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2025|專訪田剛院士:做研究不是趕時髦,新型研究型大學要做強選定學科方向

2025年07月09日08:10:19 教育 6145

【編者按】

在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的一騎絕塵中,中國大學迎來2025。

2025年,註定要成為變革的年份。是以戰略敏捷贏得戰略主動,還是在延誤中錯失轉型機遇,中國大學踏上征途。

人工智慧技術如何賦能學科建設?人工智慧技術給創新人才培養帶來哪些啟示?澎湃新聞特推出「大學2025」專題,以深入探討人工智慧時代的大學之變。

近日,大灣區大學籌建負責人田剛院士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做研究不是趕時髦,對新型高校來說,關鍵是如何做好自己選定的學科方向。談到大灣區大學的發展時,他表示,數學+人工智慧是灣大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他期待在一批國際知名學者的引領下,灣大未來能在數學+人工智慧領域有大的作為。

數學家田剛,有著眾多頭銜,如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以及今年6月19日正式獲教育部批複設立的大灣區大學的籌建負責人。

炎炎盛夏,在7月初的一個中午,田剛騰出午休時間,接受澎湃新聞專訪,介紹了大灣區大學的專業設置、師資招聘、學校管理以及人才培養、評價等諸多方面的情況,向外界進一步揭開了大灣區大學的面紗。同時,他也談到了他對大灣區大學未來發展的很多期待與構想。

大灣區大學(以下簡稱「灣大」)位於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廣東省東莞市。與同為今年新設立的民辦新型研究型高校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和寧波東方理工大學不同的是,灣大是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辦、東莞市政府投入保障為主的公辦高校。

灣大的定位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中國,輻射世界,以理工為主、精理強工,致力於辦成一所「國際水準、開放包容、灣區特色」,能引領未來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灣大首批設置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業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今年,計劃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廣東招生80人。灣大本科第一年不分專業,進行通識教育;第二年學生可自主選擇專業。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灣大正在向教育部報備開設人工智慧、未來機器人、通訊工程、電子信息材料、智能計算、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等新專業。

田剛說,當前的專業設置既是考慮到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的需要,也是為了利用好大灣區的資源、產業、地理區位等優勢,同時也考慮到要服務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對於首屆招生,田剛表示,雖然招生人數不多,但他希望來到灣大的都是真正對科學感興趣、能努力學習、有遠大志向的學子。

談到灣大與其他新型研究型大學的不同時,田剛說,「對新型高校來說,關鍵是如何做好自己選定的方向,畢竟做研究不是趕時髦。比如我們有物質科學學院,很多高校也都有材料學院,最重要的是要在大方向里調整或者找到自身發展的關鍵點。」

作為創校負責人,田剛非常重視灣大的師資隊伍建設。

他坦言,籌建灣大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如何為灣大招到符合學校發展定位的足夠優秀的師資人才。他提到,數學、人工智慧,包括數學+人工智慧是灣大的重要發展方向。他期待在一批國際知名學者的引領下,灣大未來能在數學+人工智慧領域有大的作為。

「我們希望通過五年發展,灣大重點建設的方向能進入國內一流甚至世界一流隊列。」田剛說。

大學2025|專訪田剛院士:做研究不是趕時髦,新型研究型大學要做強選定學科方向 - 天天要聞

田剛院士。受訪者 供圖

以下是田剛與澎湃新聞的對話:

「吸引對科學感興趣,能努力學習、樹立遠大志向的學生」

澎湃新聞:灣大首批設置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業工程等5個普通本科專業,是基於哪些考量?是否與灣區產業需求直接掛鉤?

田剛:這裡有幾個考慮。

第一個考慮是,作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很重要,所以灣大設置了數學和物理等相關專業。

第二個考慮是,灣大的發展要跟大灣區的發展需要以及地域優勢相結合。灣大的定位是一所高水平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學,所以不像綜合性大學各個專業方向都有。我們要利用好大灣區的優勢,比如灣大松山湖校區所在的東莞松山湖,有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中國散裂中子源(探索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大科學裝置)這樣的國家級實驗室和科學裝置。這兩者都跟材料學科有關,所以我們成立了物質科學學院。這些資源優勢也使我們在人才培養時,能為學生、特別是相關專業領域的學生提供很多學習與實習、實踐的機會。

