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師: 李嵐 ,煙台青華中學政治老師
主持人:2025年高考政治的命題政策導向是什麼呢
李老師:2025年政治高考命題政策導向,新增加了「形式改革」和「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也體現了山東卷的特色:每年都有創新。縱觀近幾年教育部關於普通高校招生的通知我們可以看出, 考試的政策導向和技術要求越來越細緻、越來越明確, 指導性越來越強。 山東省是最早進入新高考的省份, 高考命題一直較好地貫徹了教育部的通知要求, 尤其是鮮明地體現了新課標、新高考評價體系的精神, 一直引領全國新高考改革。
教育部的通知具有宏觀政策的導向性,是山東省高考命題的政策依據。就此,我們的備考應注意以下2點:
第一: 固根本, 抓「三基」
通知指出, 要「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引導學生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這是新高考以來的第一次明確提出這樣的要求, 可能是為了規範各個省份的高考命題。 因為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 高考考查基礎知識等, 能檢驗學生是否具備了紮實的知識基礎, 為高等教育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只有掌握好基礎知識,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大學的專業知識。 二輪備考一定要落實好「三基」, 不能丟掉教材一味地刷題, 當然, 必須優化「三基」, 目標指向就是通匯貫通靈活運用, 這也是後期備考的重點! 對基礎知識的把握, 不能僅僅停留在淺表層次的知識記憶, 尤其是零碎的知識記憶上, 而是要以大概念為核心建構知識體系, 讓知識結構化系統化立體化。要掌握基本的做題技能,靈活的做題方法。
第二: 重品質, 抓能力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考題的區分度是從能力的考查上體現出來的。重品質,就是重視思維品質,抓能力, 就是抓創新能力。「加強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考查, 引導創新能力培養」 。這些 能力的培養, 通過簡單的考試刷題是不可以的, 必須立足高考原題, 通過全方位地解構和建構,讓學生真正把握底層邏輯路徑, 並反覆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才能培養起來, 這點至關重要!
對於基礎薄弱的同學建議在二輪中依舊以課本基礎為重點,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構建完備的知識體系,明確知識點的上下級概念,打破知識模塊,進行知識點的融合。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建議在二輪複習中抓牢課本的重點,通過做題的訓練查漏補缺,總結知識要點的運用,提升課本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主持人:針對於今年的政策導向,目前複習要重點把握哪些方面?
李老師:目前我們要重點把握6個特點。一是活:命題題型靈活,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試題會加強。山東喜歡逆向思維命題,如2024年經濟不考推導題,文化不單獨命制主觀題。
二是用:真實情境下知識的應用,無情境不命題,且很重視考查學生對情境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對情境背後學理的推理與判斷。這一特點彰顯了政治學科的價值引領,突出育人功能。由「做題」到「做人做事」,從「解題」到「解決問題」。要求同學們不僅要關注課本知識,也要關注我們的社會生活,學會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2024年山東高考中的19題,以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一輩子辦成一件事、一代代奮進為中華為情景材料,引導學生進一步堅信黨的領導的正確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思想為指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高考試卷的每一道題背後都是一種價值引領,在做題的時候同學們要有這種意識,提升答案的政治高度。
三是悟:回歸學科本質後的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無思維不命題。怎麼提升思維品質和核心素養呢?核心素養=知識+技能,思維是知識基礎上的化學變化過程,依舊要強調對於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在平時的練習中我們可以通過可視化、過程化和規範化的訓練來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四是選:高考的選拔功能,區分度更加明顯,改變過去偏重知識記憶和背誦的習慣,而更在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等。這也告訴我們,複習中要避免「死記硬背」,「機械刷題」。應該做到深研課標,主幹知識、核心概念理解吃透。
五是變:試題設計多變,表現出「反套路,反猜題」的傾向。常常情境不直接用政治大熱點,而是選用生活小熱點,甚至「涼點」。如2023年的個人信息保護與政務公開,分別是2019年的信息公開條例和2021年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關注日常生活、學術科研、國家發展、人類社會)所以,不能跟著高考題的具體內容和形式變,要回溯到高考命題的基本要求上去。注重必備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關鍵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猜題並不可取,也不必在時政大熱點上耗費太多精力,取得高考勝利的利器是紮實的基礎知識。以不變應萬變。也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於高考考卷上的陌生情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設,做到遇陌生題不慌,遇難題不慌,理清思路,從容面對。
六是融:綜合性是新教材新高考命題的重要特點之一,2 023山東卷,主觀試題突出了必修與選必之間的融合。甚至出現大融合,如(2024年最後一道題)結合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以「真理之光與理想之光交相輝映"為主題撰寫一篇短評。(10分)沒有給出知識範圍,出現知識的大融合。
新課程強調學科的整體性,新高考與之配合,對問題的理解和回答不是落在一個或幾個點上,而是既需要在特定背景下對知識準確理解,又需要貫通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靈活應用。我們在複習備考中一定要注重大單元複習,在注重知識與知識/知識與現實的關聯上下功夫。
主持人:在新高考二輪複習中,您有哪些備考策略提供給大家?
