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先問大家一問題:大家身邊可有女人生病住院,丈夫不管不問,到他自己老媽癱瘓後,一味地要求妻子辭職,替他盡孝的?
詩人席慕容在《成長的痕迹》里寫道:「結婚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結婚應該是兩個人牽手,共同面對這個世界。」
相戀時,是兩個人發自內心的付出與奉獻著。然而兩人一旦結婚,那就意味著兩人得共同面對一個世界。
走向婚姻,也可以說,就是兩個相愛的人,組成了一個小家,當他們累了、困了,這個小家,也可以說是他們心靈的歸屬。
然而,卻總有那麼幾個,在戀愛時你儂我依著,而一旦走進婚姻,卻什麼都變了味,自私自利的本性,很快就展現出來。
這時可能有人會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話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有的人,戀愛時就是看不出來自己的本性,在對象的面前所展現的,都是自己最好的一面,而一旦結婚後,他所有的缺點,都展現在自己的另一半。
有些人,更自私到從來都不考慮自己另一半的感受,在他們的心裡,自己與原生家庭,永遠排在第一位。說到這裡,譚永蘭可是深有感受。
譚永蘭的出生,也並不是十分的好,父母都是在一家工廠,任普通員工,不過任職已經有多年了。
譚永蘭父母眼光倒還不錯,在譚永蘭上高中時,父母在當地縣城買了一套兩室居的房子。而後又在譚永蘭大三那年,父母又拿出自己的積蓄,在離自己不遠的地方,又購買了一套三室居的房子。當時房子鑰匙拿到手後,母親說道:
「小蘭啊,你以後有本事了,就自己在外面買也行,如果你想到我們當地縣城發展的話,房子就不用再操心了啊。」
譚永蘭與陶思源是在大三那年認識的。譚永蘭大三那年,加入了學生會,而陶思源,剛好也是在學生會,當兩人相互介紹自己後,才發現兩人原來是同鄉。
這之後,陶思源就對譚永蘭展開了追求。陶思源很會講笑話,總是在譚永蘭閑下來時,來給譚永蘭講故事。這樣一來,就很成功地擄獲了譚永蘭的芳心。
大學戀愛的時光,是美好的,陶思源在譚永蘭面前,所展現的,一直都是他最陽光的一面,以至於讓譚永蘭對他到了死心踏地的一步。
兩人一畢業,譚永蘭就把陶思源帶回了家裡。譚永蘭的父母,在與陶思源談話中,對陶思源很不感興趣。母親在陶思源走後,直接對女兒說道:
「小蘭啊,這個陶思源,要長相沒有長相,要家世沒有家世,我們家裡的條件,雖然不是那種大富大貴的人家,可也算得上小康水平啦,可是這個陶思源,他的原生家庭,真得是差到極點了,跟你站到一起,實在是不配啊。」
「媽,你就不要挑撥離鐧了,行嗎?反正我跟你跟爸說,我是非思源不嫁的,你們再怎麼反反,也是沒有用的了。」
女兒執意要嫁,父母也是沒有辦法的。就這樣,譚永蘭與陶思源兩人的婚事,父母最終沒有再反對了。
也許戀愛會使女人變傻,譚永蘭就是其中之一,在沒有要彩禮,沒有婚房的情況下,就同意嫁給陶思源了。
譚永蘭的父母,是明白的,如果現在讓陶思源在縣城買一套房子的話,可以說,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父母倒也乾脆,既然女兒決定非陶思源不嫁,那麼父母也總得讓女兒以後日子好過一點。
父母直接把後來買那套三室居的房子給裝修好了後,直接用來當作女兒與女婿的婚房。
陶思源就這樣,從一個農村的窮小子,變成了城裡有房的人,說真的,陶思源的心裡,是非常開心的。
然而陶思源開心是開心,但是心裡上面卻有一個坎,那就是他現在雖然人是住進了岳父母的房子,但是房子,卻怎麼著也不是自己的。
陶思源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得讓譚永蘭父母,把房子過戶給他們夫妻二人。
想到就做,陶思源回到房間後,就直接對譚永蘭說道:
