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紀才知,所有的關係,都是相識一場

2025年07月01日21:50:17 情感 9858

到了一定年紀才知,所有的關係,都是相識一場 - 天天要聞

年輕時,我們總天真地以為,只要彼此用心相待,便能讓情誼長久相伴。

等到經歷了世事磋磨才驚覺,成年人的世界,哪有永遠可言。

時間在走,人在變,所有關係到最後都不過是相識一場。

我們能做的,唯有惜緣隨緣,珍視每一場相遇,也釋懷每一段離別。

01

有句話說:「人與人之間是有季節性的,像那盛放的花蕊,無論春天開得多艷麗,冬天終會凋零枯萎。」

命運的洪流從來不可阻擋。

那些與我們相識在人海的人,或早或晚,總有被歸還於人海的一天。

20歲那年,李叔同攜家人從天津移居上海,在那裡以文會友,和許幻園相識。

出於對李叔同才華的常識,許幻園特地將自家房舍划出一塊,邀請李叔同前來同住。

盛情難卻之下,李叔同住進了城南草堂,自此和許幻園一家結下了深厚情誼。

之後經許幻園引薦,兩人還和另外三位文友義結金蘭,號稱「天涯五友」。

那時,志趣相投的他們常以城南草堂為據點,一起吟詩唱和,談文論藝,好不快意。

李叔同曾一度以為,美好的時光可以一直延續。

然而現實卻是好景不長,僅過了六年,一切就都變了。

先是李叔同為療愈喪母之痛,選擇前往日本留學。

等他學成回上海任教,許幻園又因家道中落而失去全部產業,只能離開上海另謀出路。

自此,世間再無城南草堂,另外三位好友也是死的死,散的散。

天涯五友終成天涯零落客。

人生就是這樣,年歲越長,越能體會一種無奈:只因人在風中,聚散不由你我。

每個人皆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故事要書寫。

當彼此的人生際遇變得不同之際,就是關係要走向漸行漸遠之時。

在電視劇《人間世》中,周秉昆也有一段類似的經歷。

在醬油廠車間工作時,他與幾位工友玩得很投緣,結成了「六君子」組合。

車間工作雖然辛苦,但他們幾個好哥們在一起互相照應支持,日子也是過得有滋有味。

可後來六人各奔前程,聯繫的機會日益減少。

起初,他們還約定好至少每年相聚一次,結果到第十年才好不容易聚齊。

且因為久不碰面,沒有了年輕時意氣風發的熱情,那頓飯大家都吃得拘謹又生疏。

正所謂,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

世間一切東西,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沖刷而慢慢發生變質。

人與人的關係,也不能免俗。

一旦過了保質期,再好的感情,也會成為時過境遷;再深的交情,也難逃散場的結局。

到了一定年紀才知,所有的關係,都是相識一場 - 天天要聞

02

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為什麼說四十歲是人生的轉折點?

有個高贊回答寫道:

「以前覺得人生是加法,可一旦過了四十歲,你就會發現,人生是一個減法。身邊的人見一面少一面,腳下的路走一天少一天。」

真是如此。

「年少不知離別意,懂來已是非少年。」

站在四十歲的路口回望過去,那些親密熟識的面孔,都在慢慢從我們的生命中淡去。

曾經一起嘻鬧長大的玩伴,如今已杳無音訊,只剩記憶中的笑聲在回蕩。

曾經形影不離的同窗,如今已天各一方,成了客氣而疏離的點頭之交。

就連曾經與你親密無間,共同分享過心事和淚水的摯友,不知何時起已變得漸行漸遠漸無書。

但也正是在接受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告別的過程里,我們才得以認清關係真相,從而意識到:很多人的離開,並非情分不夠真,而是緣份使然,只能到此為止。

正如《山河故人》中所寫: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張小嫻上大學時,有一位莫逆之交。

兩人無話不談,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話題,做什麼都要相約一起。

直到大學畢業,同學去了英國學設計,後來成了著名的首飾設計師;

她則留在了國內繼續攻讀文學,幾年後也成了知名的暢銷書作家。

就這樣,敵不過時間和距離的分割,兩人漸漸失去了聯繫。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香港街頭偶遇了那位同學。

原本她很開心,想立馬叫住對方,但在張口的瞬間又猶豫了,最後她無聲地看著那個身影淹沒在人群中。

不是不想念,只是知道彼此的交集已過,冒然相見只會徒增尷尬,不如把問候默默放進心裡。

在這風流雲散的人間,相逢只是意外,離別才是常態。

慢慢地我們終會理解,所有出現在我們生命里的人,都無非過客一場。

就像乘坐列車,有人陪你坐完三站,有人陪你穿過整個城市,但終究要在某個岔路分離。

所以,別糾結曾經的親密,也無需感嘆朋友的疏遠。

與君同舟渡,達岸各自歸。

當緣分終結,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即使心存不舍,也應笑著揮別。

到了一定年紀才知,所有的關係,都是相識一場 - 天天要聞

03

以前讀蘇軾的《水調歌頭》,我常疑惑於詩中所寫:

為何明知悲歡離合古難全,還是要用心祈願人長久,期待千里共嬋娟?

