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一說科研新手寫論文的時候常常陷入的十個誤區吧!
誤區一:論文選題求新求異,無法落地
論文選題一味追求「創新」,甚至想做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課題,這樣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個偏差怪異的課題。
這樣的課題,即缺乏參考文獻,又不具備足夠廣泛的實際意義,很難產出好的科研成果!
論文選題,比創新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行性和實操性,能用自己/團隊現有的科研資源做出來的課題,才是好課題。
所以不妨從一個「平平無奇」的課題出發,一步步豐富完善,循規蹈矩嚴謹規範的完成。
誤區二:用詞用句故作高深,表達不清晰
為了展示自己的語言水平,寫作中都是長句/複雜句的堆積濫用生僻「高級」片語,這種做法都屬於有話不好好說!
不要再看各類博主推給你的英語「高級」辭彙了,簡單明了才是學術論文寫作最高級表達。
簡單明了,表情達意,是學術論文寫作的第一要義,能用簡單句就不要用從句,能用常見詞就不要用生僻詞。
專註寫作的內容/結構/邏輯才是優質輸出的根本,語言上就做個極簡主義者吧!
誤區三:文獻綜述漫天羅列文獻,無組織無論點
文獻綜述參考內容過多過雜,從新聞報道到商業報告,從維基百科到詞典翻譯,啥都列為參考文獻。
這樣既無法確保參考來源的質量,也無法形成自己的論點,也就無法為自己的論文服務。
文獻綜述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效篩選文獻,無關/低質/晦澀難懂的文獻要果斷剔除不看,這樣既增加文獻閱讀的效率,又確保參考文獻的質量。
參考文獻有取有舍,文獻綜述有詳有略,圍繞關鍵論點,有針對性論述。
誤區四:認為人文社科研究沒有數據,空口白話
相比於理工科用數據說話,人文社科研究更注重觀點的輸出,所以一個常見的社科萌新誤區是,認為社科研究不需要數據。
但是,數據的形式多種多樣,文本/採訪/對話,都是數據,這些數據是社科研究的關鍵。
無論是定量還是定性研究,都需要數據作為基礎的,對於數據的科學分析,是貫通所有學科的準則。
所以,除了少數純觀點性的論文,絕大多數的科研都是需要數據支撐的,不要再認為「文科」不需要數據啦!
處暑,已到了高溫天氣「三暑」之「末暑」,氣溫不會異峰突起,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減弱。
誤區五:研究發現用純論述的方式呈現,無圖表
寫研究發現(Findings&Discussion)的時候密密麻麻全是字,讀者無法快速有效獲取論文信息,引起讀者疲勞。
無論是導師,審稿人,還是外審專家,都是普通讀者,都會有「太長不看」的心理。
即使是純定性的研究,也能藉助圖表更清晰的呈現論文的主要發現,一圖/表勝千言。
論文的oresentation也是衡量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維度。悄悄告訴你:小孩子才看文字,我們大人都只看圖的。
誤區六:論文總結草草了事,抓緊寫完就萬事大吉
寫到論文總結,基本也就剩最後一口氣撐著了!這個時候就想草草收尾,糊弄了事,寫完得自由,這個心理大家都有。
但是論文結尾是總結並升華全文的關鍵,提著最後一口氣也要儘力寫出花來。
採用總分總結構,先回顧全文再分別就理論貢獻,實踐貢獻和未來研究三個方向,一一論述,全方位展現論文的亮點
誤區七:論文寫完反覆修改,追求盡善盡美
論文寫完總覺得哪哪都不好,哪哪都要改,讀一遍改一遍,反反覆復猶豫不決,無法定稿
追求完美沒有錯,但是反覆修改耗費的時間精力和論文最後的提升程度是不成正比的,往往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在寫作的時候,就可以一邊寫一邊改,爭取做好有限時間/有限資源內的最好。
在論文寫完最後一個字之後,就告訴自己,這就是自己論文最好的樣子啦。
通讀一遍,改改語言細節,就堅決定稿,然後果斷髮給導師/合作者。
秋天是個適合離別的季節
用她的蕭瑟稀釋著你的感傷
就像一個會陪你哭一場的朋友
遠勝過一萬句勸慰和鼓勵
誤區八:重複率要降到最低,低到零最好
在某著名事件後,論文重複率好像成了一個特別敏感的問題,查重降重好像成為了論文寫作的重要部分。
大家好像認為,論文重複率越低越好,最好零重複,才是沒有抄襲的證明。
其實大多數SCI/SSCI期刊是允許一定程度的重複率的,一般在20%左右(含referencel的全文)重複率是可接受的。
只要寫作過程中不存在「搬運行為」,最後論文的重複率一般都在可接受範圍。
不可接受的,是整句/整段的重複,一句都不行!
誤區九:論文寫完才開始選擇期刊,不敢投太好的期刊
論文寫完了,才開始發愁應該投什麼期刊,同時對自己的論文沒有信心,覺得自己「配不上」太好的期刊,不敢嘗試。
然而,每個期刊都有不同的研究側重/格式要求,選定期刊後又要從頭到尾針對期刊要求進行修改,這些都是由於太晚才開始選期刊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煩。
在剛開始寫論文的時候,就應該確定幾個備選期刊,把自己的寫作風格和論文的排版格式想這些期刊傾斜。
發表好期刊很難,但沒那麼難,而且審稿過程存在很大的隨機性,勇敢嘗試好期刊有百利而無一害(除了被拒稿受打擊)
早做準備,勇敢投稿,做個頭鐵心硬的投稿人呀!
誤區十:被拒稿就開始懷疑人生,科研停滯
自己辛辛苦苦寫的論文被審稿人批評的體無完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開始懷疑人生,不想干科研,覺得自己好垃圾。
科研中的起起落落極大的影響了自己的科研進度,科研開始停滯不前
科研中論文被拒太正常了!被拒之後能修改就修改,不能修改就忽略,然後迅速投出去!
當只有一篇論文又被拒的時候你可能很難過,但當你有十篇論文同時在審,這時一篇被拒就成了無關痛癢的小事情。
所以保持效率持續輸出,讓自己的囤貨成為自己最大的底氣
我是皇家學術大佬,會持續分享考研乾貨與科研知識與論文寫作技巧等,歡迎大家多多專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