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微信閱讀的他們選了什麼書?春風小書桌亮相濱江聚光中心

2025年05月09日20:30:18 教育 3571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方濤

一篇書評就有機會換一本春風精選圖書,你心動了嗎?

5月9日中午,伴隨著細雨微風,春風小書桌閃現高新科技企業扎堆的濱江區聚光中心,與奔波在工作一線的人們不期而遇。

午休時間,從寫字樓走出的打工人們依舊步履匆匆,三五結伴地挑選著樓下的快餐店,或是拎著筆記本走進轉角的星巴克或7-11。

一張流動的春風小書桌,卻讓大家放慢了腳步,不一會就引起了圍觀。還未出攤,就有愛書的人搶先掃碼,下載,在書桌旁默默寫著自己的讀書心得,只為搶先挑選心儀的圖書。

日常用微信閱讀的他們選了什麼書?春風小書桌亮相濱江聚光中心 - 天天要聞

活動現場 蔣文俐/攝

「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孤獨、掙扎與渴望。它讓我懂得珍惜身邊那些能說得上話的人,也讓我明白,即便生活充滿無奈,也要懷揣希望,堅定地走下去 。」

「《人間草木》中,汪曾祺以細膩筆觸描繪了世間萬物,從尋常的一草一木、花鳥魚蟲,到各地的風土人情、傳統美食,無一不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詩意。閱讀這本書,彷彿置身於一個寧靜而美好的世界。」

「閱讀《明朝那些事兒》,發現歷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曾經歷過無數的失敗、挫折和痛苦。但最後他們奇蹟般地解決了所有難題,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強大的人永遠不會被一時的困境所困。」

「正如余華形容的『鐵生是一個生命的奇蹟,每個文字背後都是他用生命在歌唱』,在被生活割出細長傷口的日子裡,史鐵生以盛大的自由,心甘情願被生命收留。」

「讀完《烏合之眾》,深感群體心理的複雜。個體融入群體時,個性與理性易被削弱,我們應警惕盲從,保持獨立思考。」

……

思考是閱讀的延續。被書香留住腳步的人們,也用自己一篇篇精彩的書評,點亮著他人的閱讀之路。

日常用微信閱讀的他們選了什麼書?春風小書桌亮相濱江聚光中心 - 天天要聞

活動現場 蔣文俐/攝

「現在的許多懸疑劇集是由小說改編而來的,有時候看到精彩的劇集,我也會忍不住翻看下原著。法醫秦明系列的劇我之前也看過,所以這次就選中了這本。」

從事軟體開發的李先生,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喜歡看一些懸疑劇集放鬆,比如最近熱播的《沙塵暴》《獵罪圖鑑》等。現場,他在小書桌前徘徊許久,最終也如願挑到了一本《法醫秦明:遺忘者》滿意而歸。

從事互聯網心理諮詢技術的趙先生,平時則偏愛閱讀技術類書籍和科普讀物,比如《人類簡史》。

趙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從2013年使用kindle,如今更多使用的是微信讀書。無論媒介如何改編,閱讀的需求不會變。這次,他挑了一本自己平時接觸較少的文學類書籍——青年作家林棹的《潮汐圖》。

「這本書的封面很有范兒,我決定跟著感覺走。」趙先生說道。

日常用微信閱讀的他們選了什麼書?春風小書桌亮相濱江聚光中心 - 天天要聞

活動現場 蔣文俐/攝

短短的午休,160本春風精選好書被往來的人們全部領走。它們或許會在辦公桌上被閑閱,也可能今晚就出現在某人的枕邊。正如春風一樣,去到任何閱讀存在的角落。

接下來,你希望春風小書桌出現在哪?歡迎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

「轉載請註明出處」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給老師表演,耀州區南街小學劉胡蘭小組志願服務隊獻愛心啦 - 天天要聞

給老師表演,耀州區南街小學劉胡蘭小組志願服務隊獻愛心啦

在我市耀州區有這樣一支特殊的志願服務隊伍,它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志願者,他們都是學生和教師;有這樣一所特殊的學校,校園裡處處都有英雄故事。近日,記者走進耀州區永安路街道南街小學,探訪該學校劉胡蘭小組志願服務隊,在時光深處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 天天要聞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自從體驗了VR心理訓練,我現在能在課堂上大膽發言了!」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大三學生李明坦言。曾經因社交恐懼困擾的他,如今在虛擬現實場景中反覆練習溝通技巧,逐漸找回了自信。這正是該校創新構建的「AI輔助+人工守護」雙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帶來的改變。近年來,南京財經大學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求...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 天天要聞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高考志願填報過程,實質上是同分數段大學之間的比較,重點是專業、城市、學校實力與高考生個人需求等方面的權衡。高考成績處在550分--570分這個分數段,有不少很有實力的「雙非」高校,武漢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燕山大學就是其中的3所,在這3所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 天天要聞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極目新聞記者 鄧波近日,重慶大學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14篇SCI期刊論文的相關信息引發社會關注。重慶大學稱,學校高度重視此事,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核實,若發現不當行為,將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引發爭議的推文截圖起因是多篇官方賬號推文發布了2023—2024學年度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重慶代表名錄,重慶大學化學工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