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一個現實而常見的問題,很多人都對此問題有著自己的簡介,看遍網友回答,無非就是文化,壓力,思想,教育,生活等等。但是從種種回答中,我發現其實是跟隨自己內心的人越來越多了。這個文章是我個人對待這個情況的想法。沒有什麼數據性的證明,是從我個人生活方面得到的。
前言
我是一個已經到達適婚年齡的標準95社畜。按照父母之言,早已過了結婚的年紀。可是我現在沒有結婚,而是在談戀愛,女朋友97年生人,目前還沒有收到催婚的消息。我和千千萬萬95後一樣,當然也包括很多90後,一個標準的20年,上學-工作,平平無奇,普普通通。高中住校,大學離開家鄉到省會城市,工作離開本省,以至於後來成為滬漂。通過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得知,絕大部分我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是相同的經歷。不論是什麼漂,我們就是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的主力軍。
我身邊也有在老家生活的朋友,與我年紀一般大,20歲之前未曾離開過家鄉,中途輟學等等,基本已經結婚生子,而女方也是相同經歷,鄰縣鄰鄉或鄰村。當我說到這一點時,其實就能想到,為什麼我們當前的家庭,姥姥與奶奶的家離得這麼近。往上扒三代,基本不會出縣。
不得不承認,如果我沒有外出求學工作,也許我現在就在抱孩子。現在回想小時候在家的經歷,街頭巷尾亦或是自己家中多多少少都會聽到誰誰誰結婚,而父母也會經常絮叨娶媳婦,嫁人這種當時讓我聽了還覺得害羞的話,而這些家長里短讓自己耳濡目染,形成了一個潛意識,就是我以後要結婚,要生娃。因為我當時的生活環境就是在父母的照顧下,我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而我的經歷,也是很多同齡人的經歷。
從這裡我就發現,其實我的父母也是受到他們的父母同樣的耳濡目染,祖輩皆如此。以至於到現在演變成兒女結婚是一項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任務。
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情況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多生多育與現在的單胎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當然這個是人口方面的問題,雖然也是歷史遺留及傳統文化,這裡先不討論。
如此,我們進入正題,理性分析,歡迎討論。
晚婚晚育絕不單單是某個因素造成的,這種問題太複雜,各個方面都會有點影響。
下面我來列舉一些我發現一些點。
● 傳統文化
百度百科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從先秦到明清均有法令記錄,基本為男十六,女十四。且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保證食物的充足,家族的延續,且有人才有軍隊。當然,發展經濟也好,軍閥亂戰也罷,幾千年的影響,且有懲罰性質的條令,使婚育觀念根深蒂固。民國調整男十八,女十六。90年代調整為男二十,女十八。前幾年調整為男二十二,女二十。雖然後面這幾次調整沒有古代那種懲罰機制,是對早結婚做一個限制。但是不論如何,婚育這個點已經被深深地烙在每個人心裡。當然結婚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每個物種都需要繁衍生息。而在此說的僅是早婚晚婚的問題。現在說晚婚得多,是因為對比之前結婚年齡,年齡時間確實是在推遲,也就是所謂的晚婚現象。
● 地理因素
在我的印象中,2000年左右,依然有大部分的人沒有離開過家鄉,所生活的區域相對於今天來說,非常有限。畢竟當時的交通,通信十分不便,所以就有一個神奇的現象出現,每個村落都是相同姓氏的人聚集在一起,甚至以姓氏命名村莊,同一個縣中的各個鄉鎮說的方言都會略有差異,風俗習慣也會有所不同。相鄰區域之間趕集的時間都不一樣。地理的因素限制了人口的流動,同樣限制了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又因傳統文化的影響,面朝黃土背朝天,需要勞動力來種地勞作,所以也會在20歲左右,選擇婚育。
● 人口流動
改革開放後,電視收音機的普及使得人們知道,外面有更大的世界,隨著大基建時代的到來,便捷的交通,四通八達的公路和鐵路的建成,使得人們出行的難度大大減少。村中有一人嘗試外出務工,次年就會帶動大批的人外出務工,且當時的沿海地區又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所以就出現了南下打工潮。人口的流動,讓各地的文化受到了激烈的碰撞。當然,就會影響男女的結合,因為每個人的社交不再局限於某個地方。雖然有人選擇在合適的年紀回鄉結婚。但此時,已經無形間延長了婚育的時間。
● 教育
我們這代人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了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從起跑線上我們就已經強過了我們的父輩。很多人都應該有親身經歷,我們的父母一輩很多都是沒有讀完小學。當年能讀大學的人,現在都是各個行業的中流砥柱。那說回本題,我們這代人上完小學,就必須上初中,高中,大學。而我們上學期間經歷了智能手機的普及,家用電腦的普及,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等重大事件。大學畢業就已經21歲。再加之部分人上學晚,當年還流行留級,還有一個小學六年級等等因素。和我一起上大學的人涵蓋了91-97年的人,我們一同畢業,年齡已經是19-25。即便是25歲這群人剛畢業就結婚生子,其實也已經算是老一輩人眼中的晚婚了。如果畢了業工作幾年,剛剛適應了這個強者生存的社會,結果發現年齡已經快30了。
● 獨立自主
當然,依託於教育,人口流動,互聯網高速的發展。新一代的年輕人,因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各個省會城市對年輕人的吸引,絕大部分人都是遠離家鄉,到大城市打拚。長期一人的孤身生活,日益豐富的娛樂文化,都會給一個人帶來很大的影響,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猶如強勁樹苗瘋狂生長,長成參天大樹。對待一個事情有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不再拘泥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時日益豐富的娛樂文化也使得年輕人覺得時間不再漫長。舉個例子,女quan的出現,其實就是人們獨立自主思想生根發芽所結的一個果。
總結:晚婚晚育一定不單單是某個方面出現了問題,很多人歸根於房車孩帶來的壓力,有一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只是因為這個原因離我們最近,所以我們隨口就說這個。究其根本,是多方面因素的相互羈絆,導致今天的這個局面。我覺得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