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陳潔
編 輯丨王峰
圖 源丨圖蟲
又到一年高考時。根據安排,2025年高考從6月7日開始,距目前已不足半個月的時間。此時,與忙著學習的高考學子相比,很多家長已經開始推進另外一個工作:高考志願填報。
記者發現,多地已開始啟動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比如近日在廣西南寧市、雲南曲靖市舉行的高考志願填報講座等。這背後,是諸多省份高考新模式落地後,傳統文理科界限被打破,但很多家長和學子也對複雜的志願填報模式感到手足無措。
填報高考志願確實是一個難題,但關鍵是抓住三個重點:學校、城市和專業。而僅僅談城市選擇,就讓很多家長和學子感到為難:是留在家鄉還是到大城市闖一闖?是選擇分數低一些但學校強一些的中西部,還是沖著就業選擇東部城市等等?
這些問題並無固定答案,但或許有幾個思路值得參考。首先,大學和就業是強掛鉤的,學校、城市和專業的選擇各有側重。其次,選城市也是一個「借勢」的過程。再次,屏蔽一些焦慮的社會輿論,不要過度被「高薪專業」迷惑。最後,提前進行學業、就業規劃。
首先,從數據上看,根據統計公報,2024年普通、職業本專科畢業生1059.4萬人,與此同時,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5.7萬人。換句話來說,扣除讀研究生的部分人口和出國留學的少部分人口,約有8成高校畢業生將步入就業。
在高校和就業強掛鉤的背景下,因為個人興趣與稟賦不同,所以在選擇學校、城市和專業上,並不存在統一的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這三個重點因素進行排序。對不少人來說,在高考分數有限的情況下,到一個並不算突出的大學和城市,讀一個好專業,或許也算一個好選擇。而如果確定在某一個城市工作,則可以把高考志願的填報重點圍繞城市選擇。
其次,選擇某一城市讀大學,可以先理解一下所在地的相對優勢,然後選擇「借勢」。這個優勢不僅僅指的是留在此地工作的地域優勢,還有去相關產業實習的優勢。
比如,杭州的數字經濟產業優勢突出,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產業鏈,如直播和新媒體等,也帶來了很多相關實習的機會。在這個城市讀大學,不僅能相對更好獲得去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實習的機會,也有相關衍生產業的不少實習和實踐的機會。而且就算是之後要回到家鄉或者去其他地方,這一實習經歷也能夠帶來更明確的就業優勢。
在記者之前針對讀研大學生的採訪中,發現一個情況:很多高校學子在選擇讀本科的時候,往往偏好大城市,但在讀研的時候卻更多選擇家鄉省會的大學。這是因為在本科階段,很多人並沒有想好要做什麼,而讀研時目標更為明確。因此,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如果尚不明確自己將來到底要幹什麼的時候,選擇去產業優勢突出的大城市,不僅實習的機會更多,而且相對來說未來可以更好地「換牌」,無論是留下還是離開都有選擇權。
再次是熱門專業的問題,在高考時「熱門專業」往往等於「高薪專業」,但也有很多人發現,曾經在報考時的「熱門」,畢業時卻變成「冷門」。事實上,對於高校學生來說,存在一個供需關係的問題。如果想要拿到相對於其他專業更高的薪水,一定意味著這個專業相對於其他專業來說更加供小於求。但是形勢是不斷變化的,即使是在一個產業內部也存在前端、中端和後端的問題,如果產業已經發展到後端應用階段,那麼前端的人才需求量或許已經飽和,並不能一概而論。因此,不要被現在的「高薪」迷惑,也不要被「網紅專業」所困住,可以一定程度上屏蔽一些焦慮的社會輿論,從自身出發進行選擇。
最後,應該提前進行學業和就業規劃。高中時期,學生和家長的目標明確,就是「考一個好大學」。但高考之後就需要進行志願填報,很多人一進入大學就發現自己之前對所學專業缺乏理解,也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學業和就業規劃。這一情況或許帶來學習上的困惑和未來發展的困境。因此,如果學校和社會層面可以提前給高中學生更為專業的未來學業、就業規劃,這一情況或許能得到改善。
進入大學階段,很多東西已經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正確答案。填寫高考志願,也需要高考學子和家長從自身出發,綜合各種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
SFC
本期編輯 金珊
近150萬人!本專科在校生「第一城」是這個城市→
「四年制」幼兒園上路
考生必看!本科專業大洗牌:2220個專業停招,這個領域新增專業點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