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自己沒準備好,是最浪費生命的假想敵

2025年04月09日13:13:29 教育 1412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機會來臨,下意識覺得自己沒準備好,拒絕之後又懊悔不已。這其實是一種心理錯覺,讓你在原地反覆打磨,卻始終不敢邁出第一步。

總覺得自己沒準備好,是最浪費生命的假想敵 - 天天要聞

總感覺自己沒準備好,會錯過行動的時機

「沒準備好」是大腦給你的謊言,它是一種隱秘的自我破壞,讓人們難以投入行動、爭取想要的生活。當人們面對自己很在意但結果不確定的任務,或是擔心不能勝任的任務時,可能會付出遠超過任務本身需要的時間、精力,進行過度準備。這看似是在向著目標靠近,實際是在原地踏步、白白消耗人生。

同時,人們往往會高估知識囤積對行動的必要性,認為只有掌握了所有知識才能行動,卻忽略了實踐本身就是一種學習;進一步地,人們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情緒性推理,將對某事的情緒反應定義為現實,把「感覺沒準備好」等同於「事實上沒準備好」,從而陷入無休止的等待中。

總覺得自己沒準備好,是最浪費生命的假想敵 - 天天要聞

總覺得自己沒準備好,是最浪費生命的假想敵 - 天天要聞

從沒準備好到積極行動,需要提高不確定性容忍度

大多數感覺沒準備好的焦慮,本質是對不確定的事物的恐懼——擔心在現有的條件下行動會導致不滿意、不可控的結果。對不確定性的擔憂是人類的基本恐懼之一,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也是引起焦慮的核心因素。

個體承受不確定性的能力高低,取決於他們對不確定性容忍度的差異。

想要提升不確定性容忍度,試著接納不確定性的積極意義,有助於發現自身的潛力和優勢、提升心理彈性;把焦點從「如果」轉移到「即使」,有助於打破想像中的恐懼、降低焦慮,讓人們對自己的行動與未來更有掌控感;用「5分鐘起步法」,獲得微小進步,而你會發現,行動一旦開始就更容易持續下去。

總覺得自己沒準備好,是最浪費生命的假想敵 - 天天要聞

總覺得自己沒準備好,是最浪費生命的假想敵 - 天天要聞

當你相信自己「準備好了」,好事就會來敲門

當你逐漸提高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並學會與未知和平共處,就會發現自己漸漸不再被沒準備好的感覺束縛,與之相反,不確定性會激發行動力、創造力、興奮感,為生活打開無限的可能性。

當你發現自己不再只關注結果,也能開始享受過程的時候,正是放下對結果的執念,才會迎來驚喜。如果一開始就給自己設定嚴苛的目標,往往難以堅持,因為目標遙遠,行動就變得沉重。生活是由每一個當下構成的,不是必須有結果,才算圓滿。

當你開始把失敗視為「經驗」而非「錯誤」,其實會發現,真正的準備其實就是行動本身。邊做邊學,並從經驗和反饋中優化,正是掌握一項技能的最好方法。當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復盤和調整,失敗就不再是錯誤,而是下一次進步的養分。

當我們能在當下勇敢出發,在前行的路上腳踏實地地積累,就會明白——真正準備好,從來不是等待萬事俱備,而是把每個現在都變成未來的踏腳石。


來源:新華社夜讀、KnowYourself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國科大1.5萬名學生今天畢業 - 天天要聞

國科大1.5萬名學生今天畢業

7月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雁棲湖校區舉行。該校7114名博士畢業生、8108名碩士畢業生、394名本科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清晨5時許,一輛特殊的列車從北京北站駛出,這是國科大的畢業專列「科學號」。
增分100分以上的復讀生有話說(三) - 天天要聞

增分100分以上的復讀生有話說(三)

我校25年高考復讀生平均增分86.5分最高增分202分增分100以上49人,佔比34%增分80分以上86人,佔比59.7%物理組合平均分496分歷史組合平均分508.28分物理組合強基率由24年高考的4.76%提升至50.48%本科率由24
高考結束考生家長仍需警惕,網警護航高考警惕花錢改分騙局 - 天天要聞

高考結束考生家長仍需警惕,網警護航高考警惕花錢改分騙局

高考加油高考已經結束,千萬考生家庭進入等待查分階段。然而,在這段緊張而充滿期待的日子裡,一些不法分子也瞄準了考生和家長的心理,編織各種「提前查分」、「內部改分」、「特殊招生指標」、「花錢保錄取」陷阱,利用「焦慮」牟利,家長稍有不慎,就可能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