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關係:中國式的親密關係,不好好說話——反問句。真的,越是最親的人,越喜歡隨口就說出這樣的反問句,以為這就是對對方好,但是真的很傷感情。
01什麼叫不好好說話?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
有這樣的一個視頻。媽媽催上小學的女兒寫作業的場景。原本媽媽看到女兒不好好寫作業,就反問她為什麼不能好好寫作業?然後坐在孩子身邊自話自說起來,自己辛苦上班都是為了供她上學,現在還不好好寫作業...最後媽媽明著和女兒說自己到氣到,就走出了房間。然後爸爸進來,女兒哭著愧疚地說,媽媽被她氣走了。這樣的場景經常發生在家庭里。
圖片來源網路
原來,媽媽的這個反問句,實際上是想告訴女兒,不好好學習寫作業,想要女兒的意思到她自己錯了,不好好寫作業就是對不起媽媽的努力工作。實際上媽媽這一行為是想要把自己努力工作的責任推給女兒,讓女兒產生愧疚感。
02指責和反問會毀了生日宴
還有一則新聞說一小姑娘過生日,拿蛋糕的人不放桌子上,反而順手放到了凳子上。凳子是小姑娘姑姑的。因為姑姑是背對著,也沒有人告訴她蛋糕放在那裡了,她就習慣的一把坐到凳子上 ,結果蛋糕就這樣被坐壞了,也沾了姑姑一身的蛋糕。看著小姑娘滿臉的委屈,姑姑立馬起身哄小姑娘。但小姑娘還是很傷心地哭了,這時候親戚們都在指責和反問姑姑,安慰著小姑娘。好好的生日宴就這樣不歡而散。
圖片來源網路
這些人仗著是親戚關係,對著姑姑進行指責和反問,實際上就是在質問二十幾歲的姑姑,讓她認錯。姑姑發現坐到了蛋糕,看著小侄女一臉的委屈也是立馬起身先哄小姑娘了,也沒顧得上自己的衣服上也沾到了蛋糕。親戚對姑姑的指責也成功引發了姑姑的內疚感,更加覺得是自己的錯。同時這也是毀了小姑娘生日宴的關鍵所在。
作為最近親的人,他們為什麼會不自覺地使用反問句呢?第一點沒有意識到反問句對於對方的實際傷害和效果。第二點認為是親人,自己的責任往親人身上推,讓他們覺得是他們的錯,以達到讓對方認錯的目的。
03反問句傷害最親的人
反問句的效果是什麼,比如說,為什麼早上沒有把 垃 圾 帶走?就等於告訴對方,你沒有把 垃 圾 帶走等於你的錯;等於我沒有拿走 垃 圾 沒有錯;等於沒有把 垃 圾 帶走是你錯得離譜。就是責任全部推給了對對方,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當有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 ,他就是在推卸責任,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讓自己好過一點了。
圖片來源網路
遇到這樣的反問,不同的人會對於對方的反問就會有不同的反應,就產生不同的結果。
首先,第一種人,沒有意識到帶 垃 圾 出門不是自己必須做,主動承認是自己的錯,然後責怪自己的粗心,陷入自我內耗,自我懷疑的思想中,走不出來。第二種人,意識到這並不是自己的錯,就會開始反駁對方,從而導致爭執吵鬧,最後兩個人不歡而散。
第三種人,可以意識到對方說這話的時候是想讓他自己好受一點,他也就順著他的指責接下來,但是心裡立馬給自己解析,對方只是在找台階,我就不硬鋼,不陷入自我內耗中,該幹嘛就幹嘛。這樣的人擁有成就他人的心胸。
第四種人,可能覺得對方這樣說話會讓很多人不舒服,就會委婉或者嚴厲的教導對方 ,讓他意識到不應該一股腦就說出反問句,這類人我想稱他們為老師。
現在,我們知道了反問句是在推卸責任,目的是讓對方擔責任。如果對方沒有覺察能力,就會陷入自我內耗自我痛苦中,甚至引發爭吵。因為聽到這樣的反問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感覺不舒服,要是我是寫作業的小女孩,我會丟下作業不寫的吧。如果我是小姑娘的姑姑,面對親戚的指責和反問,我就要發飆是誰把蛋糕放在凳子上,卻不放在桌子上。
所以,親人們不要再用反問句傷害你最親的人了。
04好好說話的家庭最幸福
好好說話家庭關係真的令人羨慕,美好的心情也被照顧到了。
圖片來源網路
同樣是一家子人計划出國旅遊,但是到了機場除了媽媽和孩子外都已經登記了,因為孩子在票檢時候,檢查出來出境簽證已經過期,所以媽媽跟著孩子沒有登機。但是全家人的行李都是放在媽媽的聯繫方式上面,因為沒有登機,行李也被退回來了。可能會有些人因為這個小插曲,弄得整個旅遊都廢掉,就是因為行李的問題。然而結果是登機的人還是愉快地度過了旅遊假期。只因為他們沒有反問和指責這位媽媽。而媽媽也是在行李退回來後,及時地辦理託運 。
好好說話,最終換來了家人的愉快旅遊,增加了家人的幸福體驗感,真的非常的划算。
好好說話,可以從主動減少使用反問句開始。你遇到哪些傷害到你的反問句,歡迎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