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2021年10月12日23:56:08 情感 1695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婆媳是天敵」,這話一點都沒錯!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電視劇橋段中看到這樣的情景:

婆婆和媳婦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整天干架,而老公呢,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正如前幾年播出的非常大火的《雙面膠》這部劇,就活生生地再現了這樣的場景。

這部劇演出了婆婆,媳婦,老公三個人之間很複雜的矛盾關係和情感糾葛,看完,不禁讓人感同身受!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故事情節每天都在上演。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01

朋友麗珍是一名很樸實的姑娘,她嫁到浙江省的一個小村莊里,老公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村人,公婆家裡種著三十幾畝地,全家常年靠種地為生。

剛嫁過來時,麗珍的內心有太多的不甘心,因為她娘家是城裡人,雖然家庭條件也不算是很富裕吧,但是最起碼在縣城裡有自己的房子,起碼這樣,在農村人面前,她就有了太多的優越感。

想當初,如果不是和老公一見鍾情,被愛情沖昏了頭腦,我想:麗珍這樣一個年輕貌美的城裡姑娘肯定不會嫁到窮鄉僻壤的農村的。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02

剛結婚那年,公婆一家對麗珍真的是疼愛有加,特別是老公,把她寵成了小公主,簡直就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只要她有什麼需求,老公都會盡心儘力地去滿足。

沒多久,她就懷孕了,本來是打算結完婚就去上班的,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了小寶寶,為了能養好胎,只好把工作的事情放在一邊了。

沒想到,這一休息,就是兩年半的時間,懷孕一年,給孩子餵奶、哺育孩子一年半,等孩子一歲半斷了母乳時,麗珍實在在家呆不住了,就跟公婆提出要出去上班。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03

沒想到,這一決定卻遭到了婆婆的強烈反對,她說:

「孩子這麼小,你放心出去嗎?出去能掙幾個錢啊?不要到時候錢沒掙著,孩子也沒照顧好,整天頭疼腦熱的,那以後可有你麻煩的了!」

當時,麗珍也說得很理直氣壯:

「媽,這不還有你嗎?我相信,你那麼疼愛小寶,肯定會把小寶照顧好的,我有啥不放心的呢?再說,我都在家呆了快三年了,快得抑鬱症了,我出去不單單是為了掙錢,更想接觸一下外面的世界!」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04

可是婆婆還是不願意,怕麗珍把孩子丟給她,她不好意思當面說,就讓大姑姐說服麗珍。

那天,大姑姐借口請麗珍吃飯,實則是一場「鴻門宴」,吃飯途中,特意說起這事,說:「我聽我媽說,你想出去工作?」麗珍點點頭。

然後,大姑姐就給麗珍來了一番洗腦:

「出去工作幹嘛啊?每天在家不好嗎?老公每月按時上交錢,自己想睡在幾點睡在幾點,多舒服啊!我這輩子哪有你這福氣?」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05

麗珍聽了,心裡很不舒服,立馬反駁:

「姐,說實話,誰都不想出去上班,可是家裡沒錢啊,我們現在一家三口了,每天的消費高的很,做什麼都要用錢,整天呆在家裡,錢會從天上掉下來嗎?」

大姑姐聽出麗珍有情緒了,態度也緩和了許多,才一字一句說出了實話:

「我能理解你,的確,整天呆在家裡也不是個事,主要是我媽身體也不好,不能幫你,到時,孩子哄不好不說,還把她累出一身毛病了,到時咱們不是還得花錢給她看病嗎!何苦呢?」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06

麗珍聽出來了,公婆全家人就是合著不想讓她出去上班,怕她把孩子丟給老人。

想到這,她不禁有點傷心,悲從心來:自己五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如果母親能活到現在的話,肯定會二話不說,幫她照顧孩子的,再想想自己嫁給老公,本來就算是下嫁了,心裡有太多的委屈,沒想到在這節骨眼上,婆家人卻連這點忙都不幫。

無奈,麗珍就和老公商量著,搬到城裡住,然後把小寶送到城裡的早教機構,這樣一折騰,雖然花了不少錢,但是她的心裡總算踏實了,因為她終於可以去上班了。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07

搬到城裡後,老公找了一份開車的工作,開長途貨車,幾天回一次家,雖然很辛苦,但是每月的收入還不錯,有七八千塊錢。

而麗珍呢,在平安保險公司做銷售,每天出去跑業務,她之所以找銷售這份工作,一是覺得有挑戰性,成一單能拿幾千的提成;二是覺得時間自由,方便照顧孩子。

就這樣,他們兩口子每天早出晚歸,像永不停轉的陀螺,一年到頭都捨不得休息一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後,他們終於攢夠了房子首付的錢,就在縣城買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08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婆婆進城買東西時,順便來過麗珍家幾次。

但是每一次,都是吃完一頓午飯就走了,很少在他們家過夜。

而吃飯時在一起聊天時,也從來不問麗珍的工作怎麼樣,上班能不能兼顧孩子,只是說自己的生活有多麼不易,地里的莊稼收成不好之類的。

此時,麗珍徹底對婆婆失望了,也許是被生活所迫,她覺得,婆婆早已從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每次想起婆婆不給帶孩子這事,麗珍的內心還是有太多的難受和糾結,「或許她有自己的不易和理由吧!」,她只能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那顆受傷的心靈。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09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

轉眼,十年過去了,麗珍一直堅持在保險公司幹了十幾年,從一名小小的業務員做到公司部門的總經理,隨著客戶的累積,收入也比之前翻了幾十倍。

由於她出色的工作表現,總部把她派到北京工作,並給她們全家分了一套二百平米的花園洋房,這樣,麗珍就帶著老公、孩子來到了北京定居。

他們終於通過日復一日的努力,一路打拚,走到了一個人生的頂峰。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10

就在他們定居北京的第二年,忽然有一天,她意外接到了婆婆的電話。

此時,公公去世已經半年了,婆婆整天以淚洗面,也許她一個人感覺到孤獨和心酸了吧!

