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年代下海經商,供三個兒子留學德國,如今養花種菜頤養天年
講述:尹鴻剛
整理:肖寒先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我叫尹鴻剛,今年62歲,四川成都人。28年前,一起長大的發小買了大哥大,讓我很是羨慕,那個時候我還在體制內工作,朝九晚五,按理說,日子也算是過的安逸,可被發小這個不務正業的闊氣一下子刺激到了,感覺他從小不愛學習,長大了比我還有出息,一時間內心很是不甘心。
1994年的時候,不顧妻子反對,義無反顧的選擇辭職,跑到廣州打拚,從剛開始的小商販,再到後來成了批發商,一步步的發展的越來越好,三個兒子更是有了留學的資本,先後去了德國留學,如今三兄弟都留在德國工作,而我也經歷了商場風雲,如今退休後在老宅養花種菜,日子過的閑情雅緻,非常順心。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地嘗試中獲得成功,我曾經因為超生差點丟了鐵飯碗,而今三個兒子都長大成人,並不後悔,如果仕途一片光明,也許還過不上如今這樣散漫的生活。所以說,人的一生,有舍有得,結果不重要,經歷過的才是珍寶。
1960年,我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個高幹家庭,爸爸當了一輩子軍人,對我們四個兒女也是嚴加管理,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也是最調皮的一個,那個年代,不管你是軍人家庭還是公務員家庭,經濟條件都差不多,反正就是吃不好,但也餓不著。
不管多麼調皮,學習任務必須完成,從6歲開始,就在在門口站一個小時的崗,這是爸爸規定的,誰也不能違反。
我是幸運的,小時候有哮喘,躲過了很多爸爸定的規矩,也得到了哥哥姐姐的照顧,每天除了學習,就是玩耍,完全不用顧及太多。
讀到高中後,因為時機不對,所以沒有考大學,而是參軍,幾年時間,對我的人生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也是在當兵的時候,軍醫說我得的不是哮喘,而是抵抗力不好導致的,如果真是哮喘,是無法當兵的。
專業後,我成了一名公務員,第二年就結婚了,24歲就當上了父親。
我特別喜歡小孩,冒著被罰款,甚至丟掉鐵飯碗工作,生了三個兒子,在我看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只要能多生一個孩子,就值得。
三十而立,我以為這輩子就這樣平穩的度過,可誰能想到,小時候的玩伴從廣州回來,很闊氣,穿西裝打領帶,也很時髦,手裡的大哥大在那個年代是稀罕物,像我這樣的公務員,一輩子都買不起。
發小向我炫耀說:「你學習比我好,家境比我好,那又能怎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現在可比你要強多了。」
這句話像一根尖刺,讓我的每一個細胞都感受到強烈的劇痛,似乎也在預示著,是時候要做改變了。
請了半個月的假,每天在家裡喝悶酒,妻子很著急,我爸爸也前來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就把心中的苦悶說了出來。而爸爸是個老思想,根本不接受新興事物,但不管怎樣,這次指定不會聽爸爸的話,還是選擇了辭職。
發小雖然在我跟前耀武揚威,但對我其實還是心存畏懼,小時候他可沒少挨揍,這次我不得不向他低頭,讓帶著我一起發財。
其實發小就是一個搞批發的,VCD、香港貨、盜版錄音帶什麼都賣,我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幹什麼我就幹什麼,他能掙到錢,我也能掙到錢,但住的地方並不在一起,我們倆個各自住在出租屋,還有幾公里的距離。
一年多時間,我也掌握了做生意的技巧,和發小分開做事情,讀過書和沒讀過書的區別在往後便形成了差距,我看到的是未來十年,他只爭朝夕。
到了2002年的時候,我也算是身價百萬的人,而且花了七十多萬,在廣州買了房子。孩子們也長大了,因為要讀書,並不能在廣州團圓,而我的生意在成都也有分店,每個月回去一次,這也解了相思之苦。
我的三個兒子都很爭氣,一個學習比一個好,在經濟上實現了自由,先後把三個兒子送到了德國留學,除了接受好的教育,最主要是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好的前程。
當時以為,孩子們學業有成會回國,可最終一個都沒回來,雖然有些遺憾,但看到他們如今過得都很幸福,我也不好說什麼。
年過花甲之時,我也意識到自己老了,不管是經歷上還是腦力上,都有些力不從心。這麼多年來,陪伴妻兒的日子有限,也算是想明白了,無論你多麼努力地賺錢,錢是賺不完的,索性直接退休,讓侄子侄女幫忙打理生意,回到了出生的鄉下,過上了田園生活。
每天早早地起初鍛煉身體,養花種菜,過得很自在,這種養老方式,從未想過,但如今卻很享受。
我想表達的是,無論你出身在農村還是城市,年輕時打拚了,積累了財富,才能在年老之時,有能力分配自己的後半生,不努力的人生,誰又會替你買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