我們工學領域的專業設置也有這樣的考慮,因為大灣區是機器人產業基地,而我們的先進工程學院的院長王煜也是享譽國際的機器人領域專家。我們設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也主要是考慮到在大灣區、在松山湖有多家頭部科技企業。所以,我們在專業設置上考慮的是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大實驗室以及頭部科技企業相關資源與需求,培養國家急需的人才,服務產業發展。

第三個考慮是基於我們的師資建設情況。我覺得不管是學科的發展,還是人才的培養,都是與老師緊密相關的。沒有好的老師,沒有對教育教學有激情、願意投入時間的老師,人才培養是做不好的。因此,我們的專業設置是與師資資源相匹配的。我們目前初步確定的這幾個專業的師生比大概為3:1。當然,由於灣大本科生專業任選,學生大二選定專業後,可以預見各個專業的師生比會有差異,但即使是在一些學生人數相對較多的專業,師生比相對傳統高校仍然很高。學生會比傳統高校有更多機會與老師接觸交流。我們的講席教授也會積极參与基礎課程教學,充分發揮小而精的教育教學特色。

澎湃新聞:對於首屆學生,您個人或學校有什麼樣的期待?

田剛:灣大近期剛獲得批複,目前招生主要限制在廣東。灣大有很多優勢,但由於是新近建成的大學,大家可能對灣大還不甚了解,接下來我們還需要加大傳播力度。

雖然第一屆學生人數不多,但我希望他們都是真正對科學感興趣,能努力學習、能樹立遠大志向的。中學期間老師和家長管得比較多,我希望學生在大學階段能夠完成個人轉變,逐漸學會自我管理。因為對青年學生來說,學會獨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這個轉變過程需要時間和指導,灣大有師生比高的優勢,老師會有更多精力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走向獨立,不斷發現更好的自我和興趣所在。

數學+人工智慧是灣大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澎湃新聞:灣大招生宣傳中提到將舉辦「校長數學實驗班」,這個實驗班有哪些特點?

田剛:辦這個班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們的現有特殊優勢。這個班錄取的學生中有一些在高考中數學成績較好且對數學有濃厚興趣。在數學領域,灣大不光有院士和著名學者,還有一批非常優秀的青年學者,他們畢業於國內外一流高校,都有很高的數學造詣和豐富的教學、研究經歷。

澎湃新聞:灣大數學的發展方向是否跟您的研究方向也有比較大的關係?畢竟您身為數學家有這方面的優勢。您是否有把灣大打造成未來的數學重鎮的考慮?

田剛:我在科研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績,因而吸引了不少學生。我在國內外都培養了相當一批非常優秀的人才,他們很多已成為國內外一流高校的中堅力量,比如許晨陽、劉若川都曾是我在北大的碩士研究生。我也曾參與了很多本科生的教學工作,比如最近解決了重大難題三維掛谷猜想的王虹也上過我的課。

我想,發展好數學學科,無論是對灣大還是對整個灣區發展、對國家發展,都是有意義的。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也是很多現代技術的基礎,我也希望灣大數學專業能夠有特定優勢,比如在人工智慧、工業軟體這些應用數學領域有大的作為。

當然,灣大數學的發展不可能面面俱到,畢竟我們是一個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單就數學方向來說,灣大也不可能像其他許多綜合大學那樣吸納大量師資。我們可能達到四五十位教師的規模。這與美國私立高校,比如與我曾任職過的普林斯頓大學相比也是規模相當,只是在國內依然屬於小規模。

對灣大來說,專精於某些方向,乃至做到最強,才是合理的。

澎湃新聞:灣大招生宣傳中提到的高研院人工智慧實驗班是一個什麼樣的班?

田剛:高研院實驗班主要偏重人工智慧方面。灣大夏志宏教授是著名數學家,他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後來博士階段專攻數學做出了重大成果,解決了百年數學難題龐勒維猜想,是美國西北大學終身教授。現在他回來,利用自身數學優勢在人工智慧方面做出一些創新性工作,設計了一套新的演算法。他的這套演算法在某些方面已經顯示出優越性。他的團隊中也有不少專攻人工智慧方向的人才。所以,我們希望充分利用這個優勢,為灣大的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學習機會。

我相信,只要學生懷揣志向與興趣來到灣大,並且努力學習,灣大能給學生足夠好的平台,讓他們獲得具有獨特優勢的發展機會。

澎湃新聞:灣大未來在人工智慧相關方向是否會設置新的專業?

