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薛兆豐:女人要彩禮是短視的,男人的「能力」更重要

還記得網上的熱搜嗎?

經濟學家薛兆豐在一檔節目中,發表了一個觀點,引起了眾多網友們的討論。

他說:

「女方要彩禮是短視的,更應該看男生的能力 。」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句話引起網友們的激烈討論。

提到彩禮,你想到了什麼?

有人說:

「彩禮就是面子,你給我家彩禮,顯得我們兩家都有面子」。

有人說:

「我要的不是彩禮,而是男人的態度;連彩禮都不願意給,還憑什麼說愛我?」

也有人說:

「不要彩禮,也不給嫁妝,一切都簡簡單單,不需要那麼多儀式感」。

實際上,關於彩禮的問題,一直都被討論著,卻依舊沒有統一的行為。

因為彩禮這件事本身,是無法「規則化」進行的。

-01

實際上,彩禮的決定權,屬於「女方」

根據《婚姻法》裡面提到的規定,彩禮屬於什麼?屬於「附條件的贈與」。

既然是贈與,那肯定就屬於女方,而且屬於女方婚前的財產。

也就是說:

無論女生是否把彩禮帶回婚後的小家,無論女生怎麼支配這筆錢,決定權都在女方。

結婚之後,女生把這筆錢當成自己的私房錢,不願意拿出來,這合法;

女生把彩禮留給父母,而父母也沒有把這筆錢給帶回來,這合法;

結婚之後,女生把彩禮全都用在了小家庭中,跟丈夫一起使用,這合理。

看懂了嗎?

彩禮的歸宿和決定權,掌握在女生手裡啊。

即使是女方出的嫁妝,只要是婚前給女方的,也屬於她的私人財產。

有人會問:

男人在結婚這件事上,得到了什麼?

為什麼男人出錢那麼多,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東西?

婚戀市場就是如此,這是大家默許了許久的潛規則,並不是一兩個人就可以撼動的。

-02

彩禮的本質,已經超出了「男女權利」的範疇

換句話說:

彩禮問題,並不是感情問題,也不是男女平權的問題,而是經濟問題,是市場問題。

再繞一圈,男方出彩禮的本質問題是什麼?

本質上還是男多女少的大環境導致啊。

你不給女方彩禮,婚戀市場上有的是男人給女方彩禮;

你給的彩禮少,婚戀市場上有大把男生願意給高彩禮;

你想要結婚,就得付出這個代價,除非你選擇單身。

決定彩禮的,是市場的環境,而不是個人。

就算取消了彩禮,沒有了彩禮,還會有別的東西代替。

到時候,指不定又出現了:下車費,接親費,茶水費等等。

所以,解決彩禮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是男女比例的差異性下降,男女之間的數量差距越來越少,也就能撼動這個婚戀市場存在的問題。

什麼情況下,兩個人會因為彩禮問題鬧分手?

狀況一:

男生條件差,實在拿不出來女方要求的彩禮;女生寸步不讓,少一分就是你態度有問題。

狀況二:

男生條件有,但女方不願意把彩禮帶回來,而是留給父母,將來給弟弟結婚買房用。

狀況三:

女方沒有給相應的嫁妝。

一般來說,不就是這幾張情況嗎?

-03

女人要彩禮,是不是「短視」?

回到經濟學家薛兆豐的那句話:「女人要彩禮是短視的,應該關注男人持續生產的能力。」

這句話就很微妙。

我們可以拆開來看:

男人的能力越強,代表什麼?

代表他條件好,事業好,收入高。

即使他的原生家庭條件一般,但能力強的男人,改變原生家庭的能力也就越強。

也就是說:

女生面臨兩個選擇,是選擇彩禮,給自己留一個保障;還是選擇潛力股,選擇能力出眾的男生,放長線釣大魚。

女生大大方方提出要彩禮,才能獲得尊重。

什麼樣的行為最令人厭惡?

就是那種「雙標」的女生。

一邊說:「我不在乎錢,但彩禮是你的態度」。

一邊又說:「我們這邊彩禮都是30萬,你只給我10萬,你明顯態度不行。」

實際上,彩禮的問題之所以被放大,就是有這類人的存在。

從戀愛與婚姻本身的角度來講:

談戀愛,是精神需求;

結婚,是物質需求,價值交換。

明白這個邏輯了嗎?

簡單來說就是:

如果你跟真心愛的人談戀愛,你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心思考慮彩禮的問題。

因為相愛的兩個人,會為對方考慮。

男生不會在乎彩禮,女生不捨得要太多彩禮,於是最後雙方簡簡單單走個過場,這才是最佳的狀態。

而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群,本就是在進行一場「婚姻交易」。

這個時候,彩禮多少,嫁妝多少,如何分配,才會成為爭論的問題。

(受歡迎男性標準)

聰明的女生,更多會關注男人的能力,這話不假。

因為能力強,性格好,人品好的男生,往往過得不會差。

而能力差,性格不好,人品不好,原生家庭還很糟糕的男生,即使給你再多彩禮,你敢要嗎?

格局大的父母和家庭,都會默契地為子女的新婚小家庭出力,多幫襯一番。

格局小的人,才會盯著眼前的彩禮問題不放。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薛兆豐的這句話?

你覺得,該不該有彩禮?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