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日月,萬物分陰陽,四季有寒暑,紅塵分貧富。
無論是人也好,事兒也罷,都存在「兩面性」。有君子,自然就會有小人;有大才子,自然就會有平庸人;有富豪,自然就會有窮人。
凡事,都需要「辯證」地看待。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最關心的,莫過於「貧富」這件事。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富貴,而有些人只能貧窮呢?難道說,這就是所謂的「天道不公」嗎?
貧富,那是必然存在的。而怎麼改變,就看我們每個人的智慧了。比如說機會一閃而過,你抓住了,那你就能起來了;而你抓不住任何機會,那你會越混越悲催。
就像那些打工一輩子的普通人,他們也知道打工賺不到什麼錢,但他們還是只能這麼做。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錯過了很多機會,也錯過了很多風口,自然就毫無選擇了。
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就是一場考驗。能夠反應過來,且行動迅速的人,一般都不會太差。而反應不過來,行動太慢的人,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普通人的窮相,藏在這三點當中,要努力改變了。
一、是否「心繫一處,持之以恆」。
有一位高人,送給了賈平凹這麼八個字——心繫一處,守口如瓶。
所謂的「心繫一處」,就是讓人專註於某個方面,不要有三分鐘熱度,而是要將「持之以恆」的做人潛力,發揮到極致。
在一個行業當中,你鑽研了這項業務一段時間,跟你鑽研了這項業務「一萬個小時」,所得到的結果就是不一樣。
在七年前,有兩個朋友選擇開網店,都希望在互聯網上賺點錢。一個朋友開了三個月網店,就放棄了,徒勞無功。另外一個朋友一直堅持下去,咬緊牙關熬了一年,網店才開始賺錢。
直到今時今日,前者依舊是「做啥事,啥事不成」。而後者,依舊在他的網店當中耕耘,獲益頗豐,已經賺了一筆可觀的財富了。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不是「眼光」上的差距,而是「持之以恆」上的差距。
二、是否「認清自我,收斂貪念」。
古希臘哲學家說過,人要認清自我。
認清別人,不容易。認清自己,更艱難。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為什麼人們都認不清自己呢?一句話就能概括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明明只有百萬富翁的命,非要覺得自己有千萬富翁的命。到頭來,連屬於自己的百萬,都失去了。
當地有一位賺了上千萬的老闆,衣食無憂了還不知足,覺得自己可以賺得更多。因此,他就把全副身家投了下去,希望玩一票大的。
不幸的是,他的全副身家打了水漂,自己也欠了別人不少錢。如今的他,早已不是老闆了,只是一個東躲西藏,欠人幾百萬的可憐蟲罷了。
人窮,要麼是因為不去嘗試,要麼是因為過分貪婪。世人,皆敗在了不懂得「收斂慾望」這一點上,到頭來凄凄慘慘,連福氣都消散一空。
三、是否「偶遇貴人,抓住時機」。
呂蒙正在《破窯賦》中寫道:「馬有千里之馳,非人不能自往。人有千般巧計,無運不能自達。」
一匹馬,能夠馳騁千里,如果沒有伯樂來駕馭,那它依舊只能「駢死於槽櫪之間」。一個人,有著無數的謀略計策,如果遇不到屬於自己的機會,那他也很難成事。
這個世界,不缺乏有能力的人,只缺乏貴人以及機遇。
這兩人都是普通人,誰知道其中一個人被老闆賞識,跟著老闆東奔西跑,走南闖北,收穫頗豐。而另外一個人,沒有人賞識他,只能打工到老,沒有出頭天。
只能說,有貴人相助,少奮鬥二十年。無貴人相助,也許一輩子都難出頭。偶然碰到了機會,你能在短時間內賺到別人幾輩子都沒有的財富。而碰不到機會,也許這輩子就到此為止,難以改變了。
貴人和機會,就是普通人「魚躍龍門便化龍」的踏板。能否碰到,會決定了普通人這一生的命運。
寫到最後
一個人窮,那是有根源的,要麼運氣不太行,要麼實力不太夠,要麼做事不夠堅持,要麼缺乏他人的賞識和提拔,一輩子都只能留在底層。
有太多的條件和限制,都將人束縛在一個框架當中,讓人難以突破。
擺脫框架的核心,要麼是你強大到打破這個框架,要麼是有外力來拉你一把。否則,命運如此,難以改變。要知道,沒有窮,何來富。沒有富,何來窮。
一切,看似是矛盾,殊不知是「相輔相成」。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