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工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自動化專業。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自動化專業為江蘇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學院始終以服務區域地方產業為目標,培養知識廣、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多年來,學院注重以產業為引領,以專業為基礎,將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相結合,教學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相結合,教學內容與崗位要求相結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結合,在師資、教學場地、教學內容等方面,做到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專產融合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專業+」新型專業結構,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多元化師資隊伍融入
推動專業與產業的融合
學院注重以校企合作為基礎推進專業建設,與20餘家企業簽訂「五合一產教融合基地」。2021年學院獲批江蘇省電機產業學院建設點,2022年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獲批江蘇省產教融合品牌專業,學院擁有4名江蘇省產業教授、40餘名常州市產業教授、8名校級產業教授,學院還選派15名骨幹教師到企業作為「校代表」,聘請15名企業精英作為學院的「企航師」,打造多元化師資隊伍,讓產業精英進入人才培養的核心區域,把脈專業人才定位,推動專業建設和教育模式升級,使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一致。通過多元化的師資隊伍融入,形成「閉環選拔、循環培養、雙軌互聘、對流考核」的「閉環對流」雙師型師資隊伍,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校企雙方做到「四個共同」,即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效果。在培養方案制定、教學大綱修訂、產教融合課程開發、產教融合教材編寫、校企師資共享、實訓基地建設及科研與社會服務等方面,校企開展全方位合作,推動專業與產業緊密聯繫,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有效推動產業與專業的深度融合。
校企共建「研習工廠」
促進學校與企業的融合
校企共建「研習工廠」,設有項目研習中心、校企訓練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引入企業先進的研發設備、前沿的專業技術、優秀的工程師,以研發項目為依託、學生為主體、團隊為單位,通過課程培訓、綜合實訓、系統開發、學科競賽等模塊,將企業研發和生產任務流程中的複雜工程案例應用於教學,將企業、職場和崗位的用人要素融入教育教學,使學生真正參與企業產品開發的全過程。校企雙方共同研發,以研發成果反哺教學,一方面提升教師教學與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讓教學內容緊跟專業技術前沿知識。同時,「研習工廠」對產業領域內合作企業開放,用於企業員工及客戶培訓等,服務於地方產業發展。依託「研習工廠」,學院構建了「2+3+4+N」的綜合實踐教學體系。「2」指課內實踐教學環節和課外創新競賽活動的2個維度;「3」指項目研習中心、校企訓練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共3個實踐中心;「4」指訓練過程分為基礎、綜合、工程和創新4個模塊;「N」指共有機器人、嵌入式、無人機等N個團隊。校企共建「研習工廠」,從人員、場地、設備、課題及教學等方面,促進了學校與企業的融通。
建立社會反饋的多維度閉環評價體系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為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院建立了基於社會反饋的多維度閉環評價體系,採用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畢業生跟蹤反饋、用人單位評價、同行專家評價、社會綜合評價、在校生調研、教學過程監控等多維度,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價,並將評價結果作為專業研討會的依據,形成專業質量報告,提出持續改進意見,反饋到下一輪的教學實施過程。通過近幾年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評價體系圍繞評價方式、評價內容、反饋結果的持續改進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形成了穩定的多維度閉環評價體系,全面、客觀反映人才培養各環節中存在的問題,並通過持續改進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毛國勇 張燕紅 姚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