田剛:肯定會。因為人工智慧所涉及的領域很多,比如有的偏演算法、有的偏應用。我們先進工程學院的院長王煜教授是機器人專家,他的研究領域也涉及很多智能計算的內容。通訊也是我們的一個發展方向,比如6g。灣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專業方向也涉及大量演算法,這方面人工智慧也會發揮作用。大灣區高等研究院下面還成立了智能計算中心,跟北大等國內其他高校合作,主要研究方向是ai for math(ai輔助數學研究), 希望ai對數學研究發揮作用。反過來,通過這些研究也可以來探索數學理論推動ai發展,比如agi(通用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推理方面。

大學2025|專訪田剛院士:做研究不是趕時髦,新型研究型大學要做強選定學科方向 - 天天要聞

大灣區大學校園風光。大灣區大學 供圖

「學生選學校,重要的是看個人興趣和學校發展潛力」

澎湃新聞:目前灣大的校區建設、師資招聘等情況如何?

田剛:我們有兩個校區。目前,松山湖校區已經建成投入使用。我們松山湖校區的選址主要是考慮這裡有大科學裝置(國家級實驗室、設備)以及頭部科技企業。我們希望藉助地理優勢,發揮「大學+」的作用,通過「大學+大學」「大學+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等,實現產學研融合發展。

灣大濱海灣校區佔地近2000畝,一期佔地近500畝,正在建設中,計劃明年6月完成建設,9月投入使用。二期項目明年開始建設,屆時校園空間會非常充足。濱海灣校區位於威遠港,緊靠虎門大橋,面朝大海,背靠青山,景色優美。這裡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地,也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是一個非常有歷史意義的地方。此外,東莞正在籌劃建設一個5000畝的科技園新區,緊鄰灣大濱海灣校區,涉及機器人、人工智慧等相關產業。

師資上,我們已有近三百名教研人員:其中有近兩百人是教學主力軍,包括一百四五十位教授,以及一部分輔助教學工作的博士後;我們還有幾十位專註於科研工作的研究員,他們的主要工作任務雖然不是教學,但也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實習實踐等提供幫助。

澎湃新聞:在吸引全球頂尖學者,以及優秀學生方面,灣大有哪些政策或資源優勢?對有志於加入灣大的青年學者和學生,您最想傳遞的信息是什麼?

田剛:吸引優秀的老師,進一步發展師資隊伍確實很重要。隨著師資隊伍的發展,灣大肯定能夠吸引來更多優秀學生。

我覺得大灣區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有利於我們吸引來一批優秀教師。區位上,灣大所處的大灣區經濟活力強,學校所在的東莞本身是「雙萬」城市,人力資源豐富、gdp過萬億,而高等教育發展還有提升空間,有點類似20年前的深圳,因此灣大發展所獲得的財力、人力、政策支持很大。另外,大灣區與大型企業、與港澳的合作機會多,也是一大優勢。

從灣大自身來說,作為新型研究型高校,灣大發展對標的是加州理工學院。因此,灣大會採取更加適應新型高校發展的管理方式。這一點使灣大在人才引進,尤其是在從海外引進人才方面,也有獨特優勢。我們現有師資中約70%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在一些重點方向上建立團隊也非常具有優勢。此外,作為新型學校,我們提供的待遇也有相當的競爭力。

因此,學校要做的是,找到好的老師,把他們吸引到灣大。

學生方面,我想說,學生選學校時最重要的是看個人興趣和學校在興趣學科上的發展潛力,而不應是單純看「985」「211」這類標籤。

著名高校當然有自身優勢,但選擇學校時也應該看哪裡更適合自身今後發展。灣大選定設置的專業方向有獨特發展優勢,加之在未來幾年內學生數量不會太大,我相信我們會使每一名來灣大的學生都能獲得很好的學習、鍛煉和發展機會,各種學習機會,以及與教授甚至院士的接觸機會,都會遠高於傳統高校。比如,去大實驗室、相關科研機構、頭部企業實習實踐等機會,包括畢業後的發展機會,都會很多。這些方面對年輕人的發展成長非常重要。此外,我們具有海外名校、科研機構背景的老師多,在推薦學生去國際知名高校進一步學習深造上也有很大優勢。我們還會提供一些提升計劃,出資支持通過努力達到一定水準的學生到國內外一流高校交流、訪學。

