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5%的改變——這才是真正改變的開始

2022年07月16日09:56:13 情感 1338

「改變」5%的改變——這才是真正改變的開始 - 天天要聞

昨晚,進入古典老師的直播間,聽他和李松蔚老師的對話,感覺很有收穫。

這是一場關於「改變」的對話。

為什麼我們很難做出改變?

怎樣才是改變的正確「姿勢」?

在這裡提煉出自己的三點學習收穫,和大家分享。


第一,從5%的改變開始

在遇到困境的時候,或者是想要讓自己更好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做出重大的改變,結果往往是功虧一簣,難以堅持。

比如,你想要堅持寫作,有了這個改變的念頭之後,你就希望每天都能夠寫出一篇文章,發表出來。可是以前數月都沒有寫過一篇文章,上來就想每天都寫出一篇來,這樣的改變未必有些太大了。

最好的方式,不是每天要寫出一篇文章,而是每天想讓自己能夠坐在電腦前,打開屏幕,敲擊鍵盤,寫出第一個字就好。

如此,堅持一周,看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在此基礎上,再做出5%的改變。降低難度,是改變能夠堅持下去的核心要旨。

比如,你想要用自己的生涯諮詢技能,獲得每年數十萬的收入,而目前的自己可能連一分錢還沒有開始賺到呢。最好的方式,不是讓自己一口吃個胖子,而是從眼下開始,從能夠掙到10塊錢,1塊錢開始。讓自己的攀登,循階而上,而不是要跨度太大,以致於失敗後懷疑人生。

假如你想要養成早起的習慣,以前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現在想要每天早上6點起床。突然從一個狀態,改變到另一個狀態,跨度有些大,打破了人生的平穩性。即使你能夠堅持2天,靠著一時的心血來潮,但是也無法堅持長久,最終還是會放棄。

比較可行的方式,就是讓自己先定個6點的鬧鈴,讓自己在那個時間醒來,至於起不起床都無所謂,只有你能夠在6點鐘醒來,哪怕你關掉鬧鐘接著睡,也都是可以的。堅持1周,看看有什麼改變,隨後再慢慢地調整,比如坐起來,比如起來刷牙,洗臉,比如接著就是讀書學習。

這就像是自己以前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從2013年開始,希望用自己的電腦和紙筆,記錄自己的想法。起初在從本子上只能寫幾行字,到現在每天很自然地坐在電腦前能夠敲出幾千字的內容,這本身就是逐漸改變的結果,

為什麼每次只能改變一點點呢?從心理學上講,如果我們總是想讓自己有巨大的改變,潛意識中其實是對自己目前的自己無法接納的,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的,不夠完美的,充滿了對自己的評判和自責。當我們以這樣的觀點看待自己的時候,就設置了改變的阻力。

「宇宙中,最強大的話語,是你對自己說的話」,對自己消極的評價,會阻礙改變;積極的評價,才能帶來有益的改變。就像是開車時,我們一腳踩著剎車,一腳踩著油門,讓自己處於能量的空耗狀態,卻在原地寸步難行。接納自己95%的不完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那5%的改變,才會更有可能。


第二,接納而後改變

在連線中,古典老師問了李松蔚老師一個問題:「假如,不知道什麼原因,你一定要去一個荒島上待3年,而且只能帶一本書,那你會帶哪一本?」古典其實想讓李松蔚推薦一本他最喜歡的書,但是沒想到他的回答更妙:「因為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我就用一個假設來回答,如果我要去一個荒島待3年,我會帶上一本造船的書,讓自己造出一條船來,離開那個荒島。這是我平時思考問題,最常用的思維方式。」這是我聽到過的最有力量的回答。

接納目前的處境,無論好壞,我都會用行動讓接下來的自己更好。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思維方式,是運作我們生命的最精妙的底層操作系統,是在駕駛中,讓自己鬆開「自我評判,抱怨,指責」的「剎車」,只踩「油門」前進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目前收入不高,工作上也不如意——好吧,先接納命運帶來的這一切,或者是接納由於自己之前的各種選擇,導致的這一切,都無所謂了,重要的是我可以從今天開始,從當下開始,做出些什麼來改變這樣的狀況。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漂亮,或者不夠帥,太胖,或者太瘦——這都無所謂,先接納當下的自我,認清這就是目前真實的自我。抱怨,也無法讓自己返回胎中,重新再出世為人。立足於目前的自我,想辦法能夠做出哪些改變。

