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忍受自己像一顆大白菜一樣,被顧客挑選,評論、以及討價還價,那你就適合相親。否則,我勸姐妹們還是別走這條路。
人這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如果遇不到自己喜歡的人,自己過也挺好的。」
一個熱門視頻里,一位長相還不錯的姑娘對著鏡頭侃侃而談。
我看了她其他的視頻,總結了她這段時間以來的經歷。
姑娘是九三年的,今年剛好三十歲,這個年齡放在大城市,大把大把的同齡人沒有戀愛更沒有結婚;
然而這女生所在的城市是一個五線小城市,風氣還是比較保守的,那裡的人大多都認為女人在30歲之前必須嫁出去。
甚至很多人22歲大學畢業就開始被張羅相親了,理由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孩是最佳的結婚年齡。
這個女生也不例外,其實早在26歲那年父母就一直催,一直催……
後來這幾年,在大城市工作不太順利,女生想著回老家發展。
這一回老家,工作還沒找到呢,先是被父母密集安排了長達半個月的相親。
女生實在受不了了,直接又打道回府——回到她之前工作的大城市。
現在她雖然沒有對象,沒有太多錢,工作也仍然沒有起色,但是,至少不用被父母一直催促。
回想起那段時間的相親,女生仍然心有餘悸,所以發布了一系列的視頻,講述自己的相親經歷。
我挑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號男嘉賓:
女生吐槽說: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話不能相信。其中最不能相信的一句是:介紹人說【這小夥子長的是真帥】」
一號男嘉賓就是這樣的一名男性。
介紹人把他說的好像千古難見的美男子,說是可帥了像明星一樣。
結果一見面:
「幸好我那天沒穿高跟鞋,我穿平底鞋視覺上跟他一樣高。」——女生吐槽道。
這裡倒不是說對個子矮的男生有什麼偏見,女生主要是對介紹人的吹噓有意見。
個高個矮那都是天生父母給的,改變不了有什麼辦法。
但你不能把白的說成黑的,然後騙女生出來見面呀?
這個一號男生是一名公w員,工作和收入都很穩定,在他們那個五線小城市是體質內的。
在小地方,體制代表著安穩。
介紹人說這男孩可吃香了,好多家姑娘都搶著要見面。
女生說,在身高方面我更喜歡比我高至少十公分的,所以還是算了吧。
二號男嘉賓:
因為當時這個女生回老家的時候,她在當地屬於是條件還不錯的。
老家有一套房,是她自己的名字,她在大城市工作那幾年自己攢錢買的。
前幾年互聯網行業收入高,她也分了一杯羹,得以有了自己的房子。
開著一輛十幾萬的小車,雖然就是買菜車級別,但至少代步是夠用了。
女生的父母也都是正規國企退休,退休工資還有醫保都是很高的。
這在他們當地也是比較不錯的條件,但是,唯有一條,介紹人紛紛搖頭:
「都27歲了。」
女生在視頻里吐槽說:
27歲怎麼了?27歲是快如土了還是咋地?至於聽到我年齡就搖頭嗎?
介紹人說,現在搶手的女生都是零零後的了,像她這樣九零後的在他們當地真的算已經很「老」了。
父母也埋怨她:
「我說當初你大學畢業的時候直接回來相親多好!那個時候你才22歲,多好的年紀!」
女生直接無語了。
二號男嘉賓就是這個時候介紹的:
37歲,離異,10歲的兒子跟他媽媽過。
女生直接崩潰:
「我可不要當後媽!」
三號男嘉賓:
這個3號呢,外在條件不錯,長的算是小帥,個子也高。
但缺點就是:太能計較了,特別是在金錢方面。
因為兩家談的還不錯嗎,所以就很自然的談到了結婚層面。
對方堅持說:
男方家出婚房,女方家出裝修和車子,聘禮要多少錢都行,但必須帶回小家使用。
女生回家算了算,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首先,男方出婚房,意思是只寫男方一個人的名字。
那我裝修豈不是倒貼錢,裝的越豪華,我貼的越多啊。
你換位思考一下,你會為了你租的房子置辦傢具嗎?肯定不會,因為你退租的時候你帶不走。
萬一將來兩個人過的不順利,我花錢貼的瓷磚我能摳下來帶走嗎?
再一個,聘禮方面表面很大方「要多少錢都行」,但必須帶回小家,也就是她和男方共同生活的家。
那跟還給他家有啥區別呢?
就算不還,那按照夫妻公平一人一半來算,不管要多少錢,女方實際上也只收到了一半啊。
這就是這位30歲女性的相親經歷,你怎麼看?
歡迎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