對家長來說,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要相信孩子知道他們想幹什麼。

我相信,未來的灣大在重點發展的方向上可與相關的「985」高校相媲美。現在國家在破「五唯」,我想,未來各種就業招考也會破「985」「211」這類畢業院校限制,實現誰學得好、誰有本事就招誰。

大學2025|專訪田剛院士:做研究不是趕時髦,新型研究型大學要做強選定學科方向 - 天天要聞

大灣區大學校園風光。大灣區大學 供圖

「做研究不是趕時髦,新型大學要做強自身選定的方向」

澎湃新聞:說到破「五唯」,灣大在教師包括學生的評價考核上會有一些新機制嗎?

田剛:灣大在評價體系上也有新學校的優勢,可以設計得更細分、更多元化。首先我們在招聘中要把好進口關,希望招到一批學術水平高的老師;但如果若干年後,有些在教研系列的老師在其他方面展現出更多的能力和興趣,也可以轉到教學等其他崗位。

此外,灣大在評審考核上與很多高校不同,我們不僅看重教學、科研,也鼓勵產學研結合。傳統評價以論文為主,我們設有新的評價序列,不是只看論文,比如產業教授序列會更看重開發新技術,或者解決產業發展中急難問題等方面的成果。

總的來說,相比傳統高校,這些新機制在灣大這樣的新學校更容易推行。

澎湃新聞:如何理解「新型研究型大學」的辦學模式?新型研究型大學主要是新在哪些方面?

田剛:一方面,國家非常重視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發展,對其學科專業服務國家社會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有更多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新型大學正因為是新學校,所以可以輕裝上陣,重新設計一些方向;更有利於組織團隊、挑准方向。另外,新學校在管理體系、人事制度等方面相對簡單,具有一定優勢。

因此,我覺得新型大學無論對優秀年輕人還是資深科學家都很有吸引力,平台建設上也可以得到更多支持,對所挑準的方向也能更好地發力建設。

澎湃新聞:今年還有另外幾所新型研究型大學正式設立,不同高校的發展是不是各有一些側重?

田剛:都有自己的側重,這跟各高校所組建的師資隊伍有關係。近些年成立了好幾所新型大學,包括西湖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等,都有各自的優勢發展方向。

我們灣大地處灣區,背靠多個國家級大科學裝置等,這是灣大的優勢。當然,其他學校也會有它們獨特的優勢。

做研究不是趕時髦,對新型大學來說,關鍵是如何做好自身選定的方向。比如灣大有物質科學學院,很多高校也都有材料學院,最重要的是要在大方向里調整或者找到自己發展的關鍵點。

「數學家與大學管理者兩種角色可以有一定結合」

澎湃新聞:灣大創校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田剛:最難的可能是招人。作為一所新學校,在學校還沒正式成立、校園還沒完全建好時,如何招到滿足辦學要求甚至非常優秀的人,如何讓想招來的老師相信你、跟你一樣對未來充滿希望,這是最大的難點。但我覺得辦新學校或者辦一個新學科,跟領頭人很有關係,因此儘管招人相對比較困難,但還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挑選好人。

總的來說,要解決籌建時期遇到的難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體會、總結。

事實上,我此前在創辦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時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2005年成立,到2011年招的第一個人是許晨陽。在此之前,因為外界會有種不確定感,團隊還沒建好,我們的工作以開展學術活動為主。今年正好是數學中心成立20周年,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成績非常突出,無論是在頂尖雜誌的論文發表上,還是在數學應用或是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已經培養了160多名博士後,給全國各個高校的數學師資隊伍建設貢獻了人才力量。將於2026舉辦的第三十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在我所知的內地受邀請作報告的六七個人中,我們佔三個。實際上,我們規模很小,獲得國家支持也不算是最多的,但產出是非常高的。

現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已經發展成了在海內外都享有良好學術聲譽的研究機構。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雖然比較小,但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與灣大的創建有一定程度的可類比性,這也讓我積累了一些相關經驗。

大學2025|專訪田剛院士:做研究不是趕時髦,新型研究型大學要做強選定學科方向 - 天天要聞

田剛院士。受訪者 供圖

澎湃新聞:從數學家到大學管理者,這一角色轉變帶給您最大的感悟是什麼?

