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援疆教師胡靈美日前在溫宿第三中學展示了一堂如何畫樹的課,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落地,標誌著美術教育的改革要從內部進行深化變革,胡靈美在學習新課標中理解到美術教學將以核心素養為指向,依據新的教學結構重組各種教學要素,以灌輸、記憶為出發點的美術教學,轉化為走向以問題解決為出發點的教學;以先學後用為特點的能力培養觀念,轉化為走向做中學、用中學為導向的能力培養模式。

為了改變學生的固化認知,胡靈美先讓學生畫一顆阿克蘇蘋果樹。第一次上交的作業是千篇一律的概念式形態。胡靈美問:「為什麼大家畫得都差不多呢?我想你們長大了以後也是這樣畫樹的吧!你們想改變嗎?是不是可以換一種畫法?」這時候學生們才發現問題的存在,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想改變眼光和思維定勢。在這個課時里,以連續性任務的問題解決,引導學生們的眼光、思維、動手表達行為發生轉化。
大家都說美術學習是最能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學科教育,為什麼學生總是這樣畫呢?學生群體性的被「簡筆畫」的圖式概念禁錮了思維。這個驚人的現實,也是胡靈美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學生自主問題解決方式,引領大家探究問題,解決思維方法和習慣畫法。

之後,胡靈美給學生帶來三步法:先畫出果實,再畫出枝幹、主幹,最後添加樹葉。簡單的畫樹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整個任務環節中,尊重學生引領學生如何表現心中的那顆樹,逐步正向引導學生走向圖像識讀、審美判斷的主觀表達。最後評價環節時,學生們紛紛發出驚嘆:「原來自己也可以畫得這麼精彩!」
什麼是以生為本?為什麼說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的?學生的創造火花是否能激起,如何激起?這些都取決於教學觀念的轉換。示範課後,溫宿三中全體美術老師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崔瑩瑩說,胡老師的課簡單有效地解決了孩子不會畫得問題,今天全班孩子參與其中,作業效果驚人。吳妍說,這是一堂徹底由學生做主的課,新穎有效,老師不過是課堂中的伴隨者,尤其讓學生自己上台示範如何添加枝幹,這就是以生教生,這應該就是最高級的教法了。胡靈美認為作為一線美術教師要善於發現眼下存在的問題,積極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將是師者一直需要持續研究的教學課題。(金華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