彈性。


3.養成調整情緒的習慣

學會在衝突出現時調整情緒,養成調整情緒的習慣,才能主動管理自己的情緒而自動修復情緒。同時加強換位思考的能力,學會站在異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增強自身的獨立性力量,讓伴侶在現有的條件下,也能與自己相處得更加快樂、自在。


4.學會表達愛意,尋求情感支持

學習新的溝通方式,與其沉浸在自己愛的幻想和感動中,不如用「愛」的語言表達愛,讓親密關係重獲新生,在關係里活出美好的自己。

在生活中,向伴侶尋求情感支持,或在快樂、悲傷或痛苦的時候學會互相分享,消除關係中無形的阻礙,一步步治癒彼此。


寫在最後


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猶如一面鏡子,它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看見自己,如願成為自己,雙方都能獲得對外塑造和向內自我探索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