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返校前夜,為了取消婚鬧和簡辦婚禮,和父親談崩了

2025年02月05日21:13:03 情感 1839



博士生返校前夜,為了取消婚鬧和簡辦婚禮,和父親談崩了 - 天天要聞


緣起:一次關於婚鬧的談話

即便進城了,很多人給自己的孩子結婚還是會回到農村老家辦,一來結婚有儀式要拜天地,告慰祖宗。二來親戚朋友特別是父輩的同輩人多數在農村生活,老家總歸方便人們聚集起來,熱鬧一些。

前幾天參加了同學的婚禮,他便是靠讀書進城找到工作安居落戶的農家子弟。找的對象是城市中產家庭女孩。結婚中,有一個環節是女方被娶回來後,男方的親戚好友要去鬧秧歌,新郎新娘跟著,中間會有安排好的人(一般是父親的朋友)去婚鬧,鬧什麼呢?公公背兒媳,公公和兒媳一起坐大花轎,兒媳喂公公以及公公的兄弟們炒麵(粉),給他們點煙,更為傳統的則要兒媳去親吻長輩們的臉頰。

這在我們年輕一輩看來是低俗婚鬧的東西,卻是長輩們奉為不可撼動的規矩之一,嫁來了,不尊婚鬧,便是不給男方家面子。

許是男方沒有和女方商量,在結婚現場出現了尷尬的一幕,新娘擺了臉子,拒不配合,接親隊伍尷尬收場。不僅是這一次婚禮。在堂弟的婚禮上也出現如此事情。這是年輕人對傳統婚鬧的反叛,不是所謂的知識分子或者知識青年走出鄉村後看不起農民。

但父輩不去反思是陳規陋俗,而是覺得年輕人在反叛文化。

一,要不要婚鬧

我便是讀書成長一代,父輩雖進城打拚多年,人情、面子的交換場所主要在老家的山村。在他們厚重的觀念下,我將來是要回村結婚的。也許是因為見識很多次年輕人整頓傳統婚禮的行為,有了危機感,我不可能說服女朋友接受婚鬧。也許是因為覺得自己讀過書,可以在老家的傳統上做出一些變革,做出引領,也是有意義的事。

於是我跟父親討論,將來操辦我結婚的時候,可不可以把婚鬧的這一部分去掉,他是有些固執的,或許我的說話也沖了一些,溝通很難,琢磨了一下午的平靜的交流探討變成了吵架,也算不上吵架,就是各自的嗓音大了一些。因為培養出來的兒子在挑戰他的權威,娶來的兒媳也在試圖挑戰他的認知。他覺得自己沒有了面子,是女方借我的口向他施壓,是我做不了女方的主,是女方的父母看不起我們,現在就不接受婚鬧,不願意入鄉隨俗,不尊重我們,將來又怎麼會給自己養老。

父親就是典型的 70 後,競爭的視角很強,且將問題放大化了。我們的爭吵刺痛了兩個人的神經。

於父親而言,結婚是他完成人生任務的節點,何況培養出來了博士,自然是想要風光的。他所能想像的風光自然是按照家鄉的婚姻禮節,完完整整的走下來,且每一個流程都要更好,如煙,酒,菜都要上一個檔次。現在我們的爭吵焦點似乎讓婚鬧不可能,對他而言,因為一點缺憾,婚姻就不是風光的了。對他而言,要結婚隆重一些,就要該有的都有,包括婚鬧,也是不可缺少的。要麼就不要隆重,就簡單請客吃飯收彩禮,但是愛好面子的他又根本不願意採取一切從簡的方式。

我的敏感神經在哪裡?我知道他們愛面子,我也接受隆重,但是我不能去說服對象接受一個錯的風俗。且從另一個角度,婚鬧本質就是起鬨,同時有代價,取鬧的人是要向主家,向我的姐姐姐夫等索取香煙的,一般是華子。人人有份的情況下,因為婚鬧,姐夫也要多花幾千塊。同時,一旦隆重,簡簡單單的走個流程,也要在七八萬元以上。這些錢花在哪裡了,請樂隊班子,請車隊,請馬匹,花轎,且還有專業的轎夫,馬夫,扭秧歌的人。農村近幾年還有了中西結合婚禮,不是中西各自簡化結合,而是中式一遍,西式一遍,搭舞台,請主持人,都是花錢。真正吃飯花的錢不過兩三萬,多餘的都用來搞了外在的形式。在一個競爭的鄉村裡,為了有面子,里子不要的大有人在。負債結婚比比皆是。如果是買房買車負債,我接受並理解。如果是用來買面子,何必呢?