李老師:主要從知識整合、專題突破、思維方法、時政熱點四個方面來說明。
(一)知識整合:構建"主題式"知識網路
二輪複習和一輪複習質的區別之一是:從對知識點的處理上說,一輪複習要對知識點各個擊破,側重於對面的複習,側重的是兩點論;二輪複習突出核心概念、主幹知識,是對點的縱深,側重於重點論,是對考點知識的延伸、拓展和整合,是立體式複習。
二輪複習的目標是在一輪複習的基礎上,宏觀上構建體系,微觀上吃透重要概念,強化重點、突破難點、總結規律、歸納方法,要提升知識的廣度,高度,最重要的是關聯度提升到極致。
明確各模塊的大邏輯大體系,在學科大概念統領下,圍繞核心概念(主幹知識),構建知識點間的縱橫聯繫:
基於主線構建模塊體系。二輪複習首先是幫助學生基於主線建立各個模塊的知識體系,這種體系既要有橫向寬度,也要有縱向深度。
基於單元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在抓住單元標題(主題)的基礎上,找出本單元的關鍵詞(主幹知識),然後每個關鍵詞(問題)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思路將單元知識進一步熟練、系統。
基於考點構建體系。打破模塊壁壘:以核心主題串聯所有知識,形成跨模塊答題思維。 並且可以和熱點對接, 例如: 基層治理涵蓋了必修三、必修四、選必二、選必三,相關聯的時政熱點:六尺巷工作法
優秀傳統文化涵蓋了必修四、選必一、選必三,相關聯的時政熱點:春節、哪吒、中軸線等
構建知識體系過程中可以用繪製思維導圖的方法: 學生既要動手、 動嘴, 還要動腦, 要真正建立起以大概念為核心的分級結構體系。分級概念的建構只要求三級, 第四級屬於知識點的詳細內容,可以在做題中遇到問題時,以問題為導向來解決。 例如選必三當中把「創新思維」作為一級概念,那麼「超前思維」的相關內容就是二級概念,超前思維的具體方法就是三級概念,要重點把握三級概念,對於一個概念的上下級概念要非常熟練。做題時遇到問題要回想知識體系的上一級概念。
(二)專題突破:針對高頻題型精準訓練與規範答題
二輪複習和一輪複習質的區別之二是:從訓練的角度講,一輪複習是適度綜合,而二輪複習是全面綜合,訓練要跨課、跨單元、跨模塊、跨熱點,也是立體式、網路化複習。
1. 選擇題專項
聚焦易錯點:如"分配製度中的初次分配與再分配"(2023山東卷3題)、"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2024山東卷9題)。重視錯題的整理和反思。
2. 主觀題專項:
重點做高考真題,以山東卷為主,兼顧北京卷、全國甲、乙卷,湖南湖北卷及其他。目的:所見越多,視野越廣,在廣泛涉獵中完善和深化理論認知;在對比中明確方向。總結不同題型的答題思路,提升答題技巧和能力。(熟練掌握說明類、評析類、開放類、措施類等各種常考題型的答題方法)
在做題過程中要做到規範答題,注意書寫的卷面和速度,有限答題時間限制下,保證答案結構完整不重要,語言簡練不啰嗦,優先點明主題,該得的分不丟。沒時間或者基礎差的學生,可以變式、巧妙抄材料,用語言表達材料的相近意思。也是可以得分的。高考題材料長,信息多,題量大,需要在平時做題中訓練速度和規範性。做到:慢審題,快答題,語言規範,書寫整潔。
(三)時政熱點:深度介入 全面解讀(重方向、重視野)
二輪複習和一輪複習質的區別之三是:從聯繫社會熱點上說,一輪複習是適度介入、局部介入,是以知識點帶熱點的複習;而二輪複習是全面介入、全面展開,是以熱點帶知識點。圍繞長效或綜合性大熱點,多維度分析,以熱點為單位做好知識鏈。讓學生掌握時政術語,強化理論聯繫實際。
在二輪的專題複習中,我們可以通過熱點專題探究引領知識專題重構,滲透解題方法指導,將知識重組,方法指導和熱點探究融為一體,立體推進。
補充一些高考考題中我們需要關注的信息:
1.關於必修與選擇性必修考查比例
山東新教材新高考的三年
2022年:必修:選擇性必修 65-35
2023年:必修:選擇性必修 58-42
2024年:必修:選擇性必修 56-44
關於7本教材所佔分值的變化以2023—2024為例
必修一:8-8分
必修二:14-15分
必修三:14-11分
必修四:24-22分
選必一:11-12分
選必二:16-20分
選必三:11-12分
從分值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山東卷選擇性必修的佔比在逐年上升,所以在複習中要重視選擇性必修的複習。
2、2024年山東卷法律與生活模塊所佔比重有所上升 其中純法律的試題:20分