比如,我可以通過手機美顏,讓自己在照片和視頻中看起來更美、更瘦;我可以賺到足夠的錢,去做整容手術,人工變美。或者,乾脆以這樣的不完美坦然示人,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造型。

總之,將自己的目光從對過去的悔恨,對當下的不滿中轉移,聚焦到未來自己想要達成的結果上。如此以來,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浮現出來。

接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許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因此,在諮詢中,我們總是會帶領來訪者,重新認識當下遇到的挑戰,換一種角度,先看到不同的風景,而後再尋求改變。

如果來訪者感覺經受了挫敗——我們會問:「這樣的一次經歷,讓你從中學到了什麼?這樣的經驗,如何在未來幫你提升成功的幾率?」

如果來訪者帶著焦慮的情緒——我們會說:「這樣的焦慮,你覺得它想要向你傳遞什麼正面的信息?」

立足於當下,才能開啟美好的未來。立足當下,不僅要認清當下的現狀,更重要的是接納當下這個「不完美」的自己,這才是改變的基點。


第三,做好生涯「擺渡人」

這一點,關於諮詢師心態的改變。

諮詢師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直接影響著我們對自己身份的認知。在對話中,有一個比喻讓我記憶深刻,老師講到,後現代主義的流派的觀點認為,來訪者就像是此時來到了一條河流面前,被擋在這裡,無法渡過。

諮詢師,就是在此時出現在他的生命中,和他一起造船渡河的「擺渡人」。渡河之前,渡河之後,他都可以很好地前行,只不過是在這個當下遇到了阻礙而已。

諮詢師,不是什麼大師、專家,而是這個時間點,恰好出現,幫他走過一程的人。而來訪者才是他們生命的專家,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他在完成自己的生命旅程。

諮詢師,要放低對自己的期待,要準確地評估自己的角色,這樣才不會高高在上,才能修鍊出諮詢師的「超然」。沒有過高的位置「優勢」,沒有過多的心理「期待」,諮詢中才更容易進入客觀、中立、不評判的「位置」,保持「懸浮注意」的狀態,讓諮詢的效果達到最佳。


改變,也是一種藝術。「斷崖式」改變,或許只會無果而終;「漸進式」改變,才會更加長久和穩定。無論怎樣的改變,想和自己和解,和當下和解,鬆掉「剎車」,才會避免無謂的能量損耗,讓自己這輛車輕踩油門,就可以自在前行。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聞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瀾一起吃飯,問他:「你會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問:「我很多東西都很喜歡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東西!」看樣子蔡瀾跟太太的婚姻是開放型的,太太方瓊文職業是電影監製,也是個獨立大女主的樣子,所以兩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聞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海浦東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記結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後,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閨蜜陳女士有了婚外情,並多次大額轉賬給陳女士。該事件引髮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登上微博熱搜榜。△相關事件登上熱搜2024年7月,62歲的胥女士和67歲的沈先生離婚,結束了35年婚姻。離婚後,胥...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 天天要聞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有些事兒擱在老黃曆里早該翻篇了,可有些事卻好像在生活的旮旯里長了根,不會翻篇。就說江蘇鹽城一個小村子裡的舊事,擱到現在聽著都覺得刺得慌——公公跟兒媳婦攪和到一起,最後鬧出人命,這事放到八十年末的農村,跟拿鈍刀子割肉似的,疼得人直抽氣。女子吳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 天天要聞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村上春樹曾言:「你不是我權衡利弊後的選擇,而是我怦然心動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定。愛情中最好的心態,大概就是深情而不糾纏。我做好了跟你一輩子的打算,也做好了隨時要走的準備。我是愛你的,但,你是自由的。」這番話語,恰似一縷清風,拂過愛情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