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四川一女子回前夫家建房子,不擔心孩子被欺負、受白眼

2023年06月25日17:49:03 情感 1627

電視劇里,常常聽男人說:你生是我家的人,死是我家的鬼!

在古代,沒有離婚一說,只有男的寫下休書,女人才能重獲自由,才可以重新嫁人。如果丈夫不願意離婚,女的一輩子都是他老婆。

而戀愛婚姻自由的年代,結婚離婚都是自由的,但因為受傳統習俗的影響,家裡的財產,往往傳男不傳女,尤其是農村,很少有女兒在娘家定居的。

而且,嫁出去的女兒,即使帶著孩子回娘家定居,也會被村裡人視為「外人」。

四川南充,一名女子離婚後帶兒子獨自生活,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跑回前夫家建房子。

眾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氣和睿智,這種事,估計沒幾個女生敢這麼做。

聰明!四川一女子回前夫家建房子,不擔心孩子被欺負、受白眼 - 天天要聞


事情發生在四川南充的一村莊里,女子的房子已經封頂了,2層的小別墅,雖然沒有裝修,但看著就很上檔次很氣派。

這棟房子是女子和兒子的,與她前夫無關。

但有趣的是,這房子是在前夫家的地上建的。也就是說,等房子建好後,女子和兒子會來這邊居住、定居,和前夫成為鄰居。

兩人雖然沒有關係了,但前夫還是兒子的爸爸,還有爺爺奶奶,這些都是他的親人,即使離婚了,也斷不了關係。

聰明!四川一女子回前夫家建房子,不擔心孩子被欺負、受白眼 - 天天要聞

至於給不給前夫來住,女子暫時沒有這個打算,或者說有沒有考慮再嫁,她也沒去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想給兒子一個穩定溫暖的家。

女子和前夫是相親認識的,認識沒多久,兩人就結婚了。

結婚前兩年,兩人相處挺好的。有了孩子之後,女子發現,前夫一點也不上進。每天工作結束回到家,不是和朋友喝酒打牌,就是跑出去釣魚,經常喝得酩酊大醉,還要女子收拾殘局,很讓人反感。

家裡的房子是公公婆婆建的,已經有些年頭了,挺舊的。女子一直想擁有自己的家,和公公婆婆分開住,但礙於沒錢,一直沒敢提。

聰明!四川一女子回前夫家建房子,不擔心孩子被欺負、受白眼 - 天天要聞

之後,兩人頻繁吵架,誰也不讓誰,感情在吵架中消磨殆盡。公公婆婆雖然從中調解,但還是走到了離婚的地步。

就這樣,孩子跟著媽媽,回到了娘家生活。

爸爸媽媽對自己很好,女子心裡很清楚,但村裡的流言蜚語,讓女子很難受,她知道,娘家不可能成為自己的「港灣」。

聰明!四川一女子回前夫家建房子,不擔心孩子被欺負、受白眼 - 天天要聞

拚命工作,存錢,下班還去擺地攤,女子幾年時間,終於存了一筆錢。她在考慮,到底是在娘家這邊建房子,還是在前夫那邊,或者去城裡買房。

城裡的房子太貴,加上工作不方便,女子最終決定,還是去前夫那邊建房子。

畢竟,兒子是前夫家的孫子,在那邊生活,都是他的親人,沒人敢欺負他、給他白眼,爺爺奶奶、前夫還有叔叔都會護著他。

於是,女子真的就去和前夫、爺爺奶奶商量,要一塊宅基地來建房子。讓她感到意外的是,前夫和爺爺奶奶欣然答應,兩位老人還很開心,非常的歡迎。

「這裡永遠是他(孫子)的家,宅基地理應有他的一份!」爺爺說道。

就算女子不是她家兒媳婦了,但他們二老還是很喜歡她,會照顧人,還能幹,自己孫子能回這邊生活,甭提有多開心了。

聰明!四川一女子回前夫家建房子,不擔心孩子被欺負、受白眼 - 天天要聞

建房子的時候,前夫、爺爺奶奶能幫的也幫忙了,但女子沒有要他們的錢,以免到時說不清楚。

如今房子已經建好了,隨便裝修一下,就可以入住了。

網友不得不佩服女子的決定,她很清醒很聰明,讓兒子回前夫這邊生活。

只是,抬頭不見低頭見,和前夫見面,會不會感到尷尬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唐小糖說情感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 天天要聞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在愛情與婚姻的路上,有人一帆風順,有人卻屢遭波折。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位35歲女子小雨的坎坷婚姻歷程。她兩次離婚,每次都選擇凈身出戶,面對周圍人的不解和網友的質疑,小雨內心究竟藏著怎樣的堅持與掙扎?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故事,感受那份不被歲
#婚姻不需要金錢的支撐,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婚姻不需要金錢的支撐,你認同嗎?

關於婚姻是否需要金錢的支撐,這個問題涉及物質與情感的平衡,我的觀點如下:1. 金錢是婚姻的"基礎設施",而非核心婚姻的本質是情感聯結和共同成長,但金錢確實構成了現代婚姻的基礎設施。就像空氣對人體的重要性——平時不易察覺,但長期缺失會危及生存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 天天要聞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單親媽媽,79年的羊,今年46歲了,獨立撫養一個大一的娃。我在飯店工作,為了碎銀幾兩努力的奔波著,日常空閑見縫插針的寫小作文貼補家用。生活從來都是懼怕強者的,「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句話也適合我們的生活。我從三十多歲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