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太陽黑子活動、製作航天模型、無土栽植有機蔬菜,日前,2022年石家莊市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拉開帷幕,連日來,從學校到社區、從線上平台到線下活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一場接著一場,讓民眾沉浸 在科學樂趣中的同時,也觸摸著科普的溫度。
近年來,石家莊市積極推進科普工作,通過鞏固科普陣地,搭建科普平台,推出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品牌科普活動,基礎設施發展迅速,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參與科普活動的人數不斷攀升。
「太陽黑子是磁場聚集的地方,地球上天氣或氣候反常均與太陽黑子活動有密切關係。」9月16日,在石家莊市柏林庄學校的操場上,老師楚雲濤一邊為孩子們講解太陽黑子的知識,一邊指導他們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太陽黑子。引人入勝的講解,再加上神秘莫測的星空,讓孩子們沉浸其中。「通過科普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而且還能和日常教學形成互補,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楚雲濤說。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是科普工作中的『重頭戲』。」石家莊市科協副主席劉保軍介紹說,近年來,石家莊積極在中小學內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打造出長安區翟營大街小學「夢航天」太空種子種植、橋西區裕華西路小學「科技嘉年華」等面向青少年的品牌科普活動,不斷為青少年播撒科學的種子。
「為減少疫情影響,我們還積極組織線上科普活動,讓孩子們在家也能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劉保軍說,今年他們還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組織孩子們進行科普小實驗,線上參觀智慧農業生產過程等主題活動,使30餘所中小學的師生受益。
推進科普工作,關鍵要貼近社會、貼近群眾,只有將群眾所需的科技知識送上門,才能推動科普工作向縱深開展。
不久前,一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服務活動在石家莊市井陘縣舉行。43家市直「三下鄉」成員單位不僅送來總額達2.49億元的資金、項目、物資,而且開設了健康義診、農技講座等科普惠民服務。
在南橫口陶瓷水鎮,醫生不僅耐心為農民講解健康知識,而且還把健康手冊分發到老人手中;在小作鎮,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的玉米專家劉玉強則擺起「田間大課堂」。「今天專家帶來的知識非常實用,這樣的活動接地氣,把我們急需的知識送到了家門口。」農戶高棋棋感慨道。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是石家莊市自1996年起開展的一項支農惠農品牌工作,如今成員單位已拓展至48家,每年活動蓬勃開展,為「三農」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為更好地推進基層科普工作,石家莊市於2009年成立了「科普巡迴宣講服務團」,除了常年在基層一線開展科普活動的200多名志願者外,還有農業部門設立的1800餘名村級產業技術指導員,每年推廣新品種、新技術400餘項,培訓農技人員、農民8000餘人。
劉保軍介紹,目前石家莊市現有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4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8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34個,市區範圍內各級各類科普活動站(室)50多個,註冊科技志願者4900多人,科技志願者隊伍31支,通過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有助於進一步盤活科普資源,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科普大餐。「下一步,我們將創新科普形式,開拓科普新渠道,舉辦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科普活動,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風尚。」(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通訊員 趙元君 石梓鮮)
來源:光明日報