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賤夫妻百事哀」出自詩人元稹的《遣悲懷》,是詩人悼念亡妻的詩篇,原意是指無論夫妻之間感情多深,一旦家裡拮据,整日為柴米油鹽操心,都會產生矛盾,從而導致各方面問題出現。
如今廣為人知的理解是:一些比較貧窮的夫妻,在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順利,總是會出現各種不如意的事情。
這可與原本的意思不僅不搭邊,而且可以說是大相徑庭,不過出現這樣的理解一定有他底層的原因。
那麼真的是貧窮的夫妻就會不順事情更多嗎?
一種普遍被接受的說法是,如果經濟方面不如意,那麼夫妻通常會為此爭吵,為此傾耗日常的精力。
試想如果平常的時間精力都拿來吵架了,又怎麼去好好過日子呢?
另外,中國有句古話:家和萬事興。
儘管貧窮不是百分之百導致不和,但卻會消磨掉兩人為數不多的耐心。
與此同時,我一直有一種觀點,一個家族要想繁榮昌盛,就必須能有一個深謀遠慮的人來規劃將來,但沉迷於日常算計的夫妻又怎麼會靜下心來規劃這些?
再來說說這樣的夫妻對下一代的影響,這也是更為關鍵的一個環節,畢竟決定一個孩子未來走向的,很大程度都是他的原生家庭。
一個常見的景象,就是越是這樣的家庭,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欲就越強大,孩子成長的一分一毫都要嚴格把關,死死地控制住。
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孩子的未來,殊不知自己的看法不見得多麼正確。
我曾經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家教,見過形形色色的家庭和父母,我發現相當一大批的家長防著自己的孩子就像防著外人一樣,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只想要孩子遠離。
孩子在他們手裡就像個提線木偶一樣,我發現這樣的環境成長下的孩子,也缺乏創造力和基本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是很可怕的。
許多孩子都偷偷告訴我,只想早點長大,逃離這樣的家庭,這是很悲哀的。
總的來說,就是不僅自己的生活糟糕失敗,還要繼續影響下一代,讓自己的悲劇在孩子們身上重複。
當然,我不是在鼓吹有錢人的家庭就有多成功,經濟富足的家庭就家庭和睦,孩子長大了就是成功人士。
上流社會的風流齷齪事亦是不少。
只是經濟問題永遠是核心問題,溫飽問題永遠是最底層的問題,如果在這兩個環節上投入幾乎全部時間與精力,那還有多少耐心去處理更重要的事情呢?
同理,關於孩子的教育,明明自己的人生不算成功,卻給孩子施加承受不了的壓力。
許多家長這樣做,無非只是給自己一個安慰,到最後問起孩子,就說:我給孩子補課花了多少錢,孩子成長我都在把關,彷彿做的很對一樣。
但這不是一種不負責任嗎?這本就是一種自欺欺人。
不過,這也不是這些夫妻的錯,一日三餐,柴米油鹽無一不需要他們付出勞動換取,他們已經夠辛苦了,他們也想多陪陪孩子,他們不想孩子和自己一樣。
於是只能用這種笨拙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反觀那些富人家庭,上一代創造的財富打造了一個豪華的家庭,孩子從小享受著上一代的饋贈,一舉一動都對爸爸、爺爺充滿了崇拜,孩子知道他們是成功人士,他們說的話又怎麼會不信服呢?
至於言傳身教,站得高自然看得遠,任何靈通的消息都能一手掌握,做出的判斷永遠是基於最新的環境,孩子們不想成功也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