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個相愛的人都沒有什麼心事的話,並且能夠很好的愉快相處,那麼這樣的話,這樣的關係就很容易相處長久的。但是如果兩個人並沒有沒有什麼感情堡壘,那就算是再喜歡再相愛,也很難生活到一起的。同時,如果在這個社會上,除了家人這個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關係以外,還有一種關係其實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知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知己的存在不僅是我們有了問題能夠傾訴能夠解答,或者在傷感時能夠為她人提供一些幫助一些安慰,而且在困惑時,能夠給予建議或者意見,這種知己關係與戀人關係無異。
魯迅曾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因為現在年輕人有很多都是身邊沒有知己,所以孤獨生活又或者單身了很多年的。現在在有了知己之後,有了信任後,有了關懷,所以在知己的關係漸漸變得親密起來,而人從生下來到死去會遇到很多人,但是能夠一直陪伴我們成長並走在一起的,卻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這便是本人所認為的最好的親密關係,也是交流最舒服的關係。知己之所以能夠與別人產生親密關係,是證明你擁有了同其他人相處融洽的能力,也不需要任何保護,這對於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關係。
許多人期待著身旁有個「懂我的人」,盼望著「知己」的出現。然而,有些同學在建立這種超越普通朋友關係的同時,卻遭遇到挫折而感沮喪、憤怒、被背叛,甚至再也不相信有「值得信賴的朋友」存在,馬上交友熱情大減。難道,想要一個「知己」這麼難嗎?
其實,若想追尋生命中的知己,首先要回歸「知己」兩字的定義。望文生義,「知己」簡單地說就是知道、了解自己內心的朋友。每個人在內心深處對於「知己」其實還有其他主觀的認定,如果不能先檢視自己潛藏在心中對「知己」的想法,同時了解對方對於「知己」的看法,兩者貿然地成為「知己」,最後通常會落得「因了解而分開」。
即便在兩個人交流、生活之間有了矛盾,有了分歧,有了悲傷或者難受,你也能夠找到同心同德的人傾吐,有了支持幫助你的人,你能夠真誠的與對方交流。這樣你與人交際的能力,就能夠得到了升華。如果沒有知己,或者身邊沒有好的人能夠相伴終身,那我們就很容易將自己心中的希望與期待寄托在別人身上,這種做法雖然浪漫,但是卻毫無用處。如果一個人內心極度缺少安全感,那麼他會不自覺的關注那些能給他信心和勇氣的人,甚至有人能夠給出支持性的建議,這種情況會很容易讓人感受到溫暖,以至於他會忽略掉背後的真正原因。
若是一個人內心極度敏感和缺乏安全感,他也會在內心深處為他人提供支持性的意見,但是他會通過別人的陪伴來彌補內心悲苦的那一部分。因為一個人的內心極度悲苦,他的內心就會變得更加的封閉和狹窄,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能力也很敏感,對人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更加的敏感,這也是導致鬱郁症的前兆。有一些不善於交流的人,在內心極度悲苦的狀態下,會對別人的建議不願意相信,極度缺乏安全感,因為他會擔心別人會誤解到他所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