父親說家庭有錢,並不需要負債。我的爭論在於父母勤苦操勞,攢了一些錢,對我這個晚熟的兒子而言,回報已經晚了,還要再花他們的錢用在我身上,我不願意。本來我覺得家裡培養了博士,是鄉鎮的極少數,本就足夠有面子。父親承認這是確實令他們驕傲,尤其如此,才更要辦得風光。我理解他們的邏輯,全力以赴給我最好的,也是給他們更好的體驗。但我也有自己的邏輯,一切簡辦,我們本可以換條賽道參與競爭,為什麼要處處與人比。錢再多,也沒必要用在外在的形式上。

我承認自己自私,開始意識到壓力,覺得錢可以用來養老,買房,買車,用於改善生活。而不應該花在虛榮的面子上,結婚三天花上十萬元,就為了看不見,摸不著的面子,實在沒有必要。

二,相互的理解變成了不理解

我能夠理解他想要操辦,也想要保留婚鬧,想要女方入鄉隨俗,這是他的時代局限,也是他的固執。同時我也能理解這是他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他的奮鬥動力就是為了「富貴」還鄉。

我理解他的想法由來,看到這是結構中的產物,但是我不願意妥協。

他理解我不願意婚鬧,是讀書如此,是新風尚。理解我想要簡辦,是為了省錢用來改善家庭生活。但是他不願意妥協,他覺得我在反叛傳統,甚至是女方在拉著我叛離鄉村,又甚至是女方看不起農民,農村人。

我說我們還是農村人嗎,多少年不回去過年了,家庭收入和土地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了,真正的窮苦農民願意花錢買面子嗎?

他說就是農民,根在鄉村。

所以再爭論下去,變成了父親用農民身份來自我保護和辯解,而我變成了那個走出農門看不起農民的兒子。

如果博士的婚禮和普通打工青年的婚禮一樣的講究一些外在的東西,那麼博士的認知,意義何在。於是爭吵從婚鬧和婚禮花費變成了兩代人對於婚姻本身的討論。

現在車上冷靜分析,父親的爭論最後是對自己家長權威,鄉土文化的捍衛。

他能聽懂我對婚鬧的變通,但是不願意接受。當然我知道,是嘴上不願意罷了,是試圖繼續說服我。但我一面理解他有些孩子氣的胡攪蠻纏,一面又認真地討論,這種較真變成了吵架。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培養理念成功了,培養了我這個所謂的博士,他覺得自己是對的,自己的人生經驗是對的,沒有婚鬧就沒有面子,也是女方不配合給男方的下馬威。這種競爭的視角就是北方農村文化的產物,現在我不聽話了,本質上我不願意,但婚鬧保護的是女方,所以他覺得女方也在不願意。所謂嫁來的兒媳還沒入門就在處處為難他,他覺得自己的地位,面子沒有了,當然他會合理的認為是在保護我的面子。

我從鄉村走出來的,農家子弟的標籤是無法去掉的。甚至可能成了寒門貴子,他體會不到我在流動過程中的艱難,成人卻不能成家,不能為父母遮蔽風雨的愧疚,只是一味地覺得我應該把自己的成功歸咎於鄉村,鄉土孕育了我,也應該讓我回饋鄉土。可我是嗎?也是,也不是,我是農家子弟,但我成長多是在私立寄宿學校。我沒有感受過很多的鄉土社會的正反饋,反而是鄉村中的斤斤計較、爾虞我詐、親情淡薄,讓我覺得很想逃離。那種「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山林都是親」的感覺將我變得既過早的成熟,又變得幼稚,想要把自己的成長環境凈化一下。所以,富貴還鄉,對我而言沒有意義。且我知道,文科「土博」,又何來富貴機會,又何以還鄉呢?

我認定的沒有意義的東西,觸痛了父母最在乎的東西。可我不願意也不能妥協。

三,把問題擱置

從孝順的角度來說,遵從了又怎樣?不會怎樣,但只是家庭生活的時間很長。這只是一個前奏的小事情。

兩代人的生活觀念,行為邏輯已經變得極其不同,父輩的要求我們怎麼可能全部滿足,如果動輒就用看不起,不孝順,那關係的維繫只能是暫時的,雙方都是痛苦的。因為都在委屈,都在難受。

一個好的方式是溝通,釋放善意。一個家庭內,不能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對立觀念去理解和看待彼此。父母珍惜的面子是我們的面子,可我們珍惜的東西不也是父母應該理解的嗎?

如果遵從婚鬧,我們讀書,思考,素質教育的意義在哪裡?如果還用富貴還鄉來定義自己的生活,我們又怎麼能背負這麼沉重的枷鎖。

這或許就是轉型一代的中間痛苦吧!上面的要捍衛傳統的父輩,下面是必然會在城市長大的孩子,中間人的一肩挑難以平衡,且中間一代的我們難道就應該委曲求全犧牲?

前兩天和同學交流,父輩脫離鄉土的同學,在結婚時房子車子父母準備了,婚俗也改革了,他們繼承了父輩的榮耀,可以不經歷父輩的反叛之苦痛。而我們這種即將脫離鄉土的一代,房子車子要準備,父輩的情緒要照顧,過得必然也是要辛苦的。精神和經濟的雙重高壓,必然會摧垮一部分人。所以,我那幾個抑鬱了的農家子弟同學,我現在開始變得理解了他們。

因為不剋制的父母的愛,會讓自己的肩膀上的負擔更加沉重。

商量不是說服,而是為了更好的我們和更好的家庭生活而去相互妥協。

這句話應該提醒我自己,為什麼要在理解前去較真,事情還未發生。也應該告誡父母,我們都在成長,社會在變化,都應該做出改變。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著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