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的背後,是對無能的憤恨


對一個人的討厭暗藏著對他順暢人生的羨慕,也附帶著對自己無能的憤恨。


很多時候,我們討厭一個人,嫉妒他的成功,總覺得他是運氣好、會趨炎附勢;自己的失敗歸於時運不濟,流年不利。


嫉妒和討厭都源自我們的內心,自我感覺到一種壓迫感和低價值感。他人的擁有恰是我沒有的,對比之下,心態變失衡了 。


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們的需求都是利己的,佔為已有的慾望也是人們本性的體現,因此有佔有的慾望,就會產生妒忌的情緒。


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嫉妒從表面上看是負面的情緒,但是從長遠來看,它是我們的保護機制。但是,過度就會弊大於利。


自卑的人缺乏自信,本身就渴望優越感,但是他人的優秀破壞了自我優越感的建立,因此自卑感越重的人越容易產生妒忌。


學會提高對自我的評價,學會自我滿足,可以降低自己低自尊感。


喜歡攀比的人,擔心自己被他人超越,有危機感;也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如果我們自身實力足夠高,又何必去攀比呢?所以我們需要積極地提高自身實力,不斷的吸收新的知識,提升自己。


學會尊重與欣賞他人,當你心生嫉妒的時候,你不妨去想「對方之所以取得當下的成就,是做到了我沒有做到的,我要向他學習,學習成功的經驗」。


永遠記住這句話:你的眼界,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你所看到的世界,由你的內心而來。


如有討厭和嫉妒之心,請先檢討自己是否對自己的能力不滿?


突破自我,不給無能創造機會,不給嫉妒留下滋生的土壤。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