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是醫學類學科中最為龐大、複雜的學科,包含的二級學科數量多達17個,可以說是門檻最高的一級學科之一了。
全國開設臨床醫學的高校超過100所,而參加了第四輪學科評估的高校卻僅有60所高校。對於學科群如此龐大的臨床醫學,各大醫學名校都是歷經百年的,一步一個腳印走到如今的地位。而對於新興的高校想要新建醫學院發展臨床醫學,最快捷的路徑便是與當地醫院合作,取得冠名權,最常見的例如某市人民醫院會被冠名某某大學附屬人民醫院。
因為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對於醫學院校的參評並未對其附屬醫院做硬性要求,因此,不少附屬醫院較多的院校因此得利。
回顧一下第四輪臨床醫學的學科評估結果: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全國共60所高校參評,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獲評A+,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復旦大學獲評A,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獲評A-,此外還有7所高校獲評B+。
鑒於第四輪臨床的參評不少高校都打包了附屬醫院的成果,在臨床醫學評估結果出爐後,不少人都感到驚訝,浙大、上交竟然比協和還強?雙非的首都醫科大學竟然也獲評A-。
第五輪學科評估只看「直屬」醫院,哪些高校會因此受影響呢?
由於第五輪學科評估尚未公布評估結果,因此關於第五輪臨床醫學評估只看直屬醫院的消息尚不能確保100%正確。但假如事實如此,哪些高校會因此受影響較大呢?
如果要說受益的高校是哪所,首當其衝的當屬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管理體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共設有6所直屬醫院,這6家直屬醫院均為衛健委直屬,6所直屬醫院涵蓋心血管、腫瘤、整形外科、血液病、皮膚病等各個門類。
北京協和醫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就好比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關係,擁有6家直屬醫院的協和毫無疑問將是最大的受益方。其次像中山大學和鄭州大學擁有的直屬醫院數量達到10所,同樣也將成為贏家之一。
因此可能在第五輪學科評估大幅下滑的高校:
首都醫科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非常出彩,不僅臨床醫學獲得A-,護理學也同樣獲評A-,將不少傳統的醫學名校如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甩在了身後。
而首都醫科大學公示信息中,擁有的21所臨床醫院,如果從表面看,擁有21所臨床醫院的首都醫科大學,毫無疑問冠絕全國。而實際情況卻是,首醫大的21所臨床醫院中,有19所醫院是冠名的附屬醫院,也就是說只有2所醫院是首醫大的直屬醫院。
從第四輪21所水平高低不同的臨床醫院打包成果到第五輪只有2所醫院能提供成果,想必毫無疑問是受此影響最大的醫學院校了。
情況更為嚴重的還有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同樣是一所有著深厚底蘊的醫科類高校,而且已經入選雙一流建設,入選學科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南京醫科大學公示的信息顯示,南京醫科大學共有25所附屬醫院和50所教學醫院,雖然傳言有4家直屬醫院,分別是附一江蘇省人民醫院、附二第二紅十字醫院、江蘇省口腔醫院、附屬逸夫醫院。但詳細看之後,或許只有省人民醫院是南醫大直屬附院,情況比之首醫大更嚴重。
附部門高校醫學院和醫科院校的直屬醫院數量:
學科評估本質上是為了考察各個高校的教學以及科研成果,結果在參評時不少高校為了堆砌成果,提高參評結果,因而「打包參評」成風,對此,大家怎麼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