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奶奶已有許久沒見了。上一次是她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站在門口,目送我離開,我搖下車窗看到了奶奶眼角一絲絲淚花。
「離別與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戲,習慣了,也就不再悲愴。」正如作家張小嫻所言,分分合合,人生如此。在我二十載光陰里,我與奶奶也在不斷地告別,又不斷地重逢。
小的時候,我總愛依偎在奶奶懷裡,望著星空,想像著繁星背後那古老又神秘的傳說,涼風吹過臉頰,一把蒲扇在空中輕輕搖著,又小心翼翼地放下。在奶奶懷裡伴著她的歌聲入夢,溫柔至極。靜謐的夜空下,一把藤椅搖啊搖,搖出了我和奶奶的童年故事。奶奶那淺淺的眼窩,尚未被歲月磨蝕的老繭,青絲里夾雜一些白髮,是我記憶中揮之不去的時光印記。那時候「少年不知愁滋味」,離別似乎與我無關,我只管享受當下的溫情。此時回望過去,甚知離別如水,不知其味,嘗不出酸甜苦辣。

時光飛逝,離別似夢,在變幻的生命里若隱若現。上小學那會兒,一日三餐,幾聲「奶奶,再見!」成為日常,我總期待著早點放學回家,期待早點看見擁我入懷的奶奶,她手裡總是攥著零食,臉上儘是說不完的溫柔。在那懵懂的年紀,我以為大聲地說出「再見」,便可以早點見面,所以我一直把「再見」二字叫得格外響亮。然而,我卻沒有領會到它的告別之意,覺得它只是我與奶奶的短暫分離,更多的是承載著我回家的慾望。可是後來想想,其實它早已有了離別的意味,只是話中人不自知而已。
歲月流轉,奶奶頭上的青絲早已消逝,我已長成了大人眼中的大姑娘,準備迎來我十八歲第一次出門遠行,離別悄然而至。我仍記得那個秋日午後,那一雙被淚水模糊了的雙眼。細雨綿綿,空氣裡帶著幾分濕氣,瀰漫在鄉間秋日的田野上,恰為離別增添了幾分傷感。車停在坪前,我把笨重的行李搬上後備箱。我始終低著頭,不敢直視奶奶,不敢望她那滿是淚花的雙眼,哪怕只是一眼,因為望一眼之後我也會眼藏珍珠。奶奶一直靠在門口,看著我來回在前坪搬動行李,她的背佝僂著,好像比之前更彎了,許是奶奶站在我面前只到我肩膀吧,一手拄著那根硃紅色的拐杖,滿嘴堆著笑,這笑容大抵是我見過最讓人心疼的笑了。
再見,奶奶。
嗯嗯,好……好……用心讀書啊。
哽咽的聲音中似乎還有太多來不及說出口的話。我就此離開了,我強忍著淚水望向車頂。下一次我們一定會更好地相見,是的,只有告別了,踏上新的旅途,我們才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只是這一次「再見」,我才明白離別的真正意義。
四月的星城淅淅瀝瀝,一層層霧靄籠罩在麓山上,樟樹下的路邊堆滿了落葉,微風拂過,帶來思念的人的祝福和問候。我一手撐傘走在橘黃色的路燈下,一手舉著手機,看著屏幕中的奶奶,怪這模糊的夜色,使我無法看清奶奶的模樣。「這邊下雨了,我準備回宿舍,奶奶,我先掛了啊,拜拜。」雖夜色朦朧依舊遮擋不了那溫柔的笑容。我在心裡默默問自己,奶奶是否還握著手機不放,等著屏幕再次亮起?心有靈犀大概如此。「默契發生在每個下一秒,愛上同一種口味的蛋糕……」在張碧晨的下一秒里,我的手機振動了,是奶奶撥過來的電話:「妹仔,下雨嘞,冷吧,多穿些衣服,莫感冒了。」
雨停了,綠燈亮起,我穿過斑馬線,像只覓到食的小兔一樣往宿舍奔去,將這份默契與愛意默默收藏在心底……
我不知道未來我和奶奶還會有多少次告別,也許不久,也許還要很久。但我相信每次離別都是一次成長,是奶奶目光的再次堅定,是我踏上征途的動力源泉。正如人生永遠有告別,但我們永遠有期待。
窗外的雨又落下了,我坐在窗前想,故鄉的奶奶和異鄉的孫女再一次「告別」與「重逢」……在數不清的日子裡,時光的沙漏來回尋轉,花兒能夠重開,我們卻無法從頭再來。在告別後多麼希望一切如初,別讓歲月磨平了人的容顏。
奶奶這會兒是否想起了我?閑坐在沙發上的她一定在細數著時間,盼望孫女何時能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