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曉斐
我不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每次看到沉靜悠然的人都會心生嚮往,覺得他們是我想要成為的樣子,這源自於我內在里對自己很多的不接納。和我較為親近的朋友如果看到,肯定會覺得有點奇怪。外在呈現的我是一個積極樂觀,自信向上的人,又怎麼會不接納自己呢?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里說: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其實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卑,只是看你如何面對。如何認識自己的自卑,超越自我。在這裡面首先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了解自己可以做到的,不能做到的。可以做到的肯定認同並積極發揮,讓其成為自己的優勢。不能做到的,了解能做到對自己的協助,做到後對自己是否是一個提升?而不是因為想要與他人比較,滿足他人的看法而迷失。
當自己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再根據想要做到的跟自己做一個鏈接,選擇適合自己的,在過程中可獲益成長的方式進行推進。而不是完全背離自己已有的重新選擇,那樣只會離自己想要成為的越來越遠。或者丟失的自我會陷入不切實際的追尋中迷失方向。
學習成長中,獨處可以說是最佳的環境狀態。一個人的時間好像並不那麼難過,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從事中悟道。那麼,這個做什麼事情就顯得尤為重要。想提升,就要讓獨處有意義。
當然,一提到獨處,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梭羅的《瓦爾登湖》。一個人獨自居住在湖邊與外界隔離,用兩年多的時間反思自我,反思社會,領悟生活真諦。最終他悟道的人生帶給世人的:不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的無限希望,而是傷後復原的無限力量。
這種獨處的事例以及所具有的意義,大概並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但是這種獨處生活的模式以及作者內在訊息的傳遞,卻給了無數人在獨處時可以感受的心境。
既然獨處可以如此閱心,那麼每個人就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根據自己的環境找到適合的方法。比如,可以用一些具體的活動或形式,把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段固定下來作為獨處的平台。可以是固定時間的閱讀,可以是固定時間的靜心,可以是固定時間的晨練,可以是固定時間的學習。
當我們把一天中零碎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獨處的時候,假以時日的成長將會以豐盛和滋養的方式回饋給你。
每天的閱讀會讓你在獨處的時空里沉澱歲月。或許看過的已經忘記,但是那些藝術的能量會從你的言談,舉止,思維,見識中隨時隨地的流轉,暈染你的氣質和風華。
每天的靜心會讓你在獨處的時空里聆聽內在。你的苦楚,你的歡暢,你經歷的過往,你積蓄的快樂和悲傷。讓你在深深的感受自己時更加明白,更加理解,更加從容,更加篤定,看到更深遠的已知的未來。
每天的晨練會讓你在獨處的時空里與宇宙的動律呼應。動起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感受天地的脈動,讓身體的線條更加優美,讓身體里的血液更加歡騰,讓每一寸肌膚因為你的律動舒展的更加自由。
每天的學習會讓你在獨處的時空里與每一個相逢的靈魂交流,包括內在的自己。寫下每一個感恩,記下每一個笑容,路過每一個傷感,遇見每一個心動。與每一個真我的互動,迸發的激情和活力足以帶你領略人生順境的坦途,逆境的光榮。
獨處時,不用期待什麼,不用計劃什麼,不用準備什麼,不用失落什麼,因為這一切都屬於自己,與他人無關。不會為他人的評價而患得患失,不會因他人的喝彩而忽起忽落,不會因獲得了什麼而沾沾自喜,不會因失去了什麼鬱鬱寡歡。
學會和時間做朋友,不慌不忙,沉澱自己,打造自己的模樣。
~end~
(圖片來自網路,原創者可以自行刪除或聯繫撤回。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