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唯有學會「洞悉人性」,才能更好地存活下去。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對此不以為意,覺得沒有任何必要。等被生活毒打了一頓,才發現「人性」是這世間一切矛盾的根源。
出現了一塊蛋糕,引來了所有人的競爭,每個人都為了蛋糕而大打出手。這,就是「貪婪」之人性。
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斷打壓別人,甚至把別人當成了上位的墊腳石,根本不理會所謂的人情義氣。這,就是「唯利是圖」之人性。
哪怕親如兄弟姐妹,看到自己成為了冤大頭,兄弟姐妹坐享其成,那他也會跟兄弟姐妹鬧矛盾,甚至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薄情寡義」之人性。
......
對於人性,我們要有一個認知,那就是「不要輕易考驗人性」,但要及時看透人性。你把別人看透了,不再迷迷糊糊、任人欺負,那你就能在江湖中立於不敗之地。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與其期待他人,不如看透他人。
要想摸透一個人的內心,只要看這兩點,就足夠了。
一、懂不懂得「知恩圖報」。
有兩個字,人們都知道,可就是做不到,那就是「感恩」。
你幫了我一把,那我感恩你的付出,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你解圍。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隨著快節奏生活的發展,人心也變得急躁起來,像這種「湧泉相報」的情況,那是越來越少了。
當下的常態是,你好心幫了別人,別人非但不感激你,還倒打一耙,訛你一筆錢。或者你付出了,別人辜負了你,絲毫不管你做了什麼。
如此之人,幫過一次就算了,後面無論他們遇到什麼事兒,都不要伸出援助之手了。對待「白眼狼」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白眼狼掉落到陷阱當中,自生自滅。
記得在小時候,身邊的長輩總跟我們說,做人吶,要懂得感恩。找對象或者找朋友,也要找懂得感恩的人,那你的真心付出才有意義。
這個道理,無論再過千百年都適用。不懂感恩的人,他們的人品就不會好到哪裡去。
二、面對「利益」時的表現。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任何人最為真實的一面,都會在「利益」面前完全顯露出來。
有些人為了利益,兄弟之間可以反目成仇;有些人為了利益,可以泯滅天良,根本不在乎所謂的天地良心;有些人為了利益,可以把人性當中最為醜惡的一面,展現出來。
其實,所有的「利益」,都是一面鏡子,直接反映了這個人的內心。
有兩位老闆,一個人唯利是圖,生產產品只注重數量,而不注重質量,希望通過低劣品來佔領市場。而另外一個人比較講良心,完全把品質放在心上。
結果就是,第一位老闆的產品發生了意外,禍害了消費者,被人投訴了,最後廠房也受到了影響,破產倒閉了。而第二位老闆,則穩如泰山。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利益」二字,也是一個人有沒有遠見的體現。
為了短期的利益而喪盡天良,那他是沒有遠見,且不懂得做人的糊塗蟲。為了長期的利益而不斷堅守,這才是有遠見、懂做人的行為。
寫到最後
「感恩」和「利益」,都是印刻在人性當中,最為基本的特徵。善良最本質的核心,就是感恩。而做事最本質的核心,就是為了利益。
就拿感恩來說,以往我們會讚美懂得感恩的人。如今,很多人都做不到感恩,但他們喜歡以此來道德綁架別人。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人性當中最為「虛偽」的一面,又進化了,變得偽善了起來。
從他人對於「感恩」的態度當中,我們可以判定他是否真實,是否善良,是否為人有度,心有原則。反正,以點到面,一切都是很明顯的。
再說說「利益」,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利益面前,沒有一個人是不動容的,只是每個人的準則不一樣罷了。
有些人的準則是,凡事適可而止,不要貪多;有些人的準則是,多多益善才好;有些人的準則是,遵守規則就行。
從他人對於「利益」的態度當中,我們可以判定他是否有原則,是否遵守規定,是否把良心放在首位。這,也許比利益本身更重要。
對於那些不懂得感恩,為了利益而不顧原則的人,我們要適當遠離了,避免惹來禍患。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