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成語,叫「事出有因」。
任何事情,看過表象之後,再去深挖原因,你的態度就改變了。
對於婚姻大事,到底要嫁給哪裡人,在哪裡定居,從事什麼工作,我們都會考慮清楚。並且,多數的人,會選擇城市裡的生活。
有女兒的家庭,肯定希望女兒嫁得好,從經濟、區域、事業等方面,都要有潛質,也很體面。
事實證明,不管嫁給農村人,還是城裡人,都是有附加條件的。兩者生活區別很大,但是滿足了成家立業的基本條件之後,幸福總是有的,關鍵看你如何選擇和管理。
01
嫁到農村的女兒,熬過中年的苦,就贏了。
在《謝謝你來了》里,有一期電視節目的嘉賓是馬飛、王霞,家住河南省新蔡縣練村鎮甘灣村。
多年前,兩人在北京城裡相遇、相愛,結婚生子。
考慮到老家的公公婆婆如何養老,還有丈夫想要在農村發展的意願,夫妻先後回老家,然後開始養豬創業。
沒有了月薪過萬的工作,也沒有了車水馬龍,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夫妻兩人硬是闖出了一條路,不僅自家富起來了,還通過合作社,帶動了一大批村裡人。
現如今,王霞獲得了很多讚譽,敬老模範、鄉村好媳婦等。
在節目里,馬飛把自己偷偷賺的幾千元錢,換成了項鏈,送給了王霞,留下無盡的浪漫和感動。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留給有志氣的人。
看過很多農村夫妻的勵志故事,再去分析,就會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熬過一道道坎。
首先,你得放下面子,不要對農村有偏見。
在很多父母、女兒的眼裡,嫁給農村人,這是很丟人的。從女兒的娘家來看,真的是費盡心思,從農村搬進了城市,怎麼能夠因為婚宴,回到農村去呢?
把面子放下來,就能真正融入農村生活,踏踏實實尋找生活的出口。否則,心不安,在農村住幾天,還得去城裡混。
然後,適應農村的環境,別被小農意識同化了。
農村的土地很寬,但是人的格局不一定很大。
比方說,看到一塊荒地,你要是動了鋤頭,那就有人找你麻煩。
還比方說,女人在城裡,化妝了,人家會說,你家兒媳真漂亮。女人在農村,她擦口紅,村民議論紛紛,像個妖怪。
你要是帶頭致富了,總有人嫉妒你,甚至暗中使壞。
也有一些地方,非常偏遠,去城裡走一圈,就得花一整天功夫。
最後,農村的經濟來源,還得深思熟慮。
沒有錢,在哪裡生活,都是困難重重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樣的邏輯,祖祖輩輩都行得通,但是靠什麼都得吃苦。
把一片荒蕪的土地,變成聚寶盆,改造的過程,含著淚水和汗水。還需要技術和村民的支持。
養豬、種果樹、養魚等,都不容易。
農村有句土話:「三十年媳婦,熬成婆。」
女人從出嫁開始,熬過中年的時光,也有了門路和金錢,餘生才會好過。
02
城裡的幸福生活,需要長遠的規劃和行動。
先說一說城裡的弊端:人與人的關係,要麼彼此陌生,要麼是利益之交;什麼都貴,出門就得花錢,喝口水都是錢;工作到處都是,但是不一定適合你;空氣質量,你不一定滿意。
城裡生活有弊端,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在城裡待著呢?
人是群居動物,因此愛湊熱鬧,也會有羊群效應。村裡人都進城了,你卻不能進城,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城裡賺快錢,比農村養豬、種地,還是輕鬆一些。
城裡的基礎設施更好,能滿足日常需求。
作為女人,選擇嫁給城裡人,或者是戶籍是農村,卻在城裡定居的人,是更加情願的。但是我們要有長遠打算,別顧著眼前的浪漫。
其一,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收入可以支撐起房貸和生活開銷。同時,堅持過節儉的生活,別去享受什麼燈紅酒綠。
唐朝的白居易,初次到長安,想要謀一份事業,被人笑話了一句:「這裡什麼都貴,居住不容易。」
過了千百年,城裡的居住難問題,仍舊存在。
女兒出嫁了,不能坐享其成,得有自己的工作,成為賢內助。若不然,小家庭很容易陷入困境。
儘快安排好房子、工作的問題,或者選擇創業,城裡才待得住。
其二,要有退休的規劃,別等五十歲了,才想養老的問題。
「養兒防老」這件事,對於城市人來說,難度更大一些。畢竟,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並且人口的流動性更大。
從中年開始,就預備養老,以後有退休金和存款,能跳跳廣場舞,打幾次麻將,就像那麼回事。
當然,家裡的公公婆婆都有養老金,也能幫到兒子很多,減輕了中年人的生活負擔。
其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家庭的後顧之憂。
城裡有好的教育資源,但是要自己去爭取。並且,教育孩子,不僅依靠學校,父母也要費很大功夫。
吸引孩子的場所、東西很多,若是家教不嚴,孩子就會被帶偏。家有敗家子,就是住在學校門口,也是惘然。
03
農村好,還是城裡好,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且每個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選擇城裡人還是農村人,不僅僅是一時半會的衝動,還要看清生活的本質,知道自己未來要幹嘛,會活成什麼樣子。
好的婚姻和家庭,都靠經營,從來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出嫁之前,保持理智,做好長遠打算,一切都水到渠成。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