而今過了不惑之年,我終於能領會其中深意。

過去,我們總是把陪伴彼此時間的長短,當作是衡量感情好壞的標準。

但其實,一段關係之於人生的意義,從來無關結果,而在於過程中能否彼此照亮,彼此珍惜。

1932年,旅居中國的費慰梅遇見林徽因,自此一見如故,開啟了一段相扶相持的旅程。

知道費慰梅是「中國迷」,林徽因就帶她了解各種中國文化;

了解林徽因樂觀的外表下也深藏著很多無奈,費慰梅就盡己所能地為她分憂,陪她解勞。

可惜沒多久,戰爭爆發,費慰梅不得不回到美國。

在後來漫長的時光里,他們僅見過一次面,其它時候都只能靠信件聯絡。

但即使如此,林徽因仍將費慰視為一生的知己。

在得知林徽因不幸病逝後,費慰梅更是選擇了以為好友撰寫傳記的方式紀念這份情誼。

村上春樹寫道:

「很寶貴的東西會一個接一個,像梳子豁了齒一樣,從你手中滑落;你所愛的人,一人接著一人,從你身旁悄然消逝。」

人生難料,聚散無常,離別無可避免。

但這就是它存在的意義,是在提醒我們,相遇本不易,不可辜負。

懂得在擁有時多一分珍惜,方能在失去後,少一分遺憾。

作家金宇澄曾談及過自己的一段往事。

少年時期他被安排到東北當知青,生活苦悶,經常寫信給一位上海朋友。

朋友不僅每封信都會耐心回復,還經讚賞他的文字,鼓勵他去寫小說投稿。

友情的滋養給了金宇澄莫大力量,也讓他終於有信心踏上文學的追夢之路。

後來朋友前往國外留學,漸漸遠離了他的生活。

本以為從此將一別成訣,不曾想在他憑藉《繁花》斬獲茅盾文學獎時,竟又意外收到老友寄來的賀卡。

信中沒有多餘言語,只有對他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告訴他「你當充分享受你的快樂。」

有的人,只出現了一陣子,卻能溫暖你一輩子。

好的感情,並不是不會分別,恰恰是深知來日並不方長。

與其在意離散,不如珍視每個當下,努力把有限的相處時光變成銘記一生的溫暖。

若能做到緣來盡興,不負所遇,緣去坦然,不留遺憾,那已然是另一種形式的圓滿。

張嘉佳寫道:

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生命來來往往,沒有誰能陪誰一輩子。

但那又何妨?

到了一定年齡,歲月在贈予我們滄桑的同時,也在贈予我們智慧和清醒。

緣分本就稀薄寡淡,有幸相識一場,陪伴彼此走過一段真心交付的時光,已屬難得的幸事。

至於結果,真的沒有執著的必要。

往後餘生,來者當惜,去者當放,修得平常心,做個自在人,便是最好的安排。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 天天要聞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女人對你態度冷冰冰,對你的事情不上心,你親近她,她會後退,會下意識將你推開,你有事情要麻煩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時候,你穿荊度棘,為女人做一些事情,試圖哄女人開心,女人卻不受哄,總是怠慢你,在這個時候,你應當明白女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中年男女,與一個異性之間的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大大方方,坦坦蕩蕩更長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與異性的相處過程中,智者的選擇是保持距離,不頻繁接觸,靠近。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愛情這事兒,多半藏在生活的雞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關頭突然來了,那些被身份、規矩裹著的感情,到底會露出啥樣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關係當成生活的調劑,卻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盡最後一點力氣說想見你,拋開那些世俗說的角色,你心裡頭抗拒的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聞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原創,歡迎點贊評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曾說過: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之為人。今天和一個德國客戶聊天,聽了他的人生經歷,我想說,一個人要經受多少磨難,才能被稱之為強者。他這一生,挺傳奇,也足夠悲催。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 天天要聞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焦點效益」。 是說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從而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因為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怕尷尬、怕丟臉,以至於不敢嘗試新事物,從而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 ....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 天天要聞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玄學!他27歲時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剛好差7歲,剛好出處了8年,到底是他等不到她,還是她耗不起他呢?當年他27歲,他的事業還是巔峰期,她才20歲,她的事業還在上升期!他不管不顧的宣告了倆人的關係,他作為頂流,事業一度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 天天要聞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有一種特殊關係能夠長久維持。好多人都覺得這種關係不道德,會破壞別人的生活。其實在生活中每當出現這種關係的人,其實他們是真正有著真感情的人,其中互相之間沒有任何利益關係與算計對方的想法。這樣的感情是很難遇到的,也是很珍貴的。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 天天要聞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香奈兒曾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在這個喜歡定義女性「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時代,有太多的標籤綁架。有人把婚姻當終點站,有人將年齡作倒計時,更多人困在「既要又要」的完美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