只見婆婆在電話那頭哽咽著,跟她道歉:

「麗珍,是媽對不起你,以前是媽太自私了,怕照顧小寶耽誤我干農活,自從你爸去世後,我就把家裡的地給承包出去了,現在媽媽有時間了,去北京幫你們哄孩子吧!"

只見麗珍淡定地回了一句:

「媽,小寶都已經12歲了,馬上小學就要畢業了,不需要哄了吧!你可以來北京,我們給您養老!」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後記

「給婆婆養老」,這句話,麗珍說得不是氣話,是她發自真心的話。

因為這麼多年的人生經歷,對過去的恩怨,她早已放下了許多,她能理解婆婆當時的不易和身不由己,她的內心不再充滿怨恨,而是滿滿的感恩。

正是由於婆婆當年的放手,才使她和老公不再依賴別人的力量,獨自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也才使她明白了努力的意義,最終,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想到這,麗珍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了一下,她開心地笑了。


「媳婦,我去幫你帶娃!」「不用,娃都12歲了,您過來養老吧!」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從「所有女生」到「所有爸媽」 美腕面向銀髮人群上線新直播間 - 天天要聞

從「所有女生」到「所有爸媽」 美腕面向銀髮人群上線新直播間

IT時報記者 郝俊慧5月5日,直播電商公司美腕在淘寶平台正式上線新直播間「所有爸媽的幸福家」,聚焦中老年消費市場。該直播間開播首日4小時內累計吸引超過174萬次觀看,標誌著電商平台在適老化消費服務方面的新一輪探索。據了解,該直播間定位為全品類直播,主打「美衣、美食、美生活」,目標人群為中老年消費者,旨在回應...
95後美女租客欠租後失聯,房東開門後傻眼:房間變垃圾場,臭不可聞無從下腳 - 天天要聞

95後美女租客欠租後失聯,房東開門後傻眼:房間變垃圾場,臭不可聞無從下腳

1996年出生的李女士長相秀美,但外表和行為卻截然相反。她在武漢欠租失聯後,房東熊先生打開了面積約40平方米公寓的房門——客廳地板上遍布著衣物和垃圾、廁所內用過的廁紙堆得超過5厘米高、床邊擺放著外賣盒……5月5日,熊先生向記者求助,目前,武漢市公安局鐵箕山派出所及八一社區居委會已介入處理。2020年,熊先生與李...
「是我過於敏感了」,女教練控訴性騷擾致對方和妻子遭網暴,隨後道歉 - 天天要聞

「是我過於敏感了」,女教練控訴性騷擾致對方和妻子遭網暴,隨後道歉

近日,健身博主「王明」發文稱,因穿緊身短褲上健身課,被女教練控訴「性騷擾」,自己和妻子遭網友「人肉」,多次舉證後仍遭到網暴,無奈報警,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證明清白。女教練隨後發視頻道歉:因其扶腰行為和著裝引發不適,在氣頭上衝動發了視頻,是自己過於敏感了,「從未想過網暴王明及其家人,目前正在等待王明老師通...
岳母家有3個女兒,大女兒有狐臭沒人願意娶,後來竟被我撿了漏 - 天天要聞

岳母家有3個女兒,大女兒有狐臭沒人願意娶,後來竟被我撿了漏

撿到的幸福"周大夫,這號小夥子竟是您?"岳母一臉震驚。我笑笑,接過診療本,目光卻不經意落在了一旁低頭的姑娘身上。那是1988年的夏天,縣城的蟬鳴聲像是要刺破耳膜,連風扇都吹不散的悶熱讓人喘不過氣。我叫周建國,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名字,正如我這個
真正聰明的人,看上去有些「狡猾」,不會說這幾種話 - 天天要聞

真正聰明的人,看上去有些「狡猾」,不會說這幾種話

古人云:「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日常交流中,人們常常脫口而出。話一出口,就難以收回,卻沒去想會帶來什麼影響。然而,真正聰明的人,看似「狡猾」,其實深知語言的力量。他們不會隨便說不當的話,因為隨意說話,不考慮後果,可能無意間傷人,也給自己招來
與年邁父母相處,其實不難,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 天天要聞

與年邁父母相處,其實不難,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歲月的長河裡,父母的身影,慢慢變得佝僂。他們的步伐,不再那般矯健;他們的思維,也不如從前敏銳。然而,和年邁父母相處,不能只是表面照料,更需要深入內心關懷。要是我們忽視和父母相處的方式,說不定不經意間,就會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