「永蘭,你看啊,我們結婚都這麼長時間了,不是嗎?但是我們住的房子,一直都是在你父母名下,這樣讓我回老家時,很沒有面子,你得去跟你父母說,讓他們把房子過戶到我們兩個名下。」
「房子是我父母出錢買的,讓他們過戶,他們的心裡很不舒服的,還是不用了。我們只要有地方住就行了,再說了,我父母又不會趕我們走。」
譚永蘭的話,讓陶思源的心涼了半截,瞬間陶思源的臉色就變了……
這之後,陶思源就想著法子對譚永蘭說,讓譚永蘭去跟她的父母說,讓她的父母把房子過戶他們。
剛開始譚永蘭倒還是有耐心地跟陶思源解釋,但是當陶思源說的次數多了,譚永蘭也感覺到有點煩了,所以再當陶思源再說房子過戶的事後,陶永蘭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譚永蘭一次次拒絕陶思源關於房子過戶的事,這讓陶思源心裡,從剛開始的薄涼,到現在非常憤怒。也因此,夫妻二人的關係,開始了矛盾化。
而恰好又在這時,譚永蘭懷孕了,經醫生檢查,說譚永蘭屬於那種寒性體質,能懷上孕,就已經不錯了,雖然現在譚永蘭與陶思源關係,出現了矛盾化,但是譚永蘭卻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
由於譚永蘭工作較輕鬆,再加上懷孕反應也不是很大, 所以譚永蘭在懷孕期間,都還是在上班的,直到懷孕八個月,譚永蘭才休了產假。
譚永蘭在懷孕期間,陶思源卻仍在想著辦法,讓譚永蘭去跟自己父母說房子過戶的事情,然而每次只要陶思源一提這事,譚永蘭就非常生氣……
就這樣,原本恩愛的夫妻,在因為房子過戶的事情上面不一致,而變得矛盾重重了……也因此在譚永蘭要生孩子的那幾天,陶思源算是徹底變臉了。
譚永蘭住進了醫院,而陶思源呢,卻不打算承擔做丈夫的責任,在譚永蘭住進醫院後,陶思源就回到了自己老家……
譚永蘭月子,是自己母親伺候的,而陶思源在譚永蘭坐整個月子期間,都是在鄉下與自己父母度過的。
丈夫的無情,讓譚永蘭真得很想離婚,但她真得很擔心自己父母,如果自己父母在知道自己要離婚時,肯定會承受不住,所以對於離婚一事,譚永蘭一直都沒有說出口。
日子還是得照樣過,譚永蘭與陶思源二人,從最初的激情,到現在搭夥過日子,譚永蘭對於現在的陶思源,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如果事情就按這樣下去,也還算好的,最起碼,孩子還能有一個完整的家,然而就在孩子三歲這一年,婆婆突然中風了。
中風後婆婆,基本癱瘓了,每天都是躺在醫院裡的病床上,生活已無法自己理。
陶思源看到現在躺床上,生活已不能自理的母親,心裡是徹底慌了。說實話,他可照顧不了一個癱床上的老了。左思右想後,他找到了譚永蘭,並且說道:
「永蘭,你明天去廠里,把工作給辭了吧,辭職了,才能來醫院,你是兒媳,兒媳有義務伺想婆婆的,你放心吧,家裡的開銷,我會全權負責的。」
「呵,你可真會算計啊,這些年來,一直都在算計著我父母的房子,就連我坐月子時,也不忘算計著,我坐月子時,你跑到鄉下你父母家裡,把我丟給我爸媽,現在你母親癱煥了,就想著讓我去辭職,去醫院照顧你母親?你想的太美了,我告訴你,門都沒有。」
「你自己算算賬,你一個月拿多少錢?我一個月比你一個月的工資要多,一個家庭,肯定是工資多的那個人上班,工資少的那個人,辭職了照顧家庭,這是最好的按排,你比我工資少,那當然是你辭職了照顧我母親才合適的。」
「我工資比你少,那也是我勞動賺來的,我自己花我自己錢,安心。關於你母親,你自己想辦法吧,別把主意打到我身上了,我不幹。我們離婚吧,離了婚,你想幹嘛就幹嘛,我不會給你們當個免費的保姆的,因為你根本就不配。」
譚永蘭說完,就直接給律師打了答師,起訴離婚了……
婚前遇人不淑,而婚後,真的都是淚啊。
記得張小嫻說:「愛情,若非讓對方看到你最美的一面,便是最醜陋的一面;而婚姻,卻是讓對方看到你最真實的一面。」
婚姻真的不是戀愛,婚姻真正地展現了兩人生活一起後,各種瑣事無力的一面。
如果想讓婚姻保持最初的甜蜜,那就得在最初的時候,真正地去了解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