田剛:現在很多大學校長,包括一些重點高校校長也都是從學者轉變來的。我想,從科學家變成一名校長、管理者,一方面對自身的科學研究有一定影響,這無法逃避;但另一方面,科學家的背景和視野,可能會對學校管理髮揮積極作用。我覺得這種角色轉變並不是割裂的,兩者可以有一定的結合。

實際上,灣大創建時期的管理跟學校正式成立後的管理會有所不同。灣大未來的管理方式可能會和傳統高校的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澎湃新聞:您認為一所新型大學要想在短時間內躋身世界一流大學隊列,最關鍵是什麼?對於未來五年,灣大有沒有一個發展目標或者構想?

田剛:新型研究型大學要突出特色。我們希望通過五年發展,使灣大在自身選定的學科方向進入國內一流甚至世界一流水平。

對我們來說,近五年最重要的仍然是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是要挑准人,帶好發展方向。我們在挑人時不會太看重「頭上的帽子」,更看重學術貢獻、學術造詣、學術潛力。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招到的老師對人才培養和教學有足夠的熱情,因為教學是大學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同時,我也希望,未來大灣區包括廣東省在政策上繼續給予我們支持。

在當前國家非常重視基礎研究的形勢下,我相信只要建設好隊伍、發揮好隊伍作用,灣大未來一定能發展得非常好。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中考成績出分 如何填報志願靠譜?看這→今晚四場大型講座在島內外同時開講! - 天天要聞

中考成績出分 如何填報志願靠譜?看這→今晚四場大型講座在島內外同時開講!

中考成績即將放榜即便在完成模擬志願填報後仍有部分家長對規則存在理解偏差比如對定向生捆綁填報、填報志願數量要求等有疑問每年都有因填錯志願影響考生升學的案例在「知分知位」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平行志願填報?面對如此關鍵的一步,考生家長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小編給各位考生家庭整理了填報指南Q&A大家一定要認真觀看並收...
安慶師範大學你,安慶師範大學本科招生章程 - 天天要聞

安慶師範大學你,安慶師範大學本科招生章程

一、學校全稱安慶師範大學二、辦學層次本科三、辦學類型公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四、辦學地址安慶市菱湖南路128號安慶市集賢北路1318號五、計劃以各省級招生部門公布為準。六、錄取規則及要求錄取工作按照教育部及各省(區、市)招生委員會有關政策及規定
黃河科技學院舉辦第八期應用型高校課程體系開發與建設工作坊 - 天天要聞

黃河科技學院舉辦第八期應用型高校課程體系開發與建設工作坊

7月5-7日,黃河科技學院成功舉辦第八期「應用型高校課程體系開發與建設工作坊」。本次培訓為昆明文理學院專場活動,主題是教學管理與評價。學校執行董事、校長楊保成出席開幕式並作主題報告。本次工作坊特邀河南省教育評估中心副主任張新民教授、荊楚理工
大學學生宿舍該不該裝空調? - 天天要聞

大學學生宿舍該不該裝空調?

炎炎夏日,實在難熬。雖然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登陸溫州了,但是還是熱得離不開空調。我感覺現在夏季如果沒有了空調,我是過不下去的,一天也過不下去[大笑]。最近看到幾個新聞熱點,讓我這個畢業近三十年的老學生感到很驚訝。
30人!這家省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 - 天天要聞

30人!這家省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

一、單位簡介濟南大學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山東省重點建設大學、山東省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大學2025|專訪田剛院士:做研究不是趕時髦,新型研究型大學要做強選定學科方向 - 天天要聞

大學2025|專訪田剛院士:做研究不是趕時髦,新型研究型大學要做強選定學科方向

【編者按】在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的一騎絕塵中,中國大學迎來2025。2025年,註定要成為變革的年份。是以戰略敏捷贏得戰略主動,還是在延誤中錯失轉型機遇,中國大學踏上征途。人工智慧技術如何賦能學科建設?人工智慧技術給創新人才培養帶來哪些啟示?澎湃新聞特推出「大學2025」專題,以深入探討人工智慧時代的大學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