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大「韋神」韋東奕,大家腦袋裡瞬間就能蹦出拎著礦泉水、揣著饅頭的天才學霸形象,全網都在為他的數學天賦瘋狂點贊。
可您知道嗎?早在韋東奕橫掃國際奧數賽場的三年前,就有一位數學天才殺瘋了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不僅拿下全球第一,還直接刷新了中國隊的紀錄!這人叫羅曄,如今很多人壓根沒聽過他的名字,但當年他在數學圈掀起的風浪,那可比現在的熱搜還勁爆!
要是擱在短視頻橫行的今天,這位大神絕對能分分鐘漲粉百萬,可為啥他突然「隱身」,又在多年後以另一種身份震撼回歸?今天咱就深挖這位寶藏學霸的傳奇人生!
1987年,羅曄出生在江西的一個普通家庭。打小他就跟數學「死磕」上了,別的孩子還在掰手指算數,他已經捧著初中數學課本啃得津津有味。上了高中,羅曄直接成了江西師範大學附中的「行走的題庫」,數學老師遇到難題都要找他商量!
2005年IMO中國國家隊合影第一排羅曄(中)
2004年,全國數學奧林匹克大賽江西賽區現場,別的選手急得直撓頭,羅曄卻淡定得像在做口算題,唰唰幾筆就把試卷填滿,最後毫無懸念拿下全省第一!這成績,放在現在妥妥能上熱搜掛三天三夜!
但羅曄的野心可不止於此。2005年,他代表中國隊站上IMO的舞台,羅曄硬是靠著一張滿分答卷,讓全世界記住了中國少年的名字!決賽現場,面對號稱「數學界噩夢」的壓軸題,其他選手急得直冒冷汗,羅曄卻在草稿紙上飛速推演,給出完美答案。當裁判宣布他拿下第一時,連見慣大場面的國際評委都忍不住起立鼓掌!這成績,比韋東奕拿金牌還早三年,妥妥的「前輩級大神」!
本以為羅曄會在數學領域一路狂飆,可誰也沒想到,他居然玩起了「跨界」!從北大數學系畢業後,他轉頭申請了麻省理工學院,一頭扎進經濟學的世界。很多人不理解:放著好好的數學天才不當,為啥要折騰自己?
羅曄卻有自己的想法:「數學是工具,經濟學才是解決現實問題的鑰匙。」在MIT的課堂上,他白天泡在圖書館啃大部頭,晚上熬夜寫論文,硬是用一年時間,同時拿下數學與經濟學雙學士學位!2015年,他又憑藉一篇高維計量經濟學論文,順利拿下博士學位,直接把跨學科研究玩出了新高度!
畢業後,羅曄收到一堆名校offer,最後卻選擇去佛羅里達大學當助理教授。有人說他要留在美國發展,可三年後,他卻毅然回到中國,入職香港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面對質疑,他只說了句:「學了這麼多,總得回來做點實在事。」在港大,他帶著學生搞科研、做項目,研究成果接連登上國際頂級期刊。如今,他主攻的高維計量經濟學,已經成了全球學術界的熱門領域,不少外國學者都追著引用他的論文!
結束語
羅曄和韋東奕,雖然走的路不一樣,但骨子裡都透著股中國學霸的傲氣和擔當。韋東奕紮根北大,用純粹的熱愛鑽研數學;羅曄跨界經濟學,用智慧解決現實難題。
他們一個專註基礎研究,一個投身應用領域,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發光發熱。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像他們這樣默默深耕、低調務實的學霸,才是真正該被我們追捧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