與法治有關的試題:34分(緊扣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重視法治意識培養 )要重視選必三這本書的複習。
每本書的複習重點:
必修一:
高考命題特點:選擇題: 三年都是考查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成果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命題, 都從歷史的角度,綜合考查相關知識。
主觀試題:三年都是短評的形式,都從不同的角度考查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把握重點: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的統一。
必修二
命題特點
近三年經濟與社會選擇題都是圍繞著國有企業的責任和擔當、政府的經濟職能和宏觀調控、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社會保障等高頻考點命題。主觀試題:都是圍繞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個知識點來命題的,命題設計都是針對當前經濟領域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度考查的,涉及到企業、產業生產經營模式、投資與消費、進口與出口、生產與安全等的關係。從思維考察角度都涉及到利弊分析,權衡利弊,怎麼解決。
複習中1、要挖掘經濟生活時政,創設情境與議題,實現深度學習。2、重視對當前國家面臨的整體性宏觀經濟問題進行深度分析--一,多角度、深層次挖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任務和要處理的重大關係。
重視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分析經濟現象和問題,並通過辯證的方法解決問題。
3、對於評析評述類試題定要運用辯證思維,最後要有邏輯閉環,進行總結。(利分析,權衡利,怎麼解決。)例如國企與民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放的活與管的住)、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投資與消費、減稅與增收(眼前與長遠)、規模與效益(量與質)。
必修三:
近三年的高考主觀試題:當年新頒布的法律法規每年必考。基層社會治理每年必考--尤其是注意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從多元主體、多體制同意的角度分析。一定關注24年以來通過的法律法規等,同時關注兩會上一府兩院的工作報告。主觀試題:都是考查現代國家治理,都是在考查一種辯證關係,都涉及到多政治主體、多政治制度體制的相互關係,政治與法治與法律與生活相互綜合命題。建議複習中分主體構建知識體系。
必修四:準確把握原理,可以與選必二邏輯學裡面的辯證思維結合在一起複習。文化部分也要進行複習,關注常用表述。
選必一:
選擇題以第一第四單元為主:主要涉及國家的政體、結構形式、主要國際組織的機構和特點以及與中國的關係。圍繞的主題往往是檢品、能源、環境、網路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問題。從經濟與政治兩個角度分方向把握:三年都與其他模塊綜合、評析題、開放式試題都涉及過。內容主要涉及世界(政治或經濟)局勢、應該怎樣、中國是怎樣做的、中國這樣做的意義。
選必二:
三年每年必考的知識點:
(1)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推理(2)適度原則 認識的發展歷程
超前思維(3)超前思維
除此之外,25年高考要關注:三段論、分析與綜合、辯證的否定、聯想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要高度關注。特別是結合著目前文化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的典型事例考查。
希望各位同學能抓住最後的時間,取得新突破,在高考中取的好成績!
ymg全媒體記者 李京蘭
責任編輯:李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