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長沙市教育局發布了一個通知,高層次人才的子女上讀書有「綠色通道」。
教育局把高層次人才分成了四類,具體包括國際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省級領軍人才和市級緊缺人才。
A類:國際頂尖人才:如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等。B類:國家級領軍人才:例如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等。
C類:省級領軍人才:像全國播音金話筒獎獲得者等。D類:市級緊缺人才:包括長沙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年薪50萬元以上的高級經營管理和研發人才等。
今年3月最新一批公示的《長沙市第42批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名單》顯示,共94名獲公示者中,有B類1人,C類12人,D類81人。
按照他們的統計名單,好像A類沒有還在上小學和初中的孩子。
但是D類人才的孩子占整個名單的百分之八九十。
這些孩子可以單招,官方的說法是不會佔用招生名額,因為增加了相應的學位。
我一直覺得,軍人、烈士的後代應該優先,因為他們付出了很多。
但是D類的名單公布中,基本都是高管和企業主,而且人家也明確說了,是年薪50萬以上的。
這樣明晃晃一「炫富」,普遍如我的牛馬立馬心酸了。
本來我窮得默默無聞,這下非要告訴孩子,因為我賺不到錢,所以你必須得發狠。
不然你的孩子也會跟你一樣,只能走最難的那一條路。
一直都以為教育是全世界最公平的競爭,至少讓我們這些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也一樣有上場的機會。
但是,隨著教育的內卷,大家開始拼學區房,買不起房的開始拼補習班。
從幾十人的大班,到一對一輔導,超前學習不僅考驗孩子的天賦和自律,也考驗家長的精力和錢包。
不過這種差距不是特別明顯,畢竟只要孩子聽話,大班也一樣出成績。
主打一個分數面前,人人平等。
可這新政策一出來,人家都不跟你在一個賽道上,不跟你玩了。
就問你刺不刺激?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輝表示,此次長沙中考改革新政,恰恰表明其還沒有實現教育的優質均衡。「如果一個地方的教育質量是優質均衡的,那麼它就不需要有這種照顧政策,長沙此舉實際上承認了當地的教育沒有做到優質均衡。」
個人覺得,對於城市的發展來說,留住人才很重要。
但是從長遠來看,教育是國之根基,更應該注重平等。
為什麼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長沙這一波操作告訴我